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详细编写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狮子与鹿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狮子与鹿教案篇1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狮子大王》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二册第八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课程。通过学生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心目中的狮子大王形象,使学生感受狮子的王者风范,更加喜爱动物。同时使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本课与第九课均是和动物有关的内容,设计者从学生兴趣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利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表现自己十分喜爱的动物形象的机会,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关注动物,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学生情况分析:
狮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动物园、电视片中常见。特别是男孩子更是喜欢狮子的雄性风采。课前师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到大量关于狮子的资料,课中再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比较,使其更加了解狮子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再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制作狮子头像,最后自编短剧表演展示作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其实本节课的设计应力求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玩玩做做中自然拉近与动物间的距离。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培养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应会:能够大胆想象并用夸张的手法完成造型,进一步学习绘画、剪贴技能。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画、做、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渗透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狮子的特点,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学习材料:
狮子的相关图片、各种彩纸、卡纸、羽毛、剪刀、双面胶以及身边易找到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狮子大王:
1.动画片中《狮子王》
2.现实中的狮子大王。
教学意图:初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狮子和现实中狮子的不同。
二、看狮子大王:
1.分析狮子特点:鬃毛、吊眼、嘴大、牙尖……
2.比较:现实中的狮子与艺术作品中狮子。
教学意图:了解艺术作品中狮子艺术家使用了艺术夸张手法。
三、做狮子大王:
1.出示课题:狮子大王
2.教师示范。
3.怎样要求:运用纸口袋制作一个狮子大王,要突出狮子的特点。教学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解决本课的重点。
四、演狮子大王: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表演狮子大王。
教学意图:通过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狮子与鹿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2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使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总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刻苦、懒洋洋”等词的意思。弄清懒狮子的不练功的原因,读懂狮子妈妈的话。
难点:有些生字音不容易读准,有些生字的字形易与熟字混淆。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
1.出示狮子彩色图画。问:这是什么动物?(狮子)狮子是一种可厉害的动物啦,大家称它为森林之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狮子的课文:(板书课题:23
两只小狮子)学生读课题。
3.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什么事呢?请大家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词、句注意读边贯,不读破。
3.开火车分段请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对照前面读书要求,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三、导读课文
1.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可一点儿都不一样。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第二段,把讲它们不同表现的词句圈画下来,再读一读。
2.学生汇报圈画的词,教师指导理解词语,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1)整天,换词理解就是——每天从早到晚。
(2)滚、扑、撕、咬:可让学生看插图,做做动作、手势理解这样做很辛苦。
(3)从上面所讲的词语可以看出,一只小狮子刻苦。练习朗读这句话。
(4)懒洋洋:可让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上懒狮子的样子:跷着二郎腿,闭目养神,晒着太阳,然后练习朗读这句话。
3.这只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三到六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准备评价后再朗读。教师在评议中相机进行词句训练。
(1)练功:狮子“练功”,就是指做什么?联系“滚、扑、咬”理解。
(2)读第四段可以联系“慢吞吞”和句尾的感叹号指导朗读。
(3)第六段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二幅图上小狮子的动作、神态来练习朗读。
4.懒狮子说的话对吗?听老师读第七段,想一想:
(1)懒狮子想靠谁?爸爸妈妈老了,不在了,要靠谁呢?(要靠自己)
(2)所以妈妈说——你也┅┅(学生接读)
(3)看看第三幅图上妈妈的神态,指导学生练习朗读第七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看第三幅图上小狮子的表情,想一想: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课后讨论讨论,编编故事,过几天我们开个故事会。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分析记忆“刻、苦、阳、功、抬”几个生字。重点指导“练、谁”两个字。“练”,右边不要写成“东”。“谁”,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范字,再描红、临写。
三、词句训练
1.完成练习3。注意“应该”的“该”与“刻苦”的“刻”的区别。
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读句子,要求读出语气,再把最后一句抄在本子上。
狮子与鹿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以小见大、含意深刻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中动物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体味寓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分角色朗诵、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情感与态度:了解两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交流: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寓言作家?
(让学生知道,学习寓言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2、揭示单元主题“小故事,大智慧”,明确:本单元通过短小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简介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寓——寄托,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古希腊的伊索、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8世纪德国的莱辛、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四位享有盛名的寓言大师被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雷洛夫和伊索的寓言。
三、《受宠的象》
(一)散读《受宠的象》,整体把握。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这些动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语。
如:“它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哩”通过动作写出了狐狸的得意之色。
“插嘴”写出了熊的急不可耐。
“或者可能”“也许”表现出公牛的貌似谦虚。
“难道”这一反问句写出了驴子的气势汹汹。
2、体会故事中这些旁观者对象获得恩宠后的心理和态度。
明确:象得到恩宠,大家都觉得奇怪,因为大象在它们眼中一无是处。狐狸以“尾巴”媚人,所以它议论的是“象尾”;熊以“脚掌”著名,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脚”;公牛以“牛角”取胜,所以它议论的是“象牙”;毛驴以“耳朵”见长,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耳”。由此看来它们都拿自己的长处跟象的短处来比。
这充分表现出他们: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同一寓言,可以多角度去理解,可以有不同启示。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
归纳寓意:
①不要自以为是
②待人要宽容
③要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或成绩
④讽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人。
四、《蚊子和狮子》
(一)初读《蚊子和狮子》感知课文内容
(二)请一位同学表情复述这篇课文内容。复述后由同学们作一个评价
(三)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蚊子第一次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②子第二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四)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开放式讨论,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
归纳寓意:
①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
②骄兵必败
③一物降一物
④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失败……
五、比较两篇寓言,归纳出寓言的特点
1、故事篇幅短小,形象生动。
2、大胆想象,情节虚构。
3、给人做人处事的启示,充满智慧哲理。
4、大多以动植物作为主人公,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六、作业:尝试自己写一则寓言,200字左右。
狮子与鹿教案篇4
一、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二、教学准备:
教案、图片、课件等。
三、教材分析:
这个故事非常精彩,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2、通过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向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
3、粗知故事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设疑。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大森林里去看两只动物,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生齐答)
今天的主人公啊是鹿姐姐,她长得真漂亮呀!你们说她哪里漂亮呢?
2、是呀,鹿姐姐也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头上的角很美,相对来说四条腿有点难看。可是自从她经历了和狮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改变了看法。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寓言故事《狮子和鹿》来了解这件事,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4、刚才好几个同学都推荐大家再去读读小鹿前后说的话!那我们就把小鹿的两次对话连起来读读吧!想想该怎么读?
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自己读对话。
(2)你能来读读吗?
(3)谁也想来读读?再指名读,齐读。
(4)读了小鹿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二)创设情境,体会寓意。
1、小鹿经历了这件事后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角和腿!她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小鹿来到我们的教室里, 我走到她的身边,微笑着对她说:小鹿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写。
4、展示交流:指名扮演小鹿和学生进行交流。
5、小组交流。
如: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好事。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
6、是呀,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在谈体会时,有一个凭借,更能说出真情实感。这里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思想上没有错误,都不做定论,充分让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三)拓展。(课外阅读)
1、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长颈鹿和相思树》。
2、赶快去读读吧~看自己能不能读懂!
4、你读懂了什么?
5、资料袋。
长颈鹿与相思树
一棵小相思树,眼见着周围低矮的小草被动物们啃食殆尽,便对自己说,我一定要长高,高过所有的动物,叫它们谁也够不着我。而当它一天天长大,却悲哀地发现,即使是那些最高大的树木也只是动物们的绿色食堂。
相思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它不断地问自己,我当如何保护这碧绿的裙衫?我当如何保护自己?冥思苦想之后,它终于找到了对策,那就是在周身布满尖刺。当那些刺长得又粗又硬时,它便有了一种安全感,它相信这些刺足以刺痛任何一只动物的唇。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一拔一拔的动物走近它,试探了几下,又都无奈地离开。相思树于是不再顾虑什么,任风将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可就在这时,来了一群长颈鹿,径直向它走来,纷纷伸出自己灵活的舌头,仰仗身高优势,顺利地吃到了树冠那浓密的绿叶。
起初,相思树愤愤地想,叫你吃!叫你吃!让你舌头起泡!让你嘴唇出血。可是,没有!长颈鹿在饱餐一顿之后,悠然地离开。
它们将忧伤留给了相思树,它日日看着自己光光的树杆,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它想自己也许永远走不出这个阴影了,可有一天,它发现原本只有星星绿意的原野重又葱茏,它不禁问自己:只要根还在,土壤还在,阳光依旧,还有什么不可以重来?
很快,在被长颈鹿啃光的枝头,相思树重又长出新芽。没有任何一种铠甲能让你永远不受伤害,重要的是,如何从伤痛中走出来,迎接新一轮阳光。
(1)想一想:读了这个故事,又给你什么启发呢?
(2)根据资料,再仔细地阅读下课文,看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理解了呢?
狮子与鹿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2、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从小学习生活本领和道理。
二、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有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惰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应该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从而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朗读,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三、学生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要通过各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练读生字词。
2、与师共同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体会朗读二自然段
师引: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a:指名:课文主要讲了……师相机板书:刻苦、懒洋洋(训练学生用一只……另一只……说完整话)
b:指名2—3后同桌练一练。
引:原来这两只小狮子表现得不一样,那一只是怎样刻苦,另一只又怎样懒洋洋?你们想不想见一见?
①看图,问:你从哪看出小狮子非常刻苦?
②过渡: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仔细,那课文是怎么写的?找一找,在第几段,要想读出狮子的刻苦和懒惰,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请你拿出笔用横线画出,读一读。
(指导读好:整天,非常刻苦,什么也不干)
③指名读,反馈。
④分角色朗读、齐读。
c.训练句子
①示例句:懒洋洋地晒 太 阳
懒洋洋地
懒洋洋的小 猫
懒洋洋的
②学生练说,同桌互说
2、体会朗读3—7自然段
师过渡:有一棵小树一直都在看这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它很为这只懒狮子担心,可是这只懒狮子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自读、练读、指名读
②指导学生读好:慢呑呑地、才、苦头
③问:那它真的会生活得很好吗?为什么?
师过渡:小树和狮子的这翻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请同学看图猜猜妈妈的表情怎样?
(耐心、焦急、练读7自然段)
④师生互换角色朗读
3、思品渗透
①同学们如果你是这只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这些话,你会说些什么?
②你喜欢那只小狮子?为什么?
我们班有没有像刻苦狮子那样的小朋友?
4、师总结:只有学好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三)学写生字: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很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并借狮子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拥有真正的本领,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很不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本节课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朗读、探究。通过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孩子读书,从书中找句子,找词语,并读一读,练一练。这样少了教师繁琐的讲解,学生学得自主更投入了。
我个人觉得不太理想,需要探讨:
1、感情朗读的方法指导不是很到位。
2、训练学生评价:“这是只怎样的懒狮子?”是不是有些不妥。
另外值得我沉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
狮子与鹿教案篇6
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期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被一勤一懒的对比,以及狮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学生分析:
班内男生占学生总数的4/7,大多数学生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类的读物十分感兴趣,爱读《松鼠和野果》、《小壁虎借尾巴》、《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课文,他们的知识面较宽,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主的读、说;在自读、自说、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型。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导言引入,读题识字。
1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那他们是不是都能够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两只小狮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越感兴趣。学生爱读动物方面的童话,想知道两只小狮子是不是都能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识字。注意读准“狮”提示:“shi”是全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怎样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归纳、记忆字形,,这样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二阅读、识字、探索、感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整、洋、将、应、咬、滚、懒、练、狮、苦、靠、扑、吞、常。(反馈时,学生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同学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形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短语:“懒洋洋的晒太阳,慢吞吞的说,兴冲冲的走近来。”
(学生独立的认读,然后再给大家读自己想象的那个词,最后集体边击掌边认读所有的短语。)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打破传统教学的“串讲”的形式,以学生的自由阅读为主,学生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看图,想一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你能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吗?(学生自由读、互读,小组汇报读。评出优胜小组。)
8
分角色朗读第3——5自然段,读出角色的语气,体会其中的道理。
(先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在以小组的形式发展交流和讨论的结果。)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
9读了课文,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解答,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三扩展训练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中狮子妈妈的话。想一想:懒狮子听了狮子妈妈的话,会怎么做?(学生独立思考,在分小组讨论发言然后全班集中讨论交流。)
2根据讨论的意见,一人扮懒狮子,一人扮狮子妈妈,表演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
3表演读,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学生带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引导协商“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进入角色读和“进入情境表演课文内容”达到对课文的感悟进一步深化。】
四作业设计
1把故事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2“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从此它变了——续说故事。
(自己独立讲故事,续说故事。然后请爸爸妈妈评评自己在讲述的过程中,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哪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且提出今后的希望。)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展开合理的想象能力(根据已知的去想象未知的,也应该从一年级开始。】
狮子与鹿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