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时要削枝强干,切忌主次不分却无重心,大家可以通过分享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并激发更多的思考,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庭家风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篇1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家每户都有着独自的家风家训。这种良好的品质,将会从上一辈的心里,传递到我们的心中。我们要接过这沉甸甸的担子,并把它传承下去。
“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强健的体魄,你用什么服人?”这句话,母亲从小就对我说,因为家中原来经营着一家书屋,我也从小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母亲对我很严厉,自打我认识字以来,她便不再给我念童话书了。这也使得我的童年过得特别快,甚至我还没有发觉自己长大了,就己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不过,这也带给我别样的收获,在同类孩子中,我总会显得格外的成熟,这让我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似的,母亲告诫我:“你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多认几个字就能怎么样了,外面比你争气的人多多了!”听了这话,不争气的我不争气地哭了,这泪水把我心中那嚣张的气焰灭了个灰飞烟灭,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她不过想同其他母亲般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骄傲。
父亲总是温和的,可我却有着如此泼辣干练的性格,大概是随母亲吧。“做人轻浮,态度随便,这可不是个好孩子的表现喔!”父亲为了告诉我这个道理,做事经常慢慢的,母亲见了是要骂的',我不由得替他担心,直到有一天夜里,我下床上厕所,偶然听到母亲与父亲的对话。“你不要这么凶吗,”这是父亲的声音,“孩子还小,有些习惯要慢慢养成的。”“那也不能教他做事慢呀!”母亲的声音比平常温柔了许多,父亲回答到:“我不是在教他做事慢,你瞧他平日里,做事情老是一会走神,一会认真,这怎么行嘛。我要告诉他,做事首先要态度认真,什么事情都不重要,正在做的事情最重要。”果然,父亲不同于那些五大三粗的人,他的心思仿佛比别人更细,更密。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不能丢,如何使人既遵循规则,又能学习良好品质,还能传承传统。这便在我眼中是父母不同于其他父母的特点了。记得那时候我还小,吃年夜饭时,因为无知,而坐到了正对门的“上八位”,这是长辈的位置。母亲见了,便走过来,同我说起“上八位”是长辈坐的,问我能不能和外婆换个位置,我第一次见母亲温和的样子,便爽快的答应了,事后,母亲对我说:“儿子,你要学会尊敬长辈,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我们,就没有你了,对吗?所以,我们要通过每一件事情来表现出对长辈的爱,对吧!”我点了点头,看见母亲笑得那么美,那么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许多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家风家训会伴着我们每一个人成长,带给我们许多良好的品质。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篇2
说起家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这感受的由来还要从父辈们的事情说起。
我爸爸兄弟三个。由于家庭贫穷,我爸老大,必须回农村老家照顾弟弟们上学,放弃了在南海舰队留员(当年全军只有一个名额)。我的叔叔们比较争气,都考学出去了,大叔在潍坊电厂,小叔在河口区政府。叔叔们参加工作后,条件都逐渐的好了起来,可是家里从来不给他们添麻烦,要求不做违背原则上的事情,家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
小时候,家里种苹果园,叔叔想通过单位给帮忙处理一些苹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绝了。因为他的原则是——违背原则的事不要做,挣钱要赚踏实钱。
后来,我和我哥逐渐长大,一直没有享受到"有关系"的.好处。我大叔当时在潍坊电厂电校当校长,上完电校即可安排在电厂上班。能有到电厂上班的机会在那时别人都很羡慕,说我家以后孩子上班没有问题了,但是我爸不让我们去,说别人谁去不管,你们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后的几年里,我度过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参加工作以后,我起初也想通过长辈的关系,能够给找个好点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绝了,自己出去闯荡吧,不然早晚就吃亏的。
当时我还非常的生气,很羡慕别人的亲戚朋友给找的"捷径",感觉比别人高人一头样子,特别是在我们村里也有个在电厂上班的同姓叔叔,给老家兄弟们又是找工作,又是帮忙做生意什么的。就在前年的时候,那个同姓的叔(正处级干部)被检察院带走了。这时才深刻的体会到,父辈们坚持不照顾、不走捷径,而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方乃顺利走好人生之路。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篇3
以前我不知道家风是什么,直到我长大了,见识广了,才明白家
风是每一个家庭的名片。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各不相同——有惜时之风,友善之风,勤奋之风……而我十分幸运的处在和谐家风之中。
在我所处的这个四口之家中,虽然没有十分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每当我见到自己的同学或陌生人的家庭发生种种矛盾,我都对他们的遭遇感到无比的同情,就算他们锦衣玉食,我也并不羡慕他们,因为一个空有财富而没有情感的家庭是可悲的,是不完美的。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满足,幸福,家中总是充满着快乐的味道。爸爸妈妈合睦相处,哥哥待我非常友好,虽然我们两兄妹偶尔也会有点小矛盾,但都能和平解决,生活在这样处处充满幸福、和谐的家庭中我深感快乐,幸福!
国外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盆尚未绽放的花当成两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对其中一盆各种辱骂,嘲讽,最终这朵花枯萎了,这象征着那些家风不好的家庭;而对另外一盆花各种夸奖,鼓励,最终这盆花绽放了自己的美丽。这个实验瞬间引起了世界各个家庭的注意,父母、长辈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慢慢的尝试改变,不再对自己的孩子打、骂、羞辱或是讽刺,虽然有时候方式还是会触及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他们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渐渐家风正了,亲子关系得到缓解,家人相处也变得友善。当我看到这个实验的时候,不禁对这个实验者无比的敬佩,是他让那些生活在“苦海”中的`孩子得以“重见光明”,重获家庭的温暖。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就身在这“朱”中被“染”成了“红色”,成为一名活泼开朗,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虽然成绩偶而
不理想,但我从未气馁,因为每一次的失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动力与挑战。同时,我牢记外公对我说的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没有攻不破的难题,只有不愿意去尝试的人。”
我家的家风——和谐之风,愿它常驻我家,愿这和谐之风,飘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篇4
“诚朴、向上,尊老爱幼;勤劳、调和,家和万事兴”——走进马鞍山乡民张龙兴的家,案角这块特别的“家训牌”很是有目共睹。这些年,杨王村乡民鼓起的“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的做法,已在奉贤蔚成风气。
跟着媒体的宣扬和报导,家风这个词不经意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尽管大家对家风并不生疏,可是终究啥是家风?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家风即是诚信做人,也有人说家风即是尊老爱幼;有人说家风即是勤劳仁慈,也有人说家风即是节省文明。尽管家风有着文字上的界说,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风其实有着不一样的内在。
从前史渊源看,家风起源于农耕社会的古代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家风仍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齐家”在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须得有好家风,家风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
年代在开展,家风的内在也在不断改写,变得愈加丰厚,多了些现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颜色,这也是前史的前进。可是咱们也大概看到,在产品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再加上因为遭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无视品德,不讲诚信,或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为了自己意图不择手段。尽管这些仅仅法令或品德层面的表象,但就实质而言却是家风损坏、家教缺失的成果。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篇5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一个家庭,老人要宣扬家风,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直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亲常给我讲身边的人不孝的结局。比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一个善终。如有老人无疾而终,父亲感慨,说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终。从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当违背了这一规律,人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女儿有这样的问答。问: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问: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男儿当自强。这里的自强一则是韧性刚强,一则是有理想抱负。男人无志,家道不兴。一个男人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你啃老或吃软饭,别人能尊重你么?农村人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女汉子,更不是河东狮吼。用老人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而且贱己。
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国家而言,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更是关键。比如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心服口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了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数。然而,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广钧,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张之洞之子张权,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侄李经羲,谭继询之子谭嗣同,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等。梁启超五个儿子三个院士,一个上西典军校,一个上南开大学。我以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那时,家风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亲后,双方都要要打听对方的家道,说到张家李家,有时甚至剖根问祖。一般来说宁折十座庙,不拆一家亲,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要么不说,要么只说好。但是,有实在人说实在话。有人会这样说,说人家那家人从老到小没的说。娶媳妇看丈母娘,说丫头她妈是个好人,贤慧本分,锅灶好针线好。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娃娃我不了解,但他们爷爷就是个龟贼、她奶奶作风不正等等。往往或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一门亲事黄了。农村称这种人是“塞砖头”的。由此足见家风家道的重要性。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试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好家道,自然就会有好社会、好世道。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篇6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xx月xx日,xx街道联合xx学校开展了一场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xx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xx,在xx呢。”听了xx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xx老师总结说:“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xx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xx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居民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风雨中的避风口,家是亲情的教堂,同样也是我们的良好处所。家风、家训、家规则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岛的启蒙老师。
爸爸告诉我,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也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妈妈说,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现在我知道了家规,是祖上对家族的行为规范。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后代子孙的准则。
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家规。
要说起我家的家风、家训、家规,那是在一次包饺子中得知的。爸爸妈妈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首先是勤学,要奋发学习。其次是上进,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行。然后是诚实,不诚实的人,哪会让别人信任、依赖于你呢?
妈妈说:“你现在洗手时,每次洗完后水龙头不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然后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勤俭节约”。
爷爷奶奶告诉我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了哪儿,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要勤奋进取。
我们家的家风是勤学、上进、诚实、善良。家训是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自强自立。家规则是勤俭节约。
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它们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愿在这滋养心灵的港湾里健康成长!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篇7
?校有校规,家规家规〞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这些问题,同学们就会傻眼了。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儿,都会忘记爸爸或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家,玩儿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对我很认真地说:〝我们是怎么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告诉我最晚六点半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儿得非常开心,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的接受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己经超过七点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负担。暗下决心,绝不再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如果没有〝家训〞,那么就会把后代宠坏,只有让他(她)知错就改,然后再慢慢(她)。我想这就是〝家风。家训。家教〞吧!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篇8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风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孟母三迁》和《曾子杀彘》的优秀家教故事,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父亲,他在《诫子书》中这样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告诫那八岁的儿子: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于是像孟子、岳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便在这样的家教中应运而生。
家教,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男不传女”,已被岁月的流冲走,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正在新时代的家风中稳步向前!
家庭家风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 家教家风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