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学教案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认真编写一份教案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内容,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课文教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课文教学教案5篇

课文教学教案篇1

学习目标:

一、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五、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大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难点: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

教学准备:

学生:想想自己与小猫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师:搜集猫的图片、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音乐、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二)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学学猫叫。

(三)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撩拨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重点研读

(一)阅读全文,研读重点语句,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1读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只什么样的猫,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学生合作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可爱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的猫

(淘气)胆小勇猛

(意图:开课时设计这样的板书呈现形式,既对全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读出有关句子。

理解:

①投影……无论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

……无论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呼唤它。)

②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抓住“谁”、“怎么”的适当想象来体会猫的贪玩,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表现,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思考维度由“谁”递进到“怎么”,想象会更合理、更有情境感)

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

(方案1:能抓住体现猫尽职的语句并且能说到“屏息凝视”,教师趁机切入理解内容的教学)

(方案2:仅仅只能说出“一点……”、“一连……几个钟头……”教师出示投影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理解:

①投影出示有关句子,出示猫“屏息凝视”的图片,它在做什么?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在想什么?

(意图:“屏息凝视”是本课教学中应重点理解的词语之一,出示本图片,学生能很直观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片的情境合理地想象出猫此时可能的想法,培养了想象能力。)

②读出猫的尽职

3猫很贪玩,但却又很尽职,学到这里你对这只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认为这是只怎样的猫)?

①你能从黑板上圈出一个词语吗?

②再读读这两段话,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意图:体会大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通过理解、朗读领悟到猫贪玩、尽职之后,学生很容易能够在先前的板书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对猫新的认识——古怪。这样的设计为理解大猫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导,又为更好的理解另外几处大猫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铺垫。)

4

在课文的1-3自然段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猫的性格古怪?

①请你通过朗读告诉同学们哪里还表现了猫的性格古怪。

②填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

既(),又();

既(),又();

既(),又()。

试着说说古怪的意思

(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③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字幕变色)齐读第一句话。

(二)再读课文,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

1哪里读出猫的可爱,请读出有关的内容。

2感受猫的可爱

①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看看这句话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怎么理解?

(意图:此句是文章的过渡句,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以上的训练方式引入对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

②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

想象出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来了吗?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就使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一次激发)

③读读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

(意图: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环节通过对《养花》一文的阅读,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又与课文中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体会,从而品悟到老舍对猫的爱之深。教学难点在课外阅读的帮助下突破。)

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④小结:老舍先生爱花、更爱猫,是因为他非常热爱生活,下一课《母鸡》就是他的又一生活感受。不仅老舍先生爱猫,很多作家都很喜欢猫,如周而复、夏丏尊等,课下可以认真读一读阅读链接中他们的文章。

(意图: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学习语文。)

三拓展延伸

1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①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

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猫。再请你欣赏几幅猫的图片,看你喜欢哪只小猫,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表达一下你对他的喜爱。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只小猫?

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意图: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2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相信你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你也一定会写出像老舍先生一样棒的文章。

课文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情简析】

猫这种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比较熟悉。通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让孩子们感受真实、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感受生活。

【策略方法】

朗读感悟,想象描绘,比较体验,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动画片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课件出示几幅有关猫的动画片)

你发现了什么?

2、引入新课:

据我所知,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与这种小动物是朋友,看到你的朋友会想到哪些画面?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家也养了一只猫,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师:老舍先生家的猫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三、品词品句,感悟探究

1、了解猫性格的古怪:

过渡:

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知道了这么多内容,这些都是写猫的什么?

(性格)

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 向全班同学朗读汇报,教师指导,并重点理解词语:

无忧无虑,屏息凝视。

⑶ 体会猫性格的古怪:

师:看,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话想说?

(引导学生观察出这些词相互矛盾)

师:文中是怎么把这些词连起来的,仔细读读哪些词语出现了两次,把它勾出来。

(说它的确可是)

师: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课件出示:

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_______,可是______。

2、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过渡:

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去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你能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呢?拿起笔来勾画勾画吧

⑴ 生自由朗读,找句子。

⑵ 生汇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① 把猫的脚印说成是小梅花:

比较读: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 猫的叫声:

让学生听猫的叫声,引导学生想像猫可能在说什么,从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 理解蹭字:

引导想像这里的猫像是个撒娇的小孩子,这一蹭能蹭出什么?

④ 小猫淘气的样子:

从课前搜集资料知道老舍是个爱花的之人,小猫这样淘气,主人为什么不责打它?你感觉像什么?

⑤ 猫捉老鼠时:

选词填空:

专心 耐心 决心

屏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小结:

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是因为他是个热爱生活,又善于观察的人。

四、拓展

仿写练习:

你们是不是也想尝试来写一写你的朋友?

课件出示友情提示:

1、可以按照____的性格实在 ______,_______。

2、可以从板书词语中选择两到三个词语写出你对猫的印象。

记得要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啊!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像猫这样惹人喜爱的小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课文教学教案篇3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1、揭题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对重点内容给以相应指导。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⑴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⑵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⑴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⑵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1、谈话激趣。

2、复习巩固。

1、自主读课文,感悟亲情。引导抓住母亲的情感变化,研读文本,体会母爱;抓住孩子间的馈赠,体会兄弟姐妹情。

2、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欲望,进行写话练习。

2、交流、评议,引导悟情。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相关内容:望天门山《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和自我诊断《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实录《奇怪的大石头》练习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文教学教案篇4

一.赏形探妙

读文章题目,明确茅盾礼赞的对象是白杨树。

出示两幅图,请同学判断下面哪一幅图是白杨树?并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朗读课文第五段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文字,找出语言上的特别之处。

两次写到“笔直”;’“绝无”“绝不”;“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

重复用词,强化白杨树的特点。

为了突出白杨树的这些特点,作者在文中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欲扬先抑,同类对比:文中第七段及最后一段

课外拓展:

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绿》、张抗抗《牡丹的拒绝》中的片段

环境衬托:文中第二段

总结:

二.悟神寻径

茅盾写此文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

阅读课文第七段,明确他要礼赞的是北方的农民、保卫家乡的士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征手法。

了解象征手法的相关知识(作业本),重点关注: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的特点。

那么作者是怎么建立起白杨树和所咏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联想的呢?

(1)形体特点与精神特性一一对应;

(2)在绘形同时,采用特别语言,(比如“笔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挠”)让人很容易产生相关精神品质的联想,完成了象征手法的建构。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解读象征手法的基本路径:

三.联读活用

物象特点:地面的生存状态:个体是孤离;地下的生存状态:根系相连,团结一致

写作背景:1940年,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族处于水生火热之中

对应品性: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似乎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树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观。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当遇到压迫,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时,清贫的中华儿女定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斗争的。

主题阐释:艾青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那泥土下紧紧纠缠的根须,是我们之间的一线血脉!我们没有丢掉这血脉!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深爱的祖国而战斗到底!

物象特点:一二两句中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三四两句中泉水冲荡下山,掀起波澜。

写作背景:白居易此时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

对应品性:一二两句的白云清泉对应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怀、闲适的心情;三四两句对应的是在朝为官,在纷扰的社会推波助澜。

主题阐释:全诗表达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摆脱世俗的坦荡淡泊的情怀。

课文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板书课题:

白杨

1、谁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⑴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⑵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点击:

理解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2、理解2~3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2~3自然段。

⑵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喜爱、崇敬)

3、理解4~12自然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讨论:

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⑶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⑷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3~15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4、讲读第16自然段:

⑴齐读课文。

⑵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⑶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13~16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3~16自然段。

2、朗读《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文教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美术画脸谱教学教案7篇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7篇

科二教学教案优质7篇

小班10教学教案7篇

大班教学活动教案7篇

科二教学教案最新8篇

科二教学教案通用8篇

幼儿园安全教学教案8篇

拼音q教学教案7篇

观潮优秀教学教案6篇

课文教学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