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相当熟知,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在平常工作里,小伙伴们都不可避免遇到过事迹材料,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英雄事迹2023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英雄事迹2023范文篇1
7月22日,安徽合肥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喊出这句“我打头!”,再次登上救援的`橡皮艇出发。然而,庐江县石大圩决口迅速扩大至50米,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已经奋战了96小时、转移救援出2600多人的陈陆,就这样消失在滚滚洪流之中,再也没有回来。
“教导员!”“陈陆!”和陈陆并肩奋战的消防员们竭力呼喊着,与陈陆素不相识的其他救援队伍全力搜寻着。24日下午,搜救队伍在距离事发地约2.3公里的下游发现了他的遗体。陈陆同志英勇牺牲,用定格在洪流之中的36岁宝贵生命,诠释了他心中“人民至上”的信念。
“谁打头?”“我打头!”
汛期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位不断攀升,遭遇了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
7月22日,持续暴雨中,巢湖再次危急。随着几声巨响,已经开始漫堤的庐江县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开了20米宽的决口。随即,5.8平方公里内的4个行政村成为海洋一般,6500人被洪水围困,处境危险。
接到县防汛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后,已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昼夜的陈陆,再次集结队伍,携带好救生装备和4艘橡皮艇,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出发。
在被洪水淹没的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陈陆和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次次登艇,一次次出发,救人、再救人……
大队长方锐至今还记得陈陆当时疲倦的神情。他劝陈陆休息一会儿,但陈陆说:“我对这片水域情况熟悉,水性也好。你们去,我放心不下。”
然而“放心不下”别人的陈陆,这次却成了所有人的心痛。22日下午,当决口扩大到50米,洪水以令人恐惧的速度奔涌时,陈陆带领队员与蓝天救援队组成编队,他“打头”作为1号艇领航冲锋。
跟随陈陆的2号艇上,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一直忘不了和陈陆出发前那段简短的对话:
“你们是不是去救人?”
“是的!”
“谁打头?”
“我打头!”
苏琴说,她一辈子忘不了在大洪水之中的那种无助感,但更忘不了的是,陈陆和其他消防员们义无反顾向前冲的背影。
陈陆所乘的1号艇驶过连河村村委会附近时,急流中忽然出现3米多的水位落差——这是水域救援中最不可预料、最可怕的“滚水坝”。
“掉头、快掉头!稳住、不要怕!”千钧一发之际,陈陆连声吼道。谁都没想到,这成了他留下的最后话语。
话音刚落,橡皮艇猛然侧翻,艇上陈陆等5人全部被卷入汹涌湍急的洪流中。跟随其后的3艘艇得以及时调转艇头,苏琴等人险之又险地避免了翻艇。
与陈陆一同落水的消防员李俊杰回忆,在落水后还隐约看到了陈陆的身影。他和队友常青用尽全身力气浮出水面、摸索到艇舷的尼龙绳并死死地抓住。两人下意识地去抓陈陆时,一个巨浪突然劈头而来,陈陆的身影随之不见。
英雄事迹2023范文篇2
致敬每一位战疫“英雄”
我是一名组工干部,从事党员教育工作,也可以说是半个新闻人。很大一部分时间我都在走访、观察、发现、挖掘,让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脱颖而出,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是我的工作常态。这样的工作有时是很辛苦,但是当这样的党员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当有人被感动、被感染、被警醒的时候,却又觉得,辛苦不算什么。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我都走访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用镜头和话筒记录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抗击疫情阻击战中的点点滴滴。“洋洋访疫线”走访了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企业家……他们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展现着各自的独特魅力。在疫情期间,我爱上了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没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付出,便有了英雄!”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也有幸认识了很多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英雄”。
2月16日,乌兰察布第三医院第一批医疗队8名医护人员顺利抵达武汉,全部进入病房开展救治工作。对他们的采访,只能通过视频连线,看到他们的面孔已经略显疲惫,女孩子们及腰的长发已不复存在,但他们很坚强,看到家乡人、看到家人的喜悦油然而生。他们说,奔赴武汉二十多天以来,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防护物资充足,生活方面也安排得很周到,虽然身在异乡,但因为有医院同事和家人们的关心,他们倍感温暖。现在,大家每天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战斗,救治工作有序推进,非常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我没有控制住,泪水潸然而下,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由衷的祝福,待英雄胜利返还、凯旋而归。
相较白衣天使治病救人的付出,还有一种付出叫做“守护”,守一道卡,护一城人,防护服下仍能显现出美丽的藏蓝色,“疫情在前、警察不退”没错,他们就是为百姓抵挡危险、守护安宁的人民警察。特警张国庆说:“已经连续值守了28天,从大年初一开始,疫情结束特别想好好休息一下,陪家人吃一顿晚来的团圆饭。”说到家人的时候,一个钢铁男儿的眼眶湿润了。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在抗击疫情阻击战打响后,他们第一时间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冲锋在战疫一线,24小时排查值守,严格执行信息登记、体温检测、人员分流,护送集中隔离人员,他们是接触外来人员的第一道关口,身处危险但却毫不退缩,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为集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铜墙铁壁。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是的,在走访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社区工作者”,他们走过最深的巷子,爬过最高的楼,他们挨门挨户摸排情况,履职尽责坚守岗位,一层薄薄的口罩是他们所有的防护。在这支队伍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女同志,而我也深入认识了解了一支“巾帼团队”。集宁区桥西街道通佳社区,9名社区工作人员全是女性,社区书记名叫银佳,怀孕六个半月,采访中与她的丈夫进行了视频连线,面对丈夫的理解她复杂的心情只能化作泪水,只说出两个字“感谢”。在家里,她们是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妻子、慈爱的妈妈,在工作中,她们是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是辖区群众可信任、可依靠、可放心的“主心骨”。疫情蔓延,防控形势严峻,是在家里照顾父母孩子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守护居民,她们答案是明确的、坚定的。这个选择题并不好做,她们也曾默默流泪,也曾与家人有过争执,也曾因居民不理解而伤心难过,但她们仍用柔弱的肩膀和坚定的信念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贡献自己的巾帼力量!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有着无数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首不朽的赞歌。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的民族从不屈服,坚忍不拔、团结互助、苦战难关,多情的土地,团结的人民,聚集在党旗下,再次出发。十四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总会以人定胜天的降魔气概,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洋洋访疫线”继续走访战疫中的“英雄”……
英雄事迹2023范文篇3
他的一声“你退后,让我来”,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使命。在接到上级发出的“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当他按照作业规程操作时,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他的防护服被炸成了棉花状,他被炸成了一个血人,也因此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但他用血肉之躯保护的战友,仅仅受了皮外伤。危急时刻舍生忘死,这不是电影,不是小说,正是这位英雄的故事!
他的一个特殊的军礼,举起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担当。11月24日, 云南扫雷大队队长为杜富国颁发立功证书和军功章。那一刻,他挺直了身板,举起了残缺的右臂,敬上了一个特殊的军礼。如今的他,纵使目不能视,纵使袖口空空,但这一个特殊的军礼,让我们看到他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看到他对人民的守护。
在这次表彰中,他作为代表发言,他说:“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为梦想奔跑;虽然失去光明,但只要心中升起太阳,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2018年11月16日,杜富国的战友手拉手,唱着军歌,趟过雷场,为边疆人民送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那嘹亮的军歌,就是对英雄的礼赞!
英雄事迹2023范文篇4
“也许,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纸一笔。也许,你的战衣只有那薄薄一层。也许,你的工作只是统计分析汇总。但是,你一定要微笑着挺住,因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除夕夜,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封书信获医疗圈点赞。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苏佳。
对于苏佳来说,2020年的春节显得有点特殊,因为他要和自己的400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坚守工作岗位,与肆虐的疫情打一场硬仗。
相比临床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显眼”,在全省86万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中间,疾控人仅占1万左右,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医者。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从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幕后英雄”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曾在传染病所奋战10年的“老兵”,苏佳对一线工作深有体会,“疾控人员随时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直接接触送检标本,其中很多都呈阳性、浓度高、危险性大。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标本何时送来,实验室人员都要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出结果。而在现场调查处置时,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员需要付出的更多。”
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工作安全、消防安全、家人安全、自我安全。
英雄事迹2023范文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站在“道德讲堂”这个平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人生小故事。
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常听我的语文老师说:“人字虽然只有两笔,可是要写好它却很难。”那时我只是从练字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而当我走上工作岗位,我才明白写好了“人”字,也就做好了人。不管在家,在单位,还是在社会,如果肩上有责,心中有爱,就能把“人”字撑起来。
一、在家做个好媳妇
也许是因为我的父母、兄弟姊妹离得太远,我把“孝老爱亲”之举都用在了公婆那里。我的公公婆婆一共有五个儿女,我老公是最小的。结婚十六年来,对公公婆婆的关心从没间断过,每当换季之时、逢年过节之际,我都会给买去新衣服;当老人生病时,赶紧接到医院治疗并精心照顾;平时,就是工作再忙,我们都会抽时间带着孩子,拿着一大堆吃的、用的回去看望老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公婆家拿起任意一件物品、任何一件衣服都是我买去的。我做这么多,不是我有多高尚,只是觉得这是为人妻的一种责任。
二、在校做个好老师
参加工作十九年来,我一直做着班主任工作。我的教育教学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三国志》中刘备告诫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人如此,治国如此,我做班主任同样如此。在班上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就是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了。我班的李梦娇,母亲残疾,父亲一人靠打工维持生活。我就经常给李梦娇买些学习用品,每到换季的时候给孩子送去些应季的衣服,毛衣、鞋帽等。我班的刘育廷更是可怜,父母离异,而且父母就像踢皮球一样,他一段时间在母亲那儿,一段时间在父亲这儿,他的学习、生活状况就可想而知了。我给予他的不仅是物质的帮助,还得有亲人般的关怀。看到他的水瓶脏兮兮的,而且不停地漏水,我赶紧从家里给他拿一个;看到他哪天衣冠不整,我赶紧帮他整理,一边整理一边嘱咐;三八节那天,我给他拨通他妈妈的电话,让他问候妈妈,引导他去爱亲人。
英雄事迹2023范文篇6
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先进事迹军地跨省联合集中采访活动启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以及贵州、云南两省的近30家媒体的记者齐聚云南,深入挖掘“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背后的故事。
“你退后,让我来。”铁骨铮铮的六个字,成了新时期杜富国式军人的担当标签,成为红城儿女“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信仰本色。
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的工作环境虽然没有杜富国扫雷的危险,但仍需发扬杜富国让“让我来”式的精神。让我来,不是暄宾夺主“抢饭碗”式的“让我来”,而是在职责清晰、目标明确、管理有序的组织构建范围内,把握自己的职责分工,该我尽的责,请让我来,该干的事,请“让我来”。
要有杜富国“让我来”的理想信念。
杜富国从2015年就主动申请从原单位加入到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3年来,每天面对探雷、拆除、移走危险物的工作,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他信念坚定,立下不排完雷场绝不收兵的誓言。正因有千千万万个杜富国式“踏平雷场保平安”的军人,才成就了今天祖国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新时期,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有“让我来”的理想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才有“让我来”的细照笃行。党员干部只有常补精神之钙,锚定政治信仰的“压舱石”,该“让我来”的事,不推诿扯皮,不绕弯子退后躲避,主动靠前担当“让我来”,为党和人民“排好雷场”,耕好“责任田”。
要有杜富国“让我来”的责任担当。
当杜富国和战友艾岩面临加重手榴弹的危险时,杜富国以组长的身份,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挡住了飞向战友的弹片,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党员干部,首先是党的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操刀手”,每个共产党人必须使终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人民服务。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负责任、敢担当,富有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只有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撸起袖子随时向前一步“让我来”,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担当者、践行者,让担当作为在大地蔚然成风。
要有杜富国“有让我”来的过硬本领。
杜富国入军以来,苦练本领,他的战友每次与他进入雷区时,都被他娴熟的排雷技艺所折服。3年多来,面对一片片未知的雷场,杜富国俯下身子穿枝拂叶、抽丝剥茧般为边境的群众扫除安全隐患,把红城儿女遵道循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写在边境大地。
今天,我们虽然已经处在和平的工作环境下,但干事创业面临的复杂局面,仍需要我们发挥杜富国“排雷”的工匠精神,掌握“排雷”的过硬本领。在疑难险重面前,有化解矛盾问题的方法、有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改革探险的路子,当得了“施工队长”,我来就有来干成事的本领,做到“出手”就是高手。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今天,我们党更需我的事情让我事的干事创业氛围。
英雄事迹2023范文篇7
时代楷模杜富国忘我排雷、舍身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众人,在困难面前他毫不退缩,勇于担责是我们青年同志学习的榜样,“你退后,让我来”是勇于担当的责任和气魄。
在受伤之后,有人问杜富国,“你为什么会用身体为战友挡弹片?”杜富国说:“我和战友是以命相托的兄弟,换了是谁,都会这样做。”在日常的排雷作业中,杜富国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技术比你好,让我来”,“班长,这种小事让我来就行了”,“你们让我走第一吧,我比较熟悉”.....“让我来”,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源于对战友的保护,对工作的热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他在生死关头“让我来”,在重担面前“让我来”,在生死关头“让我来”,“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敢于承担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舍身忘我,传承砥砺战斗作风,新时代赋予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新时代也需要我们广大青年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有勇于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在紧要关头也能挺身而出,大喊“让我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排雷兵,是和平年代里离死神最近的人,他们为了清除雷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对于军人,敢于担当,为国奉献,不是一句承诺、一声口号,而是在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发生重大事件时,充分发挥新时代主心骨作用,杜富国正是这么做的。扫雷英雄杜富国在任务面前、生死关头对战友说“让我来”。他在任务当头冲锋在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生死一线舍身相挡,以“让我来”的新时代精神践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忠实履行使命任务,身心力行谱写了新时代青春赞歌,悠扬而响彻云霄。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扫雷英雄杜富国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天跑3公里,做平板支撑,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军人,不能拖后腿。杜富国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他的精神感召着更多的“杜富国们”纷纷加入扫雷大队递交申请书。
英雄事迹2023范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