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案参考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个完整的教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案的有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划,提高学习的自律性和持久性,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白杨》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白杨》教案参考6篇

《白杨》教案篇1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

(1)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①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②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链接《帐篷》。

五、课后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白杨》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板书课题:

白杨

1、谁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⑴ 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⑵ 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点击:

理解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2、理解2~3自然段:

⑴ 指名朗读2~3自然段。

⑵ 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 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喜爱、崇敬)

3、理解4~12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讨论:

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⑶ 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 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⑷ 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 默读13~15自然段。

② 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4、讲读第16自然段:

⑴ 齐读课文。

⑵ 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⑶ 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13~16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3~16自然段。

2、朗读《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书设计】

高 直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教学札记】

本文以白杨比喻爸爸,教学中让学让学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知道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

《白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录音机、投影仪。

一课时

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幻灯片:

白杨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

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由此导入第7段。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4、讲解什么是象征

幻灯片:

象征是……

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

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灯片:

绿色——长城——

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幻灯片:

?白桦林》歌词

……

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白杨礼赞

茅盾

象征

树人

北方农民哨兵

上进的精神

《白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不怕艰苦的高尚品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白杨含义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歌曲《小白杨》(感受白杨的品格。)

一、导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小白杨》,谁来说一下,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白杨》一课。

二、 初读课文(了解学情,读懂了什么,哪里还没有读懂)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又写了什么内容。

2、谁来说一下,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3、文中那些地方你没有读懂?﹙问题列在旁边﹚

三、细读理解(思考提出的疑问理解课文并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地方。

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戈壁滩的卫士?这个问题谁解决了?

3、指名的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谁愿意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结合理解进行板书

高大挺拔

坚强不屈

4、指导朗读

(1)能把白杨树的高大坚强读出来吗?请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哪儿读得好?

(3)还想给她提点建议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4) 赛读。

(5)是呀,多么令人敬佩的白杨树呀!在风沙面前,你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你像松柏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你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你像中流砥柱一样坚定牢固。你就是戈壁滩的卫士,有谁想读,请站起来一起读。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1)请同位讨论一下,看哪个孩子理解得好?

(2)指名回答。

过渡:爸爸希望孩子将来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旧中国留给新疆的'是贫穷和荒凉,1954年,中央决定驻新疆的十万解放军就地转业,组建新疆建设兵团,肩负垦荒守边的双重历史使命。50年来,他们为了边疆的繁荣和稳定,克服重重困难,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请同学们看屏幕:(图片展是六十年代建设兵团在沙漠中工作的情景。)

边看边解说……无数边疆建设这就是这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们读懂了爸爸的心愿,可两个年幼的孩子读懂爸爸的心愿吗?

5、学生自由读“他们只知道……”一段,并想一想他们不知道什么?

指2—3名学生回答。

6、两个孩子能完成爸爸的心愿吗?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段,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看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解决爸爸为什么笑了?)

四、 欣赏与表达(当学生的情感到了高潮时,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1、经过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努力,如今的新疆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正值新疆建设兵团成立50周年,老师从新疆建设成果展中选取了部分图片,请欣赏。

(展示美丽的新疆图片)

2、欣赏老师自编的小诗。

西北的风

这里曾是风沙扬天

这里曾是荒无人烟

西北的风尽情地吹吧

动情地讲述一个人间的神话

雪白的长绒棉,甜甜的哈密瓜

欢腾的骡马,高大的采油架

飞快延伸的公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一处处风景赛江南,一座座工程披彩虹

自豪吧!不屈的脊梁

骄傲吧!西北的风

3、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建设者说,请拿起笔,把你要说的写下来。

五、带着疑问思考走出课堂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在困难面前,我们该怎样去做?当祖国需要我们奉献时,你将如何选择?

《白杨》教案篇5

第二课时

一、激趣设疑入课

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

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 教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

生: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师:(竖起大拇指)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练。

(学生高兴地坐下)

师:通过再次预习,你们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我不明白十四自然段,爸爸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

师: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师副板书:表白?)

生: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了?

师:(点头表示赞许)你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提问。(板书:神态?)谁还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提问?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第十八自然段,爸爸开始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后来又微笑了呢?

师:(面露微笑)你读书可真仔细!

生:文章为什么以“白杨”为题?

师:(赶紧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学习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写作内容,还要了解他在写法上的特点。(板书:写法?)

生: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特点)

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戈壁滩的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板书:环境描写?)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3分30秒

二、展学评导定教

师:(手指黑板)你们可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深入地研读课文,大家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师:(商量的语气)我们先来确定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题目是白杨,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白杨的特点。

师:(环视全班)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我也同意。

生:(有点害羞)我觉得爸爸的心愿也应该重点了解。

生:对!我还觉得,如果了解了爸爸的心愿,那后来爸爸的神态变化就应该很好懂了。

师:(兴奋)太棒了!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我觉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还一定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边说边在“写法”下面打上勾。)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1分30秒

三、读解感悟明意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独立自学课文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②速读课文13——16自然段,体会爸爸的心愿。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细读析路品语

师: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你画了哪些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学生举手踊跃)

生: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的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生: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非常强,生机勃勃。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强不屈。

《白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

介绍

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

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白杨》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安全教育教案参考6篇

大班美术船教案参考6篇

山行中班教案参考6篇

花与瓶美术教案参考6篇

小班关于蛇的教案参考6篇

幼儿园找春天教案参考6篇

找小兔体育教案参考6篇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参考6篇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参考6篇

幼儿母与子户外教案参考6篇

《白杨》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