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和除法教案推荐8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注重实践操作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份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分数和除法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和除法教案推荐8篇

分数和除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除法计算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运用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教学对策:

设计一些找单位1的量和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多组织学生说思考过程,通过交流感受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国庆长假之前,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有关内容,在计算中,同学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相关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1、计算练习。

510 3410/51 2211

10257/8 37

8/15 6 11/622 2515/16 812/13

119 1512 521

学生任选3道乘法、3道除法进行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及时结合学生计算情况进行讲评。

组织学生小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解方程。

12x=9/11 3/8x=9/10 6/5x=15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讲评时指出解方程的格式及依据,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3、在○里填上、或=。

513○5/7 7/916○716

5/71○5/7 55○5/7

65○6/7 3 3○3/8

110/9○1 8/111○8/1

学生不计算,通过已学知识进行判断,然后交流判断理由。

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结:

一个数乘真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乘以1,结果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除以真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1,结果还等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

4、根据已知条件找准单位1的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1)白兔只数的5/12是黑兔的只数。

(2)已经修了公路全长的3/4。

(3)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加1/8。

(4)第三季度冰箱价格比第二季度便宜1/10。

(5)二班植树棵数相当于一班的9/8。

(6)还剩这堆煤的3/8。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每人选3题说说数量关系,然后指名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用3/10小时走了15/16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走1千米要多少小时?

(2)一种柴油2/3升重8/15千克。1升这样的柴油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柴油有多少升?

(3)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鸡的孵化期是鹅的7/10,鸭的孵化期是鸡的4/3倍,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4)一个乒乓球从50分米的高度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时高度的2/5,第三次下落时能弹起多少分米?

(5)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鲜牛奶的2/15。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升?

(6)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鲜牛奶少13/15。一盒酸奶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7)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1/5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主要交流思考过程。

三、全课总结

评价一下自己的练习情况,分析一下还存在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按照课前的教学设想,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分数乘、除法计算练习,然后进行了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最后进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课堂上学习效果还不错。

但从学生作业情况看,有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未认真读题就列式计算,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当天所学的如果是分数乘法,这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就会全部用乘法来解决问题;如果今天学的是分数除法,他们就全部用除法来计算。也就是说完全是模仿,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分析。长此下去,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所以要把问题杜绝在源头,在练习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练习,逼着他们要独立思考,让他们感到没有自己的思考是无法正确解答题目的。

分数和除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对假分数与带分数进行正确互化。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出示例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那位同学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蛋糕,接着出示例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

生:3(1)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

即:1÷3=3(1)(个)

答:每人分得3(1) 个。

活动二:剪一间,拼一拼。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出示例2 :把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这里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量?用什么方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显示3张饼]

②剪一剪:下面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3个圆形表示这3张饼,请同学们以小组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课件显示把3张饼分成了4份]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每份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课件显示拼好后的`3/4个饼]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 4(3)(张)

答:每人分得4(3) 张。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3(1) 3÷4= 4(3)

讨论、感知关系

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活动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活动四:课堂检测(一)

1、填空:课本p39试一试1。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4= 3÷4= 8÷3= 7÷3=

1÷7= 13÷4= 5÷2= 4÷9=

活动五:假分数带分数互化。

师:观察练习2中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如何将这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呢?

生:小组讨论思考

师:以7/3为例讲解,课本p39 t 2、3

师生共同总结互化方法。

1、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2、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

活动六:课堂检测(二)

课本p40 练一练 的2、3。

课后作业

用一张16开的纸设计一张数学报,说说各栏目所占的篇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分数和除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 [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和除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

教学重点:

分析题里所含的数量关系,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教学难点:

怎样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口述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1)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2)14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3)1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板书课题:列方程解文字题

2、出示例4: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

(1)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

①这道文字题与刚才复习时的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数量关系一样,只是已知未知不同)

②硬该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为什么?

③单位1所表示的数知道吗?

④怎样求单位1所表示的“这个数”?(引导学生用设未知数x的方法来解决)。

使学生明确: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由已知:一个数的是,得:一个数×=?

(2) 列方程解文字题。

第一步,设未知数为x。教师板书

解:设这个数是x。

第二步,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教师板书

x×=

第三步,解这个方程。教师板书:(略)

第四步,检验:(略)

第五步:作答

3、小结

(1)怎样设求知数?

要求单位“1”的量,设单位“1”的量为x。

(2) 样根据题意列方程?

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

2、一个数的1倍等于2,求这个数。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第12、16—19题。

五、作业

练习九第13—15题。

六、课外思考

练习九思考题。让学生发现规律:第(1)题,后一个数是前一个分数的。第(2)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分数分母的2倍;而分子是前一个分数分子的3倍。

分数和除法教案篇5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解决问题;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一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大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回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不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以及分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

出示例1

每盒水果糖重100克,3盒有多重?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式100*3=300

3、把乘法算式改成两道除法算式

300/3=100300/100=3

4、用千克做单位怎样列式?

1/10*3=3/10

5、|用同样的方法改写成除法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活动二:

出示例2

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

1、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就是2/5

2、把4/5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5的1/2,也就是4/5*1/2

3、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略)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31页做一做1、2

板书设计

略去设计

分数和除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引导操作:出示一张7等份的纸,让学生涂一涂,用它表示一个分数。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提问:如果把这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这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又该怎样解决?

3.引导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想一想;整数除法也有类似的规律吗?

5.填一填,验证猜想。

1÷4 1×1/4

7÷3 7×1/3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26页试一试。

2.指导完成26页练一练的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预习:27~28分数除法(二)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4/7÷2=4/7×1/2=2/7

4/7÷3=4/7×1/3=4/21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和除法教案篇7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构建,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形包装纸

学生准备 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0除外),也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分数除法。那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它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探究一下几个小朋友分饼的问题。

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

(1)每人吃张饼,4个人共吃多少张饼?

(2)把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3)有2张饼,每人分得张饼,可以分给几个人?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三道题,并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揭示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3)题中涉及了分数除法,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组题的探究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可以使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55页例题。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包装纸)老师想用这张漂亮的包装纸把送给妈妈的礼物包装起来,可是这张纸太大了,把它的平均分成2份就够了,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2)动手操作,分一分,涂一涂。

师: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观察发现。

师: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

预设

(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学生汇报)

生1: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小格,占这张纸的。

生2:里面有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是,即÷2=。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2吗?你能提出大胆的猜想吗?

预设

生: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的商作商的分子。

提出质疑,验证猜想,理解新知。

(1)尝试验证,发现问题。

师:科学的验证不是仅通过计算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的,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题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

师:为什么有些题目能很顺利地算出来,而有些题目却不能很快地算出准确的答案呢?(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分数和除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用方程解下列各题。

3、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教学例1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

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

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4/5。体重?千克水分28千克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先在小组内独立解答。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课件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根据数量关系式: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7/15=爸爸的体重

①解方程: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7/15χ=35

χ=35÷7/15

χ=75

②算术解:35÷7/15=75(千克)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3、用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弄清题里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找出题中数量间

的等量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χ,并列出方程.

4、巩固练习:p38“做一做”课件出示:

学校有科普读物320本,占全部图书的2/5,科普读物相当于故事书的4/3,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图书馆有多少本故事书?(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巩固应用

1、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周末看了35页,正好是这本书的5/7,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

(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

2、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3/10g的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3/8。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3、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的40/57,宇宙飞船的速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4、小军家爸爸每月工资是1500元,妈妈每月工资是1000元,家里每月开支大约要占爸爸妈妈两人工资的3/5,小军家每月开支大约是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分数和除法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

小鸡和老鹰大班教案7篇

气球和纸教案5篇

鸟和家庭教案6篇

鸡妈妈和小鸡教案5篇

狐狸和兔教案7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5篇

幼儿教案和工作计划6篇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6篇

熊和蜜蜂中班音乐教案7篇

大班和纸做游戏教案6篇

分数和除法教案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