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结构清晰的教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把握重点与难点,通过教案的实施,我们能够观察到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8篇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 38-[2.44×(8.5-5)]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 ),再算( );

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1.6+0.7)2 .5] (4)[7+(5.783.12)](41.2―39)

3,口算.

3 + 6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新授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 (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p34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有什么发现吗 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 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4

数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 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5

设计说明

1.借助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地去记忆各种题型,那么只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非常疲惫。因此,当新问题出现时,不要急于让学生解答,而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先画图,再交流画图的过程与方法,最后列出算式解决问题。通过画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还能帮助学生有效探究不同的算法。

2.注意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注意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还能让他们知道今后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哪些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1.计算,并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1+÷

2.列式计算。

(1)40的是多少?

(2)50的是多少?

3.说一说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

(1)学校有故事书800本,比连环画多。

(2)乙数是100,甲数是乙数的。

(3)六(1)班有女生27人,男生比女生多。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二)]

设计意图:回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数的混合运算及理解单位“1”,让学生了解单位“1”可以是已知量,也可以是未知量,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自主提问,形成问题。

(1)教师口述信息: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50辆,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

(2)提问:根据题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并汇报)

2.引出问题,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24页情境图。

师:把刚才的信息变动一下,改成“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题。

(课件出示例题: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指导分析“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

引导学生思考:

①“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是什么意思?试画图表示。

②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第二天的成交量=第一天的成交量+增加的辆数)

③单位“1”是哪个量?(第一天的成交量)

④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应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

⑤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后,汇报:50×)

⑥根据等量关系列式解答,强调过程的完整性。

指名板演:50+50×

=50+10

=60(辆)

⑦理解算式的意义,回顾解题思路,并说一说解题的关键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和等量关系。

3.一题多解,拓展思维。

思考:解决这类问题还有什么方法?

(1)提示:借助刚才提出的问题思考。

(2)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50×。

(3)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几分之几=第二天的成交量)

(4)借助线段图分析“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几分之几”。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和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秋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问题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师: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1)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这里的表示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这里的是辆吗?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车怎么可能出现辆。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对。这里的是一个分率,它的单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试着描述,师生共同画出图形。

在画图时注意分析:

(1)确定单位“1”后先画单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画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问第二天的成交量线段画的比第一天的长还是短,为什么(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线段要比第一天的长)。长出的这段要画多长(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线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2条线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线段相对的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来的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自己列式,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再汇报。

可能会有两种意见:(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这两种意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50×=10(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从图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1+)。

4.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和交流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找出单位“1”的量,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理解“体积大约增加”是增加谁的,从而找到单位“1”解决问题。

3.完成习题:学校新购进足球30个,购进排球的数量比足球少,学校购进排球多少个?

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五、拓展提升

1.阳阳期中考试数学得了96分,语文的分数比数学低,阳阳的数学和语文一共得了多少分?

96+96×(1-)=184(分)

2.商场某品牌衣服进价240元,加价后销售,元旦促销,再降价销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

240×(1+)×(1-)=225(元)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2.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交流后回答。

学生列式,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强调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推移、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18+×18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独立列式解答

口答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猜一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口答运算顺序

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小组交流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直接写出得数

独立计算

独立计算

五、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8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讨论问题

①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怎样列式?

(2)讨论要求:

①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2、教学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3)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课堂练习: 四、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五、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8÷2/3-4 计算:1/5÷(2/3+1/5)×15

=8×3/2-4 计算:1/5÷[(2/3+1/5)×15]

=12-4 =1/5÷[(10/15+3/15)×15]

=8(朵) =1/5÷[13/15×15]

=1/5÷13

答:小红还剩8朵花。 =1/65

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题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6页内容

练习过程: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3、汇报应用题解题思路(在全班内)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8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总结8篇

二年级数学年终工作总结8篇

对二年级的自我评价8篇

二年级学生自我鉴定8篇

二年级上作文优秀作文8篇

外二自我鉴定总结8篇

二年级下数学工作计划最新8篇

医学生大二自我鉴定范文8篇

护士实习内二自我鉴定8篇

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总结8篇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