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艺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实际工作是心得体会的萌芽,只有在实践中,心得才能得以深化和升华,心得体会的书写是情感智慧的抒发,记录了我们不断涌现的内在力量,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陶艺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陶艺的心得体会5篇

学陶艺的心得体会篇1

“先把紫砂泥分成四份,然后用其中的一份……”陶艺老师是个中年男子,手却好像比我们这些小姑娘还要巧,一会儿工夫就能做出个精致的茶杯。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手,细细琢磨着老师说过的每一个词句,一动不动,老师也在非常认真地讲解。台下时不时发出细微的声响,有同学正研究桌上的工具呢,他先盯着老师的动作,再捣鼓两下自己的,弄明白了,眼里是掩藏不住的喜悦,弄不明白,眼里是寻求答案的渴望,更加专注地看老师的动作。也有同学顾不上看看自己的工具,一直聚精会神地学习老师的手法,目光随着老师上上下下。每次老师动几下手指,给陶土换个造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老师也很受用,告诉了同学们好多技巧。经过十几分钟的学习,大家对陶艺已经略有了解,开始卷起袖子,跃跃欲试了。

老师顺着座位发紫沙泥,先拿到的同学看宝贝一样,不停地把玩着,没拿到的同学则是期盼着老师赶紧发到自己,还有性子急的同学直跺脚。很快,就人手一份紫砂泥了,座位里发出“叮铃咣当”的声音,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展身手。”同学们回忆着老师的手法,像模像样地做起来,有时候卡壳了,就赶紧去请教身边的同学,前面同学凑过来看热闹,也会提几个有用的意见。“唉,帮我看看接下来怎么弄。”他的手掌都成了咖啡色,脸上也有几道印子,同桌闻声转过脸来,看着他先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引来了周围同学的注目,然后大家一起捂着肚子笑,笑够了,再讨论讨论他刚刚提出的问题,你弄一下,我弄一下。“嗯,你这里好像有点问题……”她侧身捣鼓几下身边同学的作品,换来同学感激的微笑……大家齐心协力地制作,很多同学都完成了像模像样的作品,这会儿工夫,我也在认真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先挖一个圆……”我默念着老师的步骤,却发现不能很好的去掉多余的泥,轻轻拍了拍同桌同学,她见我做了一半的东西,便了然于心,拿起一旁的工具仔细的帮我去掉多余的泥土,我点点头报以微笑,她又去忙自己的了。我继续学着老师的样子,一圈圈做好杯身,就又遇到了难题——刮不平凸起的纹路,一碰就把一半边杯子压扁了。叫来周围同学帮忙,一位先把杯子恢复原样,一位轻轻扶住杯子,还有一位转动起小转盘,示意我开始刮,很快就将杯子刮得平平整整了,大家相视而笑……

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完美的,独一无二的,积淀了大家的努力和汗水的,陶艺作品。

学陶艺的心得体会篇2

中工网讯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为庆祝第111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进一步丰富女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女职工动手能力和陶冶情操,张家口市宣化热电公司工会组织开展 “陶冶生活、艺享人生”女职工陶艺制作体验活动。公司工会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分批组织各工会女职工参加,共同感受指尖上的艺术。

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公司第一批参加活动的女职工走进陶艺世界,参观了陶瓷工厂、开放式体验区、陶瓷历史博物馆,了解古上谷郡——宣化古城的历史,体验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感受了精美陶瓷产品的博大精深。在陶瓷工厂,讲解员为女职工们讲解了烧制、打磨、检选、修验、设计等制作工艺,给大家介绍了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陶制工艺品。在陶瓷时空隧道,大家仿佛穿越历史时空,感受古代陶艺工匠精湛的技艺,为经过千锤百炼、万般磨砺而成就的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而感叹。

在开放式体验区,陶艺师为大家现场演示了捏压、团圆、盘绕、雕刻、描绘等制作工艺,详细讲解了揉泥、固定、拉胚、修胚等制作过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女职工们亲自动手体验了陶艺制作过程,随着泥土的旋转,一双双巧手勾勒出了美丽的弧线,大家反复推敲、共同探讨、细心制作,一堆堆陶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花瓶、碗碟等作品经过大家的巧手纷纷成型。随后,女职工们体验了diy青花瓷项目,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烧制好的陶泥杯上釉,通过描绘各种形式多样的图案和花纹“渲染”修饰,原本朴素的陶艺作品顿时活灵活现。参加活动的女职工纷纷表示本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实际动手进行有趣的创作实践,同时也为职工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大家期待早日拿到经过上釉和烧制后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

本次“陶冶生活、艺享人生”女职工陶艺制作体验活动拉开了宣化热电公司“巾帼心向党”庆祝活动的序幕。公司工会将通过女职工维权行动、才艺特长展播和品味书香生活等各项活动,加强对女职工的思想教育引领,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激励大家与公司同发展、共进步,为开创集团“十四五”新局面贡献巾帼力量。(刘蕾)

学陶艺的心得体会篇3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图腾,它使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增进了友谊,使更多的国家认识了中国。今天,我们就来到了以南宋官窑遗址为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南宋官窑中的“制陶室”,制作自己的彩陶作品。“制陶室”中的灯光是鹅黄色的,里面十分温暖,我们那么多同学坐在一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彩陶作品,让我感到了一种大家庭的温暖。

这种氛围似乎特别容易让人安静,一个姐姐走了过来,原来她就是讲解员。“大家在做的时候,如果觉得陶泥太硬,就要先把它搓软,将它放到你桌面的小瓷板上,用小竹刀先刻出大的轮廓,然后再捏一些小形状彩陶加以点缀。”讲解员姐姐边讲解,边演示,终于我们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

我拿起一块乳白色的彩陶搓了起来,原来,比想象中的要硬,我以为我可以搓的很软,可谁知稍一用力,它就碎了!这时,正在一旁笑话我的楼铭月也因为不小心一用力,彩陶变身成一颗颗的小颗粒了。月月也很不甘心,想将它们重新合拢,再融入大块中,可能她操之过急,那些小颗粒干脆成了“粉末”状。渐渐的,我们摸索出一些门道来了,只要用擀棒去擀彩陶,擀着擀着,它就软了。

彩陶终于软了,我们想象着要做些什么东西呢?朱冰清指着她捏的“太阳”对我们喊道:“看,我的太阳棒棒糖!”我们好多同学应了杭州的一句老话叫“杭儿风”,喜欢跟风,都捏起了形态各异的`棒棒糖,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欣怡,她制作的是一个我们称之为“四不像”,像章鱼?像小丑?像佛手?最后,我们亲切地称它为“世间万物的混合体”。刘思敏,制作的是一个写有“love”的漂亮的作品。最后,我们的杰作终于都完成了,就等着它们进烤箱啦!

在等彩陶出炉期间,我们组队去参观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们欣赏了历代的古陶瓷,了解了陶瓷的历史,还学到了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以及胎釉的特点。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与伙伴们玩一个“把碎掉的陶瓷重新拼起来”的游戏。这个游戏还真是看看简单,做做好难啊!刚开始,我们拼的还是简单的,游戏就要闯关,于是我们越拼越难,我们怎么拼都拼不好。只见月月双眉皱成疙瘩,拿起一块碎石片看看,摇摇头又放下,再拿起另一块,按到模子上又拿下来。欣怡也端起模子将它转来转去,拿起一块碎片这儿放放,那儿摆摆,还小声喃喃着:“这块不是啊,那块也不是啊,到底是哪块呢?”

于是,我拿下那块大的,用两块小的来填补,那块大的,则放在了我们原先要放两小块的地方,终于完美的吻合了!月月看傻眼了,我们激动的把它用相机拍了下来。

这时,有些同学已经拿着彩陶作品来炫耀了,我们也赶紧回制陶室取回自己的作品用框子装裱。看着每个人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们的班主任邵老师也笑的无比灿烂。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既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感受了南宋的历史文化,又亲身体验了创造陶艺的乐趣和艰辛,真是应和了我们金都天长那句校训“学的扎实,玩出名堂”!

学陶艺的心得体会篇4

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陶泥店,为什么不去试试?

周日下午,我就拉着妈妈和姐姐一起来到了店里。走进店内,我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艺品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玲珑剔透的绿色戒指,有形象逼真的犀牛和小象,有可爱的小猫笔筒,还有水杯、收藏盒、茶叶箱……

我迫不及待,马上动手操作起来。刚开始,我做得最快最好,当我已做了一个竖直的笔筒毛坯时,妈妈和姐姐的手里则还是一堆烂泥。我骄傲极了,放声笑道:“哈哈哈!”可是,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因为在我笑的时候用力过猛,还未完全成型的笔筒塌了!我尴尬极了,赶紧把羞红的脸低了下去,再一次认真地做了起来———我用手把泥堆在一起,揉、捏、拉、压、拽,一起上阵,我的泥巴,就像一块生面团,被我为所欲为地摆弄着:一会儿竖、一会儿横、一会儿扁、一会儿宽……简直奇形怪状!

一旁的姐姐看见了,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这块泥好惨呀!小朋友,让我来教教你吧!”姐姐就手把手地教了起来,这一次,我学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终于,我学会了,按照姐姐那纯熟的手法,学着姐姐脚踩的姿势,比划着泥料的多少,看着转盘转动的方向和速度,小心翼翼地揉着、捏着……伴着店里优美的背景音乐,随着转盘带水的泥从我指间流过,如泥鳅般光滑,却又好似一层轻纱……就这样,我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花口笔筒,赢得了妈妈和姐姐的连声夸奖!

陶艺如一炉火,磨去了我的浮躁,炼就了我的耐心。陶艺,我期待着与你下次的约会!

学陶艺的心得体会篇5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你怎么捏、揉最终都会成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假期里,我就去陶艺馆体验了一下做陶艺的乐趣。

一走进陶艺馆,我就看到架子上陈列着好多新奇别致的作品,真是赏心悦目啊!看着一件件精美的陶艺品,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了。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陶艺老师让我穿上围裙,给我一团陶泥,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并让我学着他的样子摔泥五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泥里的空气排干净,否则烧制时会作品会炸裂。我拿起泥,一下一下地摔着,直到泥变得光滑后再把它轻轻摔成正方形。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拉胚了。把泥放在拉胚机的正中间,用掌心按压让它紧紧贴在转盘上,粘湿双手,用手掌上小鱼际的位置紧贴陶泥的两侧,均匀向中间发力,陶泥底部受到挤压变成了像蘑菇一样的东西。然后,将手移到陶泥的顶部,两手掌放平挤压陶泥,把泥塑成石柱形状,接着再将左手放在泥的顶部,大拇指关节向下压,用力将泥从后往前推,这样陶泥就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这套揉合动作反复做三次,是为了调节陶泥的软硬度,中途还要时不时地加水,否则陶泥会粘在手上。

接下来,老师教我用右手大拇指从泥的顶端开口,一个小洞出现了,我将中指伸进洞中一点点向外拉,洞口越来越大,一个杯子的`雏形出现了,我把手放在杯子上,感受杯壁在我手中慢慢变薄,突然,杯子软绵绵地耷拉了下来,就要瘫在转盘上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亏老师一个箭步冲过来,及时把它“抢救”了回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导致杯子边缘过薄才会这样,看来力度的把控很重要。

经过老师的帮忙和自己的领会,我终于做成了一个杯子。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就是给杯子贴上图案装饰一下,等三天之后阴干了,就可以涂上颜色放在窑里烧制了。我非常期待我的“大作”早日诞生。

虽然制作过程中,我的动作略显笨拙,作品也不尽完美,但能将一块泥巴做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也挺有成就感的。这次的陶艺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将会成为我童年的一个美好回忆。

学陶艺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学父母规的心得体会8篇

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优质6篇

教师学汉语的心得体会7篇

学护士的总结报告5篇

学汽修的自我鉴定5篇

学历史的工作计划优秀5篇

学历史的工作计划最新5篇

学历史的工作计划参考5篇

学历史的工作计划5篇

学电商的个人总结5篇

学陶艺的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