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写作过程使得观众能够在思考中发现角色背后的复杂情感,产生共鸣,通过撰写观后感,观众能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人对作品的共鸣,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南极之恋的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篇1
每个孤独的人,都渴望被需要。我一直相信,人在极端环境下所爆发出来的求生欲,往往不是来源于我还没活够,而是来于还有人在等着我去照顾。看完《南极之恋》,我更加相信了这个道理。一个傻兮兮的没有户外生存经验的土豪,凭什么能在南极经历过各种磨难还能生存下来?就凭他有喜欢的人,就凭他被需要。你也许觉得这是在开玩笑,那就当开玩笑吧,反正命运跟我们开过的玩笑也不少。如果你也曾孤独过,你就会明白,被需要的感觉是有多好。在无数个深夜,你曾拿起手机,想找喜欢的人说话,但你拿了又放,写了又删,发送又撤回,因为你怕。你怕一厢情愿。你怕你需要对方,但对方不需要你。
你是如此的怕打扰,以至于就连发一句“打扰了”,也觉得这句话本身也是一种打扰。你是一根蜡烛,愿意用生命为她燃烧。听起来很美。但不凑巧的是,她的生活灯火通明,根本不需要被你这点微弱的烛光。孤独,是烛光无处安放;相爱,是彼此燃烧照亮。每个孤独的人,都渴望被需要。在《无问西东》里,黄晓明抱着毁容的章子怡说了一大段情话,很多人被那段话所打动。但我印象更深的却是黄晓明的另一句台词:我有需要照顾的人。对一个人表达爱意,当然可以用千言万语,但如果仅用这一句我有需要照顾的人,也足够了。《南极之恋》里也有很多戳动人心的台词,这些台词也在诠释什么是被需要。比如男主富春对女主如意说的那句:如意,我回来了。这句话太平淡,平淡到像樱桃小丸子的那句我回来了。但正是这句话,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家是很暖的地方,而在南极,恰巧需要这份暖。
他每天出门寻找希望,后来才发现,屋子里的她才是希望。所谓彼此牵挂,无非是外面的他想回家,里面的人在等他。又比如我怕风停,因为风停了就没声音了;但我又怕起风,风一起,身后的脚印就没了。这句台词把孤独和无助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不见人烟的南极,你能听到的几乎只有风声,于是你希望有风作伴。但是风一起,你又怕脚印消失而找不到回去的路。这是一个矛盾。所有的孤独患者都有这样的矛盾,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像南极一样荒芜冰冷。你渴望找一个人去化解孤独,但又怕找错了人,反而会更加孤独。男女主角就是在这样一个孤独的环境里互相取暖,他们因为求生而走到一起,又因为走到一起而坚定了求生。这部电影很暖,因为诠释了相濡以沫。这部电影又很冷,因为相濡以沫的人最终还是要面临一个选择:要不要相忘于江湖?世间最残忍的事,不是让你失望,而是先给你希望。去看这部电影吧,如果你此刻幸福,看完你会更加珍惜。如果你此刻孤独,看完你会向往幸福。愿你早日找到需要照顾的人,也愿你能早日被人照顾,更愿你从此不再失望。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篇2
讲真《南极之恋》这部电影起初期待值并不是很高,看过点映场之后后知后觉,很幸运没有错过这部很不错的电影,深深被其美景和其爱情惊艳到了。看似极美的南极之地,却是一个充满神秘又充满无尽危险的地带,而在极寒的`南极唯一燃着的火苗是来自这份南极之恋。
?南极之恋》是由吴有音执导,赵又廷、杨子姗主演的作品,讲述了婚庆公司老板吴富春(赵又廷饰)和高空物理学家荆如意(杨子姗 饰)在去南极的专机上相遇,但因为一场坠机事故,让两个毫无共同语言的男女在南极腹地无人区冒险生存相互依赖75天的故事。
一览无余的南极之地虽然美丽,但是美丽背后的荆棘又会让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像是玫瑰花虽芳香四溢,却在枝干上长满了一身的戎装战甲。更严重的是在这里随时都可能面临着生命的最后一刻。吴富春和荆如意看似在社会上根本不会搭上边的两个人,却在一起共同面对着未知危险的到来。是勇气给他们带来的勇敢,又是爱带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从女性角度出发,女人许多都是非常感性的一类。在影片中,如意因坠机而导致腿部骨折受伤,不能正常行走,在一望无际的极寒之地,只能依靠富春,这也便成为了形成了这段感情的小基础。如意听着富春每一次去找寻找救援征途的脚步,看着每一次富春回来之后的沧桑模样,内心就算是寒冰也该融化了。富春或许是掉进了冰冷的海水里,或许又是被一片茫茫白雪刺伤了眼睛迷失方向。每一次的经历都令人心酸,每一次的过程都如此惊险,慢慢的如意依赖上了这个男人,“你若活着回来,我便活着,你若不回不来,我会自行解决”。
从男性角度出发,男人需要动力,需要生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而影片中富春所需要的,莫名之间如意给到了他,对他来说,如意好像就代表着家,每一次的征途虽说都很辛苦,都很危险,但是每每想到如意心头就会萌生一种念头“我死了,如意怎么办”。在富春掉进冰裂缝下面的那一段尤为记忆深刻,被裂缝困了几天时间,苦苦找寻出口却未果,巧合看到一条最缓最薄弱的缝隙,决心一点一点挖爬出去,谁知又遇到了雪面崩塌,生生被压倒在冰封的大雪之下,心中强烈的求生欲望怕是已经泯灭,但是燃起来的却是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使他在死亡面前又绝地逢生。
?南极之恋》脱离世俗谈一场恋爱,最纯真最美好。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金钱的诱惑,所拥有的只是两个人互相的依赖和彼此的真心。一览无余的南极之地,极美也极其恐怖,不时紧张揪心,不时又小温馨,而其恋情又是本片最浓墨的一笔,点燃了内心纯至的爱火,更是南极最绚丽的欧罗拉之光。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篇3
南极,是一个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洁白圣洁是最能代表这个地方的,终于有一个剧组把南极的美与震撼给完整的呈现出来了。如今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在电影院里欣赏到如此纯净的影片是这个寒冬的一大幸事。本来是奔着南极的美景走进影院,感动你的确实那段相濡以沫的绝恋爱情。当你亲眼见过南极的极光绚烂,你可能才会意识到都市霓虹的狭隘与渺小,有一种景色能震撼心灵,有一种爱情能够痛彻心扉。
?南极之恋》根据导演吴有音同的长篇同名小说改编,在为创作《南极之恋》独自进入北极圈之前,他曾经两次作为南极科考队员到过南极。其实,这不是单单是一部绝恋爱情电影,它更是承载着一个导演对那片南极大陆深深的眷恋,在电影中的许多细节(求生的技能、南极生物的科普),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对于这个冰雪世界的熟悉。投入了感情人物才会生动饱满,寄托的深情,南极的风光和生命才会鲜活、才会有灵气。
赵又廷原本就是一个做着南极美梦的婚庆公司土豪老板,杨子姗是高空物理学学霸,不相干的两个人,从最初的相互看不上,到身处绝境彼此相互依靠,从遭遇坠机富春想逃离保命,到两人彼此相依为命,从人性的本能到求生的渴望,在世界的一端上映了一幕幕感人的爱情故事。冰雪无情,你我有爱,那种互相依赖互相支撑相濡以沫为爱共生的纯爱,令人感动!爱与被爱,需要与被需要,相辅相成,不管离了谁另一个都不可能活下来。一间小屋、105个罐头、半瓶酒、800升柴油,两个人在面临绝望的75天里产生了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爱情,这就是电影给我们的感人爱情故事。
?南极之恋》其实就是赵又廷、杨子姗两个人的电影,没看过电影之前你可能会觉得电影很单调,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电影展现出不同时间的人性转变,人是需要希望的存在的(当富春掉入冰缝中他想到是如意还在小屋里等着他,他要活下去),当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如意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冰雪大陆上,富春和如意是彼此生命的依靠,也是彼此活下去的勇气。
洁白的冰雪,高矗的冰川,萌宠的企鹅、海豹,导演借助黎耀辉的镜头,将南极炫美风光展现的淋淋尽致,彷如你置身其中,然而,这片大陆也是残酷的,极寒、雪盲、饥饿、暴风雪、雪崩、冰裂……一个接一个的致命危险袭来。这部以旷远无垠、大美无边的南极作为故事发生地的爱情电影,以最残酷的生存环境来反衬心心相撞的温暖与美好,让许多冲着南极风光走进影院的观众,在这段生死相依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之中被深深打动。
赵又廷和杨子姗都奉献出了精彩的表演,让我们记住南极之美、极光之美的同时,也能被两人的绝恋爱情所感动。片尾导演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结局,可以说是一个高明的选择,不同的人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这样的结局让看成绝恋的观众肯定很难过,也让更多的观众不自觉一次次寻找可能存在的暗示和线索,证明他们可以在一起,相守白头。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篇4
如果有人跟你讲,一个演员在方寸之间撑起了整部电影的精气神,你一定认为这得是老戏骨,特酷的那种!这一次,还真不是。
从《致青春》里走出来的杨子姗,估计大多数人心里依然保存着“玉面小飞龙”的青春活力。可我却看过她在《天亮之前》里分秒炸裂的演技,风尘妖冶的茉莉才是这场迷局的灯塔,指引着高野自我救赎的方向。与郭富城、郝蕾搭戏,也丝毫不减锋芒。这样的杨子姗,同样带给《南极之恋》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独具层次和美感。
讲真,《南极之恋》对于任何一个演员,都真的太考验人物塑造力了。一个不足几平米的小木屋,一张简陋的床板,几乎所有的戏,都是在这方寸之间完成的。相比于广阔的极地雪原,杨子姗可利用的空间非常有限。但她就是这样一个带给人惊喜的演员,你看荆如意这个人物,从高冷到感动,而后向死而生,表面上都是淡淡的疏离,内心却有着足够的感染力。
电影中,杨子姗饰演的荆如意就像被困住的指挥家,用博大精深的高空物理知识指挥着吴富春,让他的行动有目标有希望。虽然她不曾踏上茫茫雪原的征程,但她的力量却无处不在。杨子姗用充满智慧的冷静,塑造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女科学家,台词功底特别扎实。物理学常识流畅的如同日常对话,从表情到语气,只要荆如意讲完,大荧幕之外的观众都会特别信服。人物的感染力,在于由内而外的气场。杨子姗提着那股子“精气神儿”,所以荆如意如同灯塔,是活着的希望。
?南极之恋》之于杨子姗,是方寸之间的百转千回。荆如意给了吴富春活下去的信仰,可她自己却终究是个脆弱的姑娘。两场情绪戏,让荆如意这个人物愈加丰满。
一场戏是坠机后,两个人找到小木屋,荆如意腿骨摔断,需要脱了裤子让吴富春帮忙接骨。只是几句简单的台词,让杨子姗念出了千金的重量。为了求生,她是放弃了引以为傲的清高,邀请一个自己所鄙夷的人来触碰自己。不甘和滔天的羞耻感,从整个人的身体里迸发出来,她的人在抖,眼泪逼在眼眶里打着转,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情绪的力量,传达的十分精准,直戳人心。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完成得很有力量。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人,如何彼此靠近呢?是天意弄人,更是求生意志下的妥协。
另一场戏,是一场又一场灾难之后的宁静。一只企鹅突然造访,一向冷静的荆如意也被萌到了,竟然为了留下企鹅当宠物而撒娇。小女人的娇羞感,特别明媚。或许,荆如意的一生都从未如此卸下防备的笑过,爱情让人变得柔软,变得温暖,变得像个小女孩一样。
百转千回的荆如意,再也不是初见时冰冷带刺的模样。这个人物的柔弱、娇羞、强大、可爱,一层又一层的剥落,最后只剩下向死而生的勇敢、怅然,还有真挚的爱……
杨子姗,演技格外走心,每次入坑,都被深深的带入,久久无法从那种怅然中剥离。荆如意长眠于此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所爱;亦或是,她还活着,在欧若拉的斑斓色彩中收获了童话般的爱情。开放式的结局,让人悲伤,也让人生出许多美好的期望。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篇5
我很喜欢的香港明星黄子华,曾经在自己的栋笃笑脱口秀节目上讲过一段“铁达尼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段感情里,男人需要的是“新鲜”,而女人需要的是则是“保鲜”。为什么很多恋爱一开始都如胶似漆,最后却会互相越来越看不顺眼?因为刚开始的时候,男人看女人觉得新鲜,而女人也没觉得男人还需要保鲜。而如果呆久了,女人就会觉得男人“对我不像过去那样了”,而男人对女人失去了新鲜感,就会觉得对方是一成不变的“黄脸婆”。
于是“铁达尼极限”应运而生(所谓铁达尼就是泰坦尼克号的港译)——
为什么jack和rose的爱情如此轰轰烈烈?那正因为他们连72个小时都没有,处于极度热恋期。而一段恋情过了72小时,男人和女人就要开始纠结新鲜与保鲜的问题了。所以72小时,就是一段感情的极限,“铁达尼极限”。
末了,黄子华还幽默地说:jack在接近零度的冰水里泡着,你说rose看着他觉得保鲜不保鲜?
不知道为啥,看《南极之恋》的时候,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的就是黄子华的“铁达尼理论”。这是据说第一部在南极实地拍的华语电影(国外的南极料理人应该也是实地拍的吧?),我一开始惊奇的是南极的条件现在也适合拍电影了啊?第二就是冲着南极的场景而去。没想到看完之后感觉是——非常惊喜!
因为《重返20岁》的缘故,很喜欢杨子珊这个演员(对她的成名作《致青春》的感觉倒是一般),然后又重新看了《致青春》,看第一遍的时候当时一起去的朋友从中间就开始哭,搞得我一直安慰她,没能认认真真看,重新看了之后觉得杨子珊演得挺好的,把赵薇执导的这部电影里那个女性角色的轴劲儿给演了出来。
有很多演员都试图演出这种轴劲儿,但不是人人都能演出来的。80年代的华语银幕上最轴的女演员就是巩俐了,后来有了周迅,《秋菊打官司》《李米的猜想》就是这种“轴”的代表。轴是这个角色的不屈服,执着,撞破南墙也不回;而演员要把握住这种度,达不到就演不出轴劲儿,过了就成二逼了。
在《南极之恋》里,杨子珊的角色比起《致青春》要更轴得多。故事讲述的是一场飞机失事,导致杨子珊饰演的物理学家和赵又廷成为生还者。他们要靠100多个罐头还有其他不多的物资,赶在极夜到来之前和外界取得联系。
?致青春》的男女主角重聚倒是个小小的噱头,尤其是还记得赵又廷演的陈孝正的朋友们,肯定都会和我一样,老感觉电影里赵又廷会对杨子姗脱口而出“你神经病啊”;但是看电影看到一半往后就再也没这个感觉了——因为这回严格来说,不是一部爱情电影,而是灾难爱情电影。
故事的前半段和《火星救援》类似,都是主角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如何同恶劣环境做斗争活下去。在南极,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如何生活下去是个非常严峻的课题,男女主角也没什么时间去谈情说爱,所以前半段基本是个灾难冒险求生类电影。
而后半段,当两人相处之后产生了感情,主角又发现自己离中国科考站也许不远的时候,故事就迎来了最大的戏剧冲突;出去冰天雪地暴风肆虐,又不知道科考站的方向,很可能一去不回;而留在这里,物资一天天变少,最终两人只能一起死去;是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呢,还是冒险出去?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需要答案,肯定赵又廷那个角色是要出去拯救心爱的杨子珊的。
很难得的是,这次赵又廷的角色挺让我吃惊的。他在这部电影里的角色比较沉稳,演出的情绪比较控制,没有那种廉价的歇斯底里,服务了这个角色本身。
故事里他的重要任务就是求生,胡子拉茬的造型也让我想起了《荒野求生》《荒岛余生》等电影,也许是角色经历的过程比较类似的缘故;而电影里他一方面要为活下去而焦头烂额,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幽默感,鼓励杨子珊,同时也是鼓励自己活下去。
比起《致青春》,这个角色的演绎难度要更大,也更有意思,看完觉得,诶,赵又廷的演技也不错啊!
这部电影本身其实是很浪漫的。前面的残酷和严苛,都是为了后半段两人的感情升华做铺垫。在残酷里,有着一丝浪漫的温情。两个人经历了在南极绝境里的求生之旅,感情当然非比寻常——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开始黄子华的“铁达尼理论”:他们在零下几十度的日子里谈情说爱还要求生,那感情肯定和我们坐在家里烤暖炉大不一样。毕竟爱情这回事,黄子华说过,越冷越保鲜嘛。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篇6
爱情,是《南极之恋》最核心的,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一个寓言,那些灾难和恶劣的气候象征着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那个救命的极光站象征着成功,那些可爱的海豹和企鹅象征着我们的朋友,而漂亮的“欧若拉”代表着纯粹的爱情。在我们无法企及成功的彼岸时,到底该选择“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我们平时表白时讲了那么多海誓山盟,如果那些誓言某天真的成真了,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坚持爱下去?
导演选择南极这个地点实在是明智,这是地球上最适合证明爱情的地方,绝对的理想化和浪漫主义。影片到最后给出了答案,人类不会在死亡面前低头,却会在爱里面消融。真正的爱,是可以超越生命的,所以那一刻我们都被打动了。
总之,这是一部超出预期的电影(说实话这片名取得确实low海报也不出色),电影包含各种元素而且处理得很协调,久石让的音乐更是加分项,我个人觉得,完全值回票价。
南极,是一个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洁白圣洁是最能代表这个地方的,终于有一个剧组把南极的美与震撼给完整的呈现出来了。如今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在电影院里欣赏到如此纯净的影片是这个寒冬的一大幸事。本来是奔着南极的美景走进影院,感动你的确实那段相濡以沫的绝恋爱情。当你亲眼见过南极的极光绚烂,你可能才会意识到都市霓虹的狭隘与渺小,有一种景色能震撼心灵,有一种爱情能够痛彻心扉。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篇7
无论环境是好是坏,无论是富贵是贫贱,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无论你剩几颗牙,无论你将来是不是会变成瘸子,我都会爱着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你愿意在这世界尽头接受我做你合法的丈夫吗?”如果当一个男人跪在你面前说出这样一段动容的求婚誓言,你会答应他么?
“谢谢你!我不愿意。”相信当杨子姗这样回复赵又廷,如果没看过《南极之恋》的观众是懵逼的。电影里杨子姗以命来诠释爱你如生命,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为一次意外偶遇于南极,残酷的环境和绝命的遭遇让两人人彼此为伴、彼此相守、相互鼓励,一间小屋、两个人、105个罐头、半瓶酒、800升柴油,彼此相依为命75天,一次次的找寻科考站求生,一次次的与死亡擦肩而过,两个人用爱彼此温暖,上演了极地绝恋。
?南极之恋》根据导演吴有音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一对本该绝缘的男女因为一次意外事故滞留南极,在物资匮乏的极地环境中互相扶持的故事。杨子姗饰演的荆如意是一个高空物理学学霸,时不时就是一堆极其专业的术语让赵又廷这个“土富帅”蒙圈。冰雪南极险象环生,加之断腿,如意不得不依靠富春,在求生的不断挣扎中,对方成为了彼此最需要的人。富春的体贴和勇敢,让如意打开了御姐范儿高冷的心房。杨子姗依靠自己的所学给赵又廷提供理论知识支持,赵又廷凭借体能去找寻出路,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彼此面对、相互依靠,这其实就是爱情的本能。
当生命不断的临近极限,如意孤独的坚守在小屋之中,极其的考验耐力和信念,其实这种情绪更加考验演员的演技,因为内心的情感波动很难把握。杨子姗扎实的演技把荆如意这一人物塑造的很饱满,从飞机坠毁前惊恐无助的神情,情绪面临崩溃时撕心裂肺的呐喊,在绝境中坚定而倔强的眼神,短时间内就能牵动观众的心,深入到角色的内心,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是演员的力量。
面对生命的抉择,杨子姗将机会留给了爱人痛诉“我要你好好活下去”,当她绝望的选择主动放弃生命时,有无助、有愿望、有憧憬,她希望富春能坚强的活下去,一种悲怆的情感在观众的内心深处升腾,这就是爱的伟大。
从《致青春》走红,杨子姗的大银幕作品不断,《重返20岁》、《记忆大师》等影片都收获观众的赞誉,到《南极之恋》这个高空物理学家,更是有大尺度露背出演,不惜以身给赵又廷取暖,爱如细雨般润物于冰雪南极大陆。杨子姗是一个极具灵气的演员,任何角色在她的塑造之下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包括刚刚热播的《红蔷薇》,也让人看到了坚强的女性之光,这让笔者对接下来其主演的电视剧《好久不见》、电影《路过未来》更加期待了。
南极之恋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