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可以记录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为了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记录心得体会的机会,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中国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1
?感动中国》,它让我们知道了很多英雄事迹,每一个都催人泪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和张莉丽。
陈斌强,一名伟大的教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所以,他决心将母亲绑在身边,骑着电瓶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同照顾1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后,学校深被感动,决定将陈斌强的工作地点从乡下调到了县城。
看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已经有泪水在打了,我很敬佩他的孝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是换作别人,5个星期恐怕就不行了,而他却坚持了5年,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妈妈,她却没有时间可以等了。”让我霎时潸然泪下。
小时候,这根布条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根布条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张莉丽,一个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教师,她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年5月8日,她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孩子时,猛地推开两个孩子,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不过,现在已经逐渐康复。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很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在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2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这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共10期,于2月12日起每周五晚出,至4月15日结束,由董卿主持。
?中国诗词大会》比赛规则有新意。每场比赛,106位挑战者全部参赛,分为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两部分。每场比赛结束时,“百人团”中答对题目最多且速度最快的前5位选手将成为下一场比赛的参赛者。个人追逐赛中,5名选手上台与“百人团”同答一组题,选手最多可回答10道题,其间如果出现失误,便停止答题,选手得分以每一题百人团中答错的人数叠加计算。最后5人中累计击败人次最多者为该赛段优胜者,此人将作为攻擂者,在擂主争霸赛部分与守擂擂主进行比拼,竞争该场比赛的擂主席位。这种不可预知性的一对多、点对面的多维度pk模式,避免了场上选手互动不足的缺憾。同时,节目组还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同步答题。
?中国诗词大会》意图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所以,入选节目的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基本上每一首诗词都称得上耳熟能详。因此每周五晚,都有不少中小学生家长陪着孩子守在电视机前观看。
?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全民学习、诵读古诗词的潮流。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3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感动应该是每个观众最平常最真挚的感受,但是我觉得,除了感动,更应该有所感悟,甚至于感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从中体会人生,进而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从科技到、从军人到医生、从建国之初到21世纪的今天,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是他们让这个时代的精神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是他们让一个古老民族的声音在世界的东方一天天响亮起来。
李剑英,在16秒的时间内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机毁人亡的画面在脑海里定格,震撼人心的感动在心头荡漾。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责任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当生命与责任发生冲突时,选择放弃生命、承担责任的人该是一个怎样大写的人啊!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挚爱,带着对飞行事业的眷念,带着满腔报国热血?他走了,那颗本该跳动的心永远地停留在了42岁这条完美的生命线上!用一个人的牺牲换回一个村庄几千人的生命;用22年的飞行生涯,换来16秒永恒的瞬间。“生为国荣,死为国荣”,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不朽的赞歌!
孟祥斌“风潇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二十八岁的青春、永恒的使命,妻子、女儿的哭喊声,被救女子的忏悔声,千万人民的赞叹声,他却永远没有了回音,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温暖的人间。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疫”中,我们要做棵“石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立根”的顽劲儿。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挺立,这就是顽劲儿。我们向“疫魔”宣战,全民都在狙击”,每个人都是逆行者。“疫情未来10天至两周或迎来高峰期”,更需要我们携手逆行,携手抗击,万众一心、共克难关。对于个体来说,天降大任,苦心志,行拂所为,在危难中得以锻造,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国度,生命力越是顽强,越是倔强,因为她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千磨”的坚劲儿。自强不息、劲健有力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曾记否,我们之所能历经无数战乱饥荒、屡受外敌欺侮侵略而始终怀揣梦想,不折不挠、奋起抗争,愈挫愈勇、奋发图强,一路高歌前行,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那股“宁折不可曲”的坚劲儿。面对“疫情”蔓延,不恐慌,不麻痹,心理上貌视,行动上重视,方法上科学,这才是我们战“疫”的正确打开方式。柑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5
祖国,你在我的心里,多么的神圣,多么的伟大。
是你那千年的文明,创造了我们后世的辉煌,让我们能在世人面前大呼“我们是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多么骄傲啊!
放眼祖国的锦绣河山,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川雄奇,河水秀逸,更显得无比广阔。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先生不畏牺牲,做出了他最后的演讲;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英勇地走在西洋人的街头;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五四青年不避危险,坚持自己的斗争之路。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用自己满腔的热血,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耻辱和不幸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奥运健儿们奋力拼搏,使中国首度跻身体育强国之列,当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赛场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如今,5·12又让我们见到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品质。
当巴蜀大地陷入了大地震之时,多少中华儿女丧生在这魔爪之下。
但中国人没有退缩,他们站了起来,使巴蜀大地上白衣天使行色匆匆,华夏大地亦为之动情,父老兄弟姐妹亦为之动容。
记住,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在我们的身后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名字——中国!
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强大。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丰富的宝藏,有三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背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那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祖国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祖国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遥望祖国万里河山,犹如身在诗画间。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6
中国女排,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
女排姑娘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
跨越大海,中国女排又一次踏上了世界大赛征程——
9月14日至29日,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包括朱婷、袁心玥等奥运冠军在内的16名队员随队出征,开启卫冕之旅。
中国女排的精神,就蕴含在一场场世界大赛、一次次巅峰对决中。
2019年6月6日,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女排在0比2落后意大利女排的情况下,一路逆转,最终3比2夺冠;
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拿到里约奥运会金牌;
2004年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奇迹般地连扳三局逆转战胜俄罗斯,第二次在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摘得金牌;
从世界杯冠军到世锦赛冠军、从奥运冠军到亚锦赛冠军……中国女排以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创造奇迹、铭刻历史。
高高跃起、奋力扣杀,打出的球像重炮一样疾速凌厉,为球队拿下一个个关键得分点……这是20世纪80年代,郎平和中国女排给全世界观众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在这之前的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当教练决定让郎平担任主攻手时,引发了争议和担忧——名不见经传的郎平刚从业余体校被选进北京青年队时,身材瘦长,各项素质较差。
但郎平没有让人失望,经历了一年超乎寻常的极限训练后,在曼谷亚运会上几场关键比赛中,她的表现博得了满堂喝彩。
女排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中接续传承。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折桂,这是她们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二年,她们又在世锦赛夺冠。但在体育赛场上,挫折和考验如影随形。
1984年的洛杉矶,是郎平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小组赛,她们1比3输给了东道主美国队。输球后郎平特别自责,之后她冷静思考分析,找出了发挥失常的原因。
在全世界瞩目下,郎平和女排姑娘们用一场漂亮的3比0,硬是把“挂在别人脖子上”的金牌摘了下来。
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上完成了5连冠,成为世界排坛第一支连续5次夺魁的队伍。
“真正让我们为女排骄傲的,不是一直胜利,而是从不放弃。”
从不放弃,始终贯穿着中国女排的过去和现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成为夺冠热门的中国女排面临重重困难:为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世界杯的主力功臣赵蕊蕊受伤缺阵,中国女排亦在较早前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宣告卫冕失败。
不过,中国女排在比赛中越勇,最后杀入决赛。面对强大的俄罗斯队,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最终以3比2逆转击败对手,时隔20年再次获得奥运会的金牌。
2013年,再度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面临的是比上次更困难的局面:女排在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队伍人才断档、后备薄弱,甚至连基本功、心理素质都不过关,想出成绩难度极大。
但郎平又一次证明了她“铁榔头”的坚决:“接!为何不接!30年前我可以,30年后依然没问题!”
有心如此,然而现实残酷。
2013年9月,郎平重新执教不到100天时,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上先输泰国又输韩国,只拿到第四名,是30多年来的最差战绩。
最困难的时候,郎平言传身教,以女排精神鼓励弟子们扛过去,并带给她们真正的竞技水平成长。
历史惊人地相似,奥运会再次成为郎平的“逆袭之战”。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败给荷兰、塞尔维亚、美国,仅以小组排名第四进入八强。
然而,接下来女排姑娘们不仅力克东道主、上届冠军巴西队,还拿下荷兰,战胜塞尔维亚,夺得了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
许多人与30多年前一样,再次因中国女排而感动落泪。
“我觉得我心中拥有梦想,有目标和追求。选择了排球的职业道路,能取得成绩,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回报,我们会尽我们的力量去争取每一场球的胜利,争取最好的成绩。”在排球生涯取得诸多成绩和荣誉后,当今的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多了几分深刻体会,“在中国女排这个集体里,女排精神的传承是激励我取得进步的原因。”
我们赞美女排精神、追随女排精神,其实也是在追寻自己不忘初心、奋斗到底的人生价值。
观看比赛时,我们欢欣鼓舞、感动振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自己的观众,一样需要面对竞争,为了更好的未来奋斗。
“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女排精神连着时代发展,反映着时代精神。
从起点到低谷,从低谷到高峰,中国女排有自己不变的底色,有接续传承的精神。
女排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最深刻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永远斗志满满,从不轻言放弃。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