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教案的撰写中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狗子捞月亮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狗子捞月亮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归属 禀告 身世 正色 心旷神怡 得失之患
二、朗读课文
1、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四、内容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内容】
一、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内容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狗子捞月亮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读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调动感官走月亮) 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狗子捞月亮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感受傣族风格歌曲的温柔、优美。
2、 学习用连贯、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月亮婆婆头饰。
2、 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3、 观察过月亮,体会过在月光下走的感觉。
活动过程:
一、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老师戴头饰带幼儿在游戏中初步熟悉歌词和旋律。
1、老师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月亮婆婆喜欢我……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带领幼儿走走、停停做游戏。
老师:晚上月亮出来了,小朋友在月光下抬头看看月亮婆婆在干什么?你边走边看月亮,感觉月亮婆婆怎么样?如果你停下来看着它,月亮又会怎么样呢?现在老师扮演月亮婆婆,我们一起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好不好?
(活动前,我让幼儿体验在月光下走的感觉,活动开始我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引入,当我问小朋友在月光下抬头看看月亮婆婆在干什么?天昱眨着一双大眼睛说:月亮总是照着我。秋迪很甜蜜的说:月亮对我笑呢!我说:月亮婆婆很喜欢你们,那你边走边看月亮,感觉月亮婆婆怎么样?天一兴奋的告诉我:月亮总是跟着我。看她仰着头的样子,就象在看天上的月亮。我又问:如果你停下来看着它,月亮又会怎么样呢? 伊辰:我停下来月亮也不走了。看着他们回味正浓,我便说:孩子们我们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吧。这样,我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同幼儿玩了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对以有经验的感觉得到满足,同时,在动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对歌词有了初步的印象。)
2、老师完整的有节奏的朗诵歌词,请幼儿座在椅子上,用小手在腿上做走走、停停的动作。
(接着我又带着幼儿做在小椅子上,用小手在腿上做走走停停的游戏,让幼儿静下来,进一步熟悉歌词。在两次动、静游戏后,幼儿对歌词有了很深的印象,我又采用清唱的形式,让幼儿倾听欣赏,孩子们听得可认真啦!并对歌曲有了初步的完整印象。我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有的说,最喜欢“月亮婆婆喜欢我”;有的说最喜欢“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孩子们在回答过程中又一次巩固了对歌词的记忆。)
3、老师清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幼儿倾听欣赏。
(在两次动、静游戏后,幼儿对歌词有了很深的印象,我又采用清唱的形式,让幼儿倾听欣赏,孩子们听得可认真啦!并对歌曲有了初步的完整印象。)
老师:月亮婆婆是怎么喜欢小朋友的?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
(我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有的说,最喜欢“月亮婆婆喜欢我”;有的说最喜欢“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孩子们在回答过程中又一次巩固了对歌词的记忆。然后,我弹琴完整的范唱了歌曲,让幼儿再次欣赏、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有趣的歌词内容。)
4、老师完整的范唱歌曲,让幼儿再次欣赏、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有趣的歌词内容。
二、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放慢速度清唱,通过动作给幼儿以提示,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这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情不自禁的想和我一起唱了,于是,我开始教他们学唱歌曲。我先放慢速度清唱,用动作给幼儿以提示,鼓励他们小声的跟我唱。)
2、老师范唱歌曲,根据每句歌曲的演唱方法,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连贯和跳跃的图谱,让幼儿感受演唱方法。
(为了让幼儿体验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我又一次范唱时,根据每句歌曲的演唱方法,在黑板上画出连贯和跳跃的图谱,让幼儿感受演唱方法。如老师唱 “月亮婆婆喜欢我,洒下月光把我摸”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连贯的波浪线jjj,表示温柔的演唱情绪。在唱“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老师边唱边在黑板上画断开的短线––––,表示跳跃感的演唱情绪。当我画图谱时,孩子们很奇怪我在画什么,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感受理解图谱与歌曲演唱方法的关系。)
提示:如老师唱“月亮婆婆喜欢我,洒下月光把我摸”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连贯的波浪线,表示温柔的演唱情绪jjj。在唱“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老师边唱边在黑板上画断开的短线,表示跳跃感的演唱情绪。)
老师:刚才老师边唱边画,你们感觉哪一段唱的是温柔的?为什么?哪一段好象做游戏很有趣呢?为什么?
(奇奇边做着走走停停的动作边说: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我又问,老师画的哪种图谱是这种感觉呢?孩子们用手指着––––,于是我带幼儿看着––––唱了所表现的乐段,让幼儿体验用跳跃方法演唱歌曲。)
3、老师带领幼儿看图谱集体演唱,引导幼儿根据图示,用连贯和跳跃两种方法演唱歌曲。
(当我带着孩子们看图谱集体唱歌时,孩子们能根据图谱用连贯和跳跃两种方法演唱歌曲。我又再次扮演月亮婆婆,让幼儿在空地上,边唱歌,边玩游戏“月亮走我也走”。)
4、老师扮演月亮婆婆,幼儿离开座位到空地上,边唱歌边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
(当我带着孩子们看图谱集体唱歌时,孩子们能根据图谱用连贯和跳跃两种方法演唱歌曲。我又再次扮演月亮婆婆,让幼儿在空地上,边唱歌,边玩游戏“月亮走我也走”。)
三、老师伴随歌曲(录音)表演傣族舞,鼓励幼儿跟随老师模仿表演。
老师:这首歌曲是傣族歌曲,听起来温柔优美。傣族人民可喜欢唱歌跳舞了,她们的舞蹈跳起来象孔雀一样美丽,小朋友和我一起跳起来吧!
(教师以欣赏及模仿老师舞蹈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傣族风格歌曲的温柔和优美。)
狗子捞月亮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介绍寓言。
解读寓意。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身心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戒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朗读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二、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什么?(得失之患)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截然不同,刚开始她是“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而后来,她感到“紧张不安,心痛如割,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白兔相对于月亮身份的改变;在拥有月亮之前,白兔能以审美心态面对月亮,因而能感受到美的风韵;拥有月亮之后,却以功力心面对月亮,因而不但不能体会美,反而还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白兔慧心未泯。)
(3)文章将白兔与人对比有什么意味?
(文章的原句是(和人类--决定)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她是聪明的;人类,作为白兔的对立面,理所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慧心已泯。人类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既得利益的,因而也是愚笨的。可见,这话暗含对人类的讽刺。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理解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5)讨论: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一无所有就能心安理得吗?
(“一定”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世上拥有财产的当然不会每个人都患得患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拥有财产就极易产生得失之患。要理解“拥有”的含义。白兔拥有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根胡萝卜,一把青菜之类的东西,正是因为没有能力保卫月亮,所以白兔才会患得患失,因此“拥有”不应泛指一切东西,而是指自己缺乏保护能力却以外获得的巨大利益。作者在寓言中表述的并非一个非此及彼的绝对化概念,而是要告诉我们:审美态度和功力态度往往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能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寓意)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问题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什么用意?(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比较阅读
四、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六、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狗子捞月亮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月亮变化图4张,衣裳图3张
纸,剪刀,胶水,蜡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师: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月亮)
(2)师:冬天到了,天气冷了,人们都穿上厚厚的衣服。月亮姑娘呀她也觉得很冷,想去做一件衣裳,那你们想想月亮姑娘该做什么样的衣裳呀?幼儿讨论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第一段
提问:
a﹑哎呀,为什么裁缝师傅给她做的衣裳会穿不上呢?(因为她长胖了一点,好象弯弯的镰刀)
b﹑那该怎么办呀?幼儿回答。
(2)教师讲述第二段。
提问:
a、这回裁缝师傅给她重新做的衣裳她能穿上吗?(不能)
b、唉!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月亮姑娘又长胖了,弯弯的像小船)
(3)教师讲述第三段。
提问:
a、这回月亮姑娘能穿上新衣裳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她又像一只圆盘子了)
b、裁缝师傅会不会再给她做衣裳了?(不会,因为她的身材量不准)
c、为什么她的身材会量不准?(因为她每天都在变化)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月亮姑娘做衣裳”。那我们接下来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3、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月亮姑娘是怎么变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好象弯弯的镰刀,弯弯的像小船,圆圆的像盘子。
4、给月亮姑娘做衣裳。
(1)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着,平时呢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观察一下月亮的变化。现在月亮姑娘还没有穿到合身的衣裳,晚上出来她会冷的呀!如果请你来当一回裁缝师傅,你会给月亮姑娘做一件什么样的衣裳?幼儿回答
(2)幼儿制作衣裳,教师指导。
(3)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衣裳。
狗子捞月亮教案5篇相关文章:
★ 漏原文教案5篇
★ 蔬菜香香教案5篇
★ 大班春雨教案5篇
★ 大鹿音乐教案5篇
★ 爱父母教案5篇
★ 班会教案模板5篇
★ 山羊跳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