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彩的语言运用,一篇作文能够让读者体会到文字的美丽与力量,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不妨尝试使用不同的视角来进行描述,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优秀的中国人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优秀的中国人作文篇1
春节带着一种莫名的期待悄悄的潜伏在我们的身边。然而从人们忙碌的身影中,我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它也慢慢的替代了时间老人,让时间加快了步伐!
今年是蛇年,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在外婆家过年。所以去年(龙年)的一月二十八日,我们一家三口便踏上了前往广西南宁的飞机。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
外婆家位于宾阳县的一个村庄中。后面有一片幽静的竹林,小鸟有时在这儿开茶会;风儿有时在这儿卷起一阵沙尘;雨点儿有时将竹叶当作琴键,弹起一曲小令。
年三十的早晨,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对联。真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啊!然而年三十晚那接二连三的鞭炮声、烟花声彻底打破了这村庄原本的宁静!
我们也不甘示弱,抱着大桶小桶的烟花,冲上楼顶!呀!楼顶真是个发烟花的好地方,不仅场地宽阔,还可以与那天上的“花”更进一步的交流。这天上竞相开放的五颜六色的“花”不正是人们赠予我们的一份礼物吗?所以礼尚往来,我们呀!必须再回赠一份,不是吗?所以我摆好烟花,由爸爸和舅舅轮流送出这份大礼。烟花直窜云霄,在空中展现出最美丽的一面……不知不觉中我们的“鲜花”也参加了这次春节的“选美比赛”。看着这一朵朵绚烂夺目的烟花,不禁使我感叹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我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那份迫不及待,赶紧拿起一根小烟花让舅舅帮我点火。但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等了半天烟火都没窜出来,我使劲摇晃那根烟花棒,就在我认为烟花棒没有用了的时候,突然,小火苗钻出了身,吓了我一大跳!随之,我欣喜若狂地跳了起来,挥舞着的烟花棒……
等到东方吐白,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唤醒了新年的第一天。我从睡梦中爬了起来,踏着家门口那由鞭炮屑组成的“红地毯”,嗅到了新年的味道。然后我又赶紧跑回外婆家,将新年的第一声祝福送给外婆,当然我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这个。没错!哈哈哈!俗话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其实我是要红包去了。没想到事情竟如此顺利,红包轻而易举的到手了。哈哈哈哈!一天中我就收到了许多红包呢!
这次放烟花,我受益匪浅呐!放烟花就像我们做事一样,要一件一件来,不能急于求成!就像放烟花,一朵开完才能迎接下一朵的盛开!
经过鞭炮声的洗礼,我明白了春节的真正意义。以前的我只是天真的认为,春节是吃好吃的佳肴,穿漂亮的新衣服,到处游玩。现在我晓得了春节代表着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优秀的中国人作文篇2
大人盼过种田,小孩子盼过年。每次回老家过年,爷爷奶奶都这样对我说。我明白那是过去过贯苦日子的爷爷奶奶盼望好年景的话。说真的,“过年”对我们小朋友来说确实是最开心的事儿。
一家不圆万家圆。今年春节,由于当兵的爸爸和当警察的妈妈有值班任务,我们全家只好在杭州过年了。记得在我上一、二年级时每次过新年,爸爸妈妈都是带我回到河南老家过的,那儿的年味可浓了,我们一回到家,爷爷奶奶特别高兴,整天脸上都挂着笑容,心里乐开了花。
在遥远的杭州思念故乡的新年,也是一种幸福。但要真正体味故乡的温暖和幸福,还是要回到故乡,让自己的两只脚沾满家乡的泥土,把身体斜靠在光影斑驳的老屋门上,或者伫立在小朋友撒欢的老银杏树下,或者使出吃奶的劲为爷爷奶奶压上一桶饮用水,或者听爷爷讲述为别人看病的那些沉甸甸的故事。
记得前两年的春节,我们一回到家,天空就飘起了美丽的雪花。虽说只薄薄一层,但微雪覆盖着大地,一片洁白纯净,山顶上、田坳里、枝桠上、草垛边……村庄里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柴禾味道,满足而祥和。
远处的田野上,是红墙黑瓦的农民“新村”。田野上的麦苗已经破土,泛着略显朦胧的淡淡绿色。时令离绿意盎然的春天还很远,但它们在悄然准备着。很快,田野与村庄就会被浓烈的绿色覆盖环绕。
夜里,爸爸妈妈领着我坐在老屋廊下仰望星空。银河横贯天穹,繁星如斗,小月牙儿静静地躺在天上。摆成勺子状的“七星”和启明星,亮得如此惊心动魄,似乎伸手就能够摸到。银河里星星一丛丛、一簇簇,在巨大的静默中凝固、飘动。
过年的味道是什么?我陷入了沉思。这种味道还不就是老家农村灶台上如丝如缕弥漫的粥香;是灶门上扩散、升腾的柴禾的气味;是村庄上空袅袅的炊烟;是左邻右舍一声声“回家吃饭啰——”的吆喝声;是小朋友们边走边扔的爆竹声;也是静夜里一家人围着红红的炉火听着爷爷奶奶家长里短的.唠叨。
我想念回到家乡过年的味道。
优秀的中国人作文篇3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
烟花,是小孩子们春节最爱玩的。我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电光火花”,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电光火花”喷出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跃着,嬉戏着。不过,那些调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欢“电光火花”,他们喜欢声音响亮、刺激的“甩炮”。他们不时地从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声大响。如果你正好从那儿经过,肯定会吓得一个激灵,那些“小调皮们”则哈哈大笑。
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大礼花炮。当礼花炮点燃,各种各样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空中。有的礼花炮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菊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后变成大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春节的味道就在这烟花中绽放开来。
美食,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锅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锅中沸腾着,翻滚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地吃着,真是回味无穷。小孩们则一般喜欢吃年糕和冰糖葫芦。年糕软软的,甜甜的,拿起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令孩子们百吃不厌。红红的山楂裹上一层糖,串在竹签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响,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春节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看春节晚会和走亲戚是大家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吃过除夕团圆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幽默的相声、高超的杂技、神秘的魔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正月里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见面都相互说着祝福吉祥的话儿。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大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一边清点着“战利品”,一边心里盘算着这笔钱是用来交学费呢还是买文具,玩具呢?春节的味道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祖国,还是身在海外,春节的味道永远烙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优秀的中国人作文篇4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外出务工的陆续回乡,求学异地的学子收拾好行囊,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腊肉香肠……
记得小时候,母亲告诉我一句话,大意是“愿过端午不过年,过了春节瓣瓣闲”。因为过了端午,基本上都是农忙的时候,会有好的收获。白居易不是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么?而过了春节,地里的农作物还未长成,收获也还需要时间的等待。
小孩子总是盼望着过年,除了好吃的,还有长辈给的压岁钱。小时候,春节前母亲总会带着我们去“赶场”,买上一套新衣服,父母却不舍得给自己买。这也成为我工作后,每年春节前都会给他们买一身新衣服的执念。
一直以来,父母都很忙,小时候更甚,他们总有干不完的事情。记得有一年家里修房子,除夕夜,我和父亲晚上八点过了都还在忙碌。在县城读书的哥哥正在叛逆期,找各种理由不回家。做好的鱼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直到现在,父亲说起这件事还会情绪低落。好在哥哥及时“改邪归正”,如今踏实工作,孝顺父母,夫妻和睦。
成家后,春节和媳妇孩子一起回家,父母总是早早地期待,早早地准备好几桌饭菜。临走,少不得媳妇孩子的大红包,还有后备箱满满的爱。我将之形容为“鬼子进村式”回家。记得父亲和我说过:你以后对我们,有我们对你三分之一好我就知足了。仔细想想,我做的,不及他们对我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愧疚,总说不出口,只化作一大口烈酒,带着喉咙的灼热感下咽。
结婚后,五年没有回老家过除夕夜了。依然清晰地记得20xx年,在岳父家过除夕,喝了很多酒。借着酒劲给父亲打电话,边哭边说自己想回家,还把自己锁在了车上,差点把媳妇急哭了。到现在,媳妇还拿这事打趣我。
现在,很多人说年味淡了。其实我想说,这未必全是坏事。一方面,各地在春节都组织了各类文娱活动,年轻人却喜欢自己的耍法,或呼朋唤友交流感情,或大快朵颐一醉方休,或征战牌坛大杀四方,或独坐一隅手机相伴。另一方面,交通发展、通讯进步,以前过年才能见一面的人,随时可见,相思不再无所寄托,减轻了过年的感情承载压力。再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前过年才能吃的、玩的、用的,平时都能得到满足,春节不再是满足自我的唯一途径,年味自然淡了。
媳妇这里的“过年”,指的是除夕。而在我们老家,过年等于春节。每次媳妇问我在哪里过年,我都会说要回老家。她就会说:除夕早上回去还是除夕前一天回去。而我,每次都转不过弯。
提到过年,不得不说到年货。四川地区,腊肉香肠自然是过年必备的。不管是广味还是麻辣,不管是手工装还是机器代劳,颜色鲜艳的香肠一挂一挂的整齐排列,颇有些喜庆的味道。烟熏后的腊肉透着金黄的颜色,带着草木的味道,简单的蒸炒,吃一口,油脂在口腔里流转,香味在唇齿间肆意。
除了准备腊肉香肠,还有洒扫庭除、新衣美酒、肉类时蔬、瓜果甜点、春联灯笼、外出游玩……从曾经的留着好东西准备过年到置办年货等着过年,从回家过年到有的家庭旅游过年,变化的不仅是年货,更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每逢佳节倍思亲。变化的年货、阅历、心境,不变的是内心那一份感恩。带着真情回家过年,或许就是最好的年货吧。
优秀的中国人作文篇5
一说到这“过年”啊,是每个孩子都长久期盼的,内心总有一股难以抑制的喜庆劲儿涌上心头。记得小时侯,我和其他孩子一样天天盼望过年。我们时常在一块儿议论,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他过年抓了多少压岁钱,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过年嘛,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今年刚放寒假,就听妈妈说常年打工在外的爸爸要回来了,我和弟弟格外的高兴。可是盼到二十九又变卦了——车票紧张,爸爸回不来了。顿时我们全家人都有些失落,我想了想,即使爸爸不在家我们还是要过年呀,不过少一点热闹吧!
大年三十爸爸不在家,妈妈便忙得不可开交:煮鸡、炒菜、做饭。我就忙着贴对联,弟弟和爷爷一块去烧年纸,请老祖宗回来过年。我正在贴对联,姑姑来了,她认真地说:“女孩子家不能贴春联!”我瞪了姑姑一眼说:“你咋象爷爷一样老迷信呢?”她听了哧哧地笑。吃过了年饭,我和妈妈便忙着包饺子。大约四点左右的样子,就听见外面“噼啪噼啪”的鞭炮声响了起来。这些人吃年夜饭怎么都这么早啊。我和妈妈也加快了速度,很快就包好了饺子。即使爸爸不在家我们也毫不例外,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弟弟把鞭炮点着了。鞭炮“噼啪噼啪”地响了起来,这样才够年味嘛!也不知远在他乡的爸爸吃上了热饺子没,我相信他一定也在惦记着我们。
这天夜晚,我又习惯地像小时侯那样高兴的失眠了。
睡觉之前,弟弟早已把布袋准备好放在床头,明天一大早要去抓包,他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我在弟弟的身上仿佛又找回了我的影子。不知过了多久我混混沌沌地睡着了,但清晨五点多钟就醒了,我还习惯的以为自己要去抓包呢!躺在床上,我又想起了小时候给人拜年的情形:我和伙伴们都是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就三五成群的走着夜路,用天上的星星做灯光,每到一家一户,我和伙伴们便老远的“大婶、大娘”地叫着,并说上新年祝福的话。他们笑吟吟地一边应着一边拿糖给我们。
“唉,长大就没这福了!”我一边叹着气一边起床,此时我便想起了一首歌“我好不想,好不想长大”起床后,妈妈下饺子;我呢,就成了妈妈的接班人,在门口迎接孩子们。一群群孩子走到门口大声叫着(略带羞涩)“过年好!”我一边应着一边给他们分糖。看着孩子们得到糖的那高兴劲儿,个个笑得象朵花,我心里也很甜蜜。其实这个工作也不错嘛!
过年是愉快的,过年是高兴的,过年是新生命的开始。
优秀的中国人作文篇6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做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在除夕,外婆叫我去帮她按花印,我听了,很高兴,连忙答应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地来到了外婆家里。外婆把搓好的面粉团包上馅,交给我,我把面团放在花印板上,用手按下去,一个就做好了。做完之后,外婆拿去蒸,蒸好后,我尝了一个,真甜,真好吃啊!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
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吃饺子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迎新春,其乐融融。
优秀的中国人作文篇7
春节前,妈妈给我讲了春节的由来: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今年春节有三件事令我高兴和难忘。
第一件事是送给爷爷奶奶一份“惊喜”。
这可是我的“秘密”呀!你可不要说出来。我悄悄的告诉你吧:今年爷爷和奶奶都66岁了,我和爸爸妈妈早就商量好,要给爷爷奶奶发压岁钱呢!嘘,小声一点!别让他们听见啊。我们把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二叔通了气,唯独不告诉爷爷和奶奶。因为我们要给他们俩一个“惊喜”!
农历三十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就带着我们的“秘密”高高兴兴的来到爷爷奶奶家,二叔已经在家里等候我们了。爷爷奶奶已经开始准备午饭,爸爸妈妈加入准备的行列,我和二叔一起玩耍去了……吃午饭的时候,我们没有泄密!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经摆上餐桌,我们分别给爷爷奶奶拜年,并给他们每人送了一份“惊喜”,爷爷和奶奶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说:我们要好好保存起来。伴着新年的钟声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感都达到的了顶点。
第二件事是放鞭炮。
今年,爷爷和妈妈给我买了许多鞭炮,有手摇花、魔术弹、小飞碟、钻天猴等等。煮饺子前,我和二叔还有妈妈就下楼去展演我们的鞭炮士兵去了,那鞭炮齐鸣、百花齐放的华光异彩染红了晴朗祥和的夜空,点亮了每个人的希望和憧憬。我不断地欢呼和跳跃着,尽情释放心中的快乐和幸福,迎接美好而又崭新的一年。
第三件事是合理安排我的压岁钱。
当然喽!节日里长辈们也给了我很多压岁钱。在妈妈的提议和帮助下,我也要合理安排一下我的“经费”收支了。我们把大部分压岁钱存到银行作为我的储蓄,等我高中时用。令外的压岁钱用来做日常零用和购买我喜爱的图书还有玩具。对了,妈妈说还要教我记账呢,培养我做个出色的“管账先生”,以便今后合理调整和安排我的日常收支。
我家的春节是这样过的,节日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是永远令我高兴和难忘的!你家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呢?
优秀的中国人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