调查报告可以根据需要附上附表、附件等补充材料,以支持研究内容,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制定或问题解决,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春节调查报告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春节调查报告篇1
春节过后,你准备找工作吗?13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xx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周,全国范围内求职市场平均24人竞争一个岗位;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税前7754元。
春节假期后好就业?——全国平均23.9人竞争一个岗位
上述报告显示,20xx年2月3日至2月9日之间,全国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为23.9,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平均24人竞争一个岗位。通过与20xx年第一季度数据对比可以发现,春节假期后第一周的竞争指数略有下降。
据了解,这份调查是基于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在线招聘的监测数据。
哪座城市竞争最激烈?——北京44.8人竞争一个岗位
报告显示,从不同城市的竞争指数来看,在智联招聘监测的全国34个主要城市中,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求职期北京的竞争指数依然稳居第一,为44.8。
在一线城市当中,广州的竞争指数排名跌落前10。除此之外,成都,沈阳,深圳等城市的竞争指数也名列前茅。
哪些行业人才需求大?——互联网成需求最旺盛的行业
报告显示,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多的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其次是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以及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这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春节假期后第一周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报告还显示,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全国求职者投递简历数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和计算机软件。这与去年冬季求职期相比,排名基本一致。
招聘薪酬如何?——34个主要城市平均为税前7754元 北京居首
报告显示,通过汇总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企业发布的在线职位信息显示,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税前7754元,相对于20xx年第一季度全国7018元的平均招聘薪酬,略有上涨。
从各个城市的企业招聘数据来看,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北京的企业平均招聘薪酬为9958元,位居第一。
此外,上海、深圳、广州的冬季企业平均招聘薪酬分别为9845元、8662元和7937元。其他企业招聘薪酬水平进入全国前十的城市,基本为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
哪些职业招聘薪酬高?——高级管理月薪19916元领跑
报告显示,从不同职业的`招聘薪酬数据来看,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求职期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职业中,高级管理以远远高出其他职业的19916元平均招聘月薪稳居第一名,it管理/项目协调的招聘薪酬位列第二名。
那么,哪些行业的招聘薪酬最高?报告显示,招聘薪酬排名前十的行业中,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以9953元的水平保持第一。基金/证券/期货/投资业行业,以9664元排名第二位。其次为能源/矿产/采掘/冶炼行业,为9108元。
2024春节调查报告篇2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2024春节调查报告篇3
调查时间:寒假假期
调查地点:长辈亲戚家
调查渠道:长辈亲戚、网络查询、书籍寻找
调查结果:
长辈亲戚:春节要团圆,除夕夜晚上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正月初一,要早早起来去当地的寺庙烧香拜佛。春节八天,要到处拜访亲戚。
网络调查: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贴春联、扫尘、倒贴福等等的习俗。
书籍寻找:腊月初八吃腊八蒜、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爷、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大人们的忙碌,孩子们的热闹,浓浓的年味儿。书籍中于把一家几口的人物放进去,从他们的视角看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中的一个城门甚至一个城墙垛都非常有讲究。——《北京的春节》
2024春节调查报告篇4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2024春节调查报告篇5
调查目的:
在春节期间,我国每个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了解这丰富多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
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日
调查地点:
家中及周边
调查对象:
家中及附近老人
调查方式:
询问并记录
调查结果: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恶行。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供上甜品。举行过祭灶后,便要扫尘,新春扫尘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三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守岁年吃饺子放爆竹给压岁钱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吃。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下面就是给压岁钱,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聚财春节早晨,开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拜年的形式一是走亲戚的拜访。初一必须到长辈家,须带礼物。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两句就要告辞。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一年来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机买些礼物。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说:“恭禧发财”
另外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财神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鳌山灯杆、火树银花,这是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张灯放火、观灯游赏是元宵主要的节俗活动。元宵节真是中国的狂欢节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年的春节算是结束了
2024春节调查报告篇6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2024春节调查报告篇7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老家——潮州的春节习俗吧!
潮州的春节习俗,说起来还真不少。最有特色的当首推新年送大桔了。在潮州 有“新年赠桔 大吉大利”的讲究。在民间,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在潮州地区就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
下面是潮州的春节习俗
↓ ↓ ↓
1.送桔送红包
在潮州,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2.带桔走亲戚
潮州揭西县客家地区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是走亲戚最热闹的时节,路上人来人往,称为“游正”。所带的礼物必要有生柑一对,蒜子二条,表示新正大吉,主人不能收受客人的柑和蒜,必留着与回礼一起带回。
3.送桔赔礼
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4.带桔走亲戚
潮州揭西县客家地区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是走亲戚最热闹的时节,路上人来人往,称为“游正”。所带的礼物必要有生柑一对,蒜子二条,表示新正大吉,主人不能收受客人的柑和蒜,必留着与回礼一起带回。
除了这些特色的潮州习俗,春节哪能少的了放鞭炮,吃团圆饭?!每当春节,人们高高兴兴的聚在一起,把手头上的活放下,回家陪家人吃个饭,看春晚,小孩吃完饭急忙跑去高高兴兴的放鞭炮,庆祝春节的来到。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享受,也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个节日啊!
2024春节调查报告篇8
春节临近,对大多数职场人而言,这是难得休息的假日,同时也是一系列开销集中支出的日子。随着物价水平每年上涨,以及职场人近几年里身份的变化与春节消费观念的更新,春节消费的金额与用途等都有了不一样的呈现。前程无忧旗下精英职业发展平台--无忧精英网近期面向职场精英人群(工作两年,年薪十万以上)开展了“职场人春节开销大调查”。
此次调研的参与人数达到7528人,男女比例持平。受访人群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岁-35岁,占比79.76%。工作年限3-5年的职场精英达到54.32%,6-9年工作经验的受访者也达到28.47%的占比。
外出旅行成春节开销大户,职场人观念更新换代
在职场精英春节主要的开销方面,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想象,7528名受访者中,有50%的人把主要的开销用于旅行、外出,以前公认的开销大头,比如给孩子压岁钱、孝敬父母的开销则退居至二三位。
一方面,春节从特有的节日氛围里脱离,回家团圆的传统观念在当代职场人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7天的长假一年只有两次,并且不少岗位春节期间工作量较少,可以方便的请到年休假,更易于安排行程较长的远途旅行,都使得选择外出旅行放松身心成了节日的首选安排。当然压岁钱与孝顺金依然在春节开销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多数职场精英准备了3000元-10000元不等的孝顺金,而在孩子的`压岁钱上的支出也平均在1000元-3000元不等。
不同于一线城市旅行外出的开销占了首位,像福州、西安、合肥等二三线城市在春节的支出上压岁钱与父母的孝顺金要远超过旅行开销,而且个人娱乐消费购物等占比紧随其后。
婚姻状态影响春节开销,已婚已育职场人开销压力大
职场精英们春节期间开销的金额,主要集中在5千元-2万元之间,其中开销在5千-1万的有34.9%,开销在1-2万的有28.6%,其次是开销在5千元以下的占15.1%,2-3万或3万以上的则都不到一成。
数据同时显示,单身的受访者与已婚的受访者,在春节开销方面区别十分明显。在受访的单身职场精英里,5千-1万元档的开销占比最高,为42.5%,1-2万元档的占比其次,为32.2%。
而已婚的受访者则开销明显高些,5千-1万元档占比28.2%, 1-2万档的则有45%的比例,另外开销在2-3万或3万以上两档的则多数是已婚精英。不论是全家出游,还是给双方亲朋拜年,家庭的开销都远远高于单身个人的开销。
此次调研中,我们还关注了年终奖是否够春节开销的问题。56.1%的受访者表示公司提供的年终奖不够春节的开销,27.6%的受访者表示年终奖与春节开销基本持平,仅16.3%的精英年终奖可以覆盖春节期间的开销。同时,职场精英们也表示年终奖还是在分担春节高额的开销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职场精英们春节的开销体现了现代职场人的生活观念,过节的方式也由全家团聚,开始转向去远方看看,钱和时间成为春节过得好不好的最大影响因素。考虑到春节前后也是跳槽的高发时期,企业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关注到员工的需求,从而起到员工保留和激励的作用。
2024春节调查报告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