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作文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记录下重要的时刻,珍藏美好的回忆,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修身的作文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修身的作文篇1
教师的包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教师的包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教师的包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缺少包容态度的教师,总是看不到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即使意识到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马上就会要求学生要虚心不要骄傲,甚至会找出学生的.一大堆问题甚至缺点,来打压学生刚刚获得的一丁点成就体验,还美其名曰“严格要求学生”。缺少包容态度的教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抱怨这些学生怎么那么难教,怎么如此没有悟性,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学生没有希望了。
“严师出高徒”几乎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这个“严”可能不应该排斥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和理解,“严师”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而教师对学生的“包容”也绝不是等同于教师对学生缺点或错误的一味“纵容”,对学生的包容并不是教师对待学生的软弱无能,而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是对学生能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提高学业成就的信任。
我觉得教师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犯不着总是那样的嫉恶如仇,穷追猛打。其实,学生有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说过么:一个人一辈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履历性”教育资源?当然,严格而不严厉,包容而不纵容,全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把握教育艺术的“度”。
教师的包容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还涉及对待教师同伴,对待学校领导,对待学生家长。对待他们,可能有一句格言能够教给我们理智的方略,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包容的教师,往往是自信的教师,包容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
修身的作文篇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还在对周围一切都懵懵懂懂无知时,这首诗早已铭记在我心中,当我稍稍懂事时妈妈逐渐教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国学经典就在我小小的心灵中埋下种子。
上小学时,毕竟小孩天性爱玩,做作业时总是在玩,有时候10点钟才睡觉。妈妈很生气,便和我一起学习《论语》,其中有句话深深打动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使我明白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即使你有再好的方法但不经过努力依然不能学好。从此每当我开小差时总会想到这句话。
后来到六年级时,学习的任务也不断加重,可是我不管课下怎么用过,成绩总赶不上来,再反观还有些男生,下课后总是在那又“疯”又“赶”,可学习成绩总是那么好,好像怎么玩学习也不下来。见到这样,我回到家将自己的疑惑告诉爸爸,爸爸却神秘的笑下,说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让我观察他们上课时的表现。后来经过观察他们上课的表现,发现:虽然他们下课疯赶打闹但上课就宛若两人,认真的记录上课的笔记,积极举手发言,听他们谈话总能感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口中也时不时出现些唐诗宋词。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真谛:一个人,无论他怎么样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你多优秀都有向他人学习的地方。
啊!你从远古走来,博大是你的风采,你向未来奔去,磅礴是你的气概。国学文化,国家的风彩,国学里的优良传统美德、国学里的尊老爱幼、国学里的弟子规等等,这就是我国的.国学经典,它将永远伴随着我成长。
修身的作文篇3
我们的生活少不了误会,错误。它们一直困扰这我们,而我们解救生活的唯一办法就是包容。
一次包容能温暖即将寒冷的心,记得上次看过一篇文章。
一位母亲在她女儿小的时候,将女儿的眼睛打瞎了,这绝对不是意外,而是那位母亲的女儿将她的儿子的腿不小心弄折了。一气之下便把她打瞎了。打过后,母亲非常后悔,可她的女儿却一直怀恨在心,从不接受大人的关怀。许多年后,女孩长大了,只留下风烛残年的母亲和残疾的弟弟在老家。母亲的.心已被冻结,因为她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那个女孩相相通了,这些年她并没有感到快乐,只是少了一些什么。她终于包容了母亲,走到母亲前面,母亲落泪了,这泪水便是冰山融化的水,掉进土里便化为乌有。
一次包容能滋润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记得六年级那次坐车去上课,天气很热,上车的我找到了座位,欣喜地坐下下来。过了几站,上来一对母女,女孩才四岁。看她还小便给她让座。没想到在让座的时候,她踩了我一脚,她小吧!不懂事!可是我的脚却在流血(因为有伤,伤口未愈,只贴创可贴),刚准备用餐巾纸粘一下,然后在心里恶骂一顿,那小孩对他妈妈说了一句话:“这个姐姐真好,我长大了也要像她一样尊老爱幼”恶意一下就没了。只有包容融进我的心里。朝她一笑。我知道,这颗心灵正在茁壮成长。一次包容能让友谊之桥更牢固。我有一个铁哥们儿。关系非常好,一天晚上约出去买书,可老天偏在那一天不高兴,我打着雨伞,在书店门口等着,而且相信哥们儿一定会来。街上人少了,她还未出现,只是路上的积水多了。我的耐心也少了。许久街上的霓虹灯少了,路灯还亮着,照着积水发亮,水在亮,我的心却暗了。
因为她还未出现。书店的门关了,我带着恨意回家,发誓明天不理她。第二天还没等我说话,她便开口:“对不起!昨天的雨太大,所以没过来,你肯定很伤心,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这几句话让我明白了许多,便微笑着说;“没关系,昨天雨太大。我也没去。”我们两个都笑了。只是觉得这次包容让我们的友谊之桥更坚固了。生活需要包容,“包容”绝对是良药。它让冻结亲情融化,让幼小心灵成长,让即将分开的友谊合拢。
修身的作文篇4
包容,有时像一座沟通的桥梁,它能使不同语言的人走到一起;包容,有时也像一把钥匙,它使人们更轻易地打开幸福之门;包容,有时能代表一种文明,它使人们懂得相互谦让。
古代战乱年代,有时因为语言互不通,有时为了争抢有限的食物,有时是为了扩张领地。可战争如同一位地狱的恶魔,凡它到达之处无不寸草不生,它的到来总是累及无辜的百姓,也总意味着破坏,甚至是死亡,可谓百害而无一利。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们学会沟通,懂得合作,懂得生命的'可贵,如果他们懂得包容……
相似的,当下的教育也存在不包容的现象,我在这说的主要是家庭教育。有人说,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打一顿再说”。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后就用暴力冒充、代替教育,并且义正言辞地声称自己的方式是对的,他们其实从未了解事情的经过,也从未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也更不懂得包容稚嫩孩子那些纯真的想法,反而是在长期的暴力中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甚至造成孩子人格的缺陷,使他们心理扭曲、缺乏安全感、丧失自信。长期的严厉会压制孩子的许多想法,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想法,这也就是许多孩子在家里十分懂事而在学校却经常惹事的原因。家长真了解自己的孩子之后总会十分吃惊,却不知这一切主要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误。反言之,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更容易懂得包容和理解。当然,包容并不等同于放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包容像一个容器,既然是容器就是有极限的,水满则溢。所以我们要懂得使用这个容器,在懂得包容的同时也不忘把握分寸。过分的包容是溺爱、放纵,就像太阳能带给我们温暖,但如果太阳光太强就对眼睛和皮肤造成伤害一样。
很多时候,包容别人也是包容自己。懂得包容别人的人往往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宽广的人生格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容纳不同的意见,我们能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修身的作文篇5
大自然,是人生的骚站,即使驻足片刻,启程时亦是满目的碧绿、无涯的妮紫嫣红,铺满了人生的征途。
—题记
雨中当我忧伤时,我就走进大自然。
一走进她,我总会看到不明不暗的天弯,不粗不细的雨。那雨既不是毛毛细雨似的轻柔,也不是暴雨似的急促,只是密密的、极有韧性地下着,淋在我光光的脊背上,没有一点冷的感觉。雨中的.田野升起一片淡淡的绿烟。空中的云层并不黑厚,好像有从云层上筛下的阳光和雨丝一起洒落。
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大自然之于我灵魂的幼苗,又何尝不是一场充满生命力的雨!
阳光下当我浮躁时,我也走进大自然。
一走进她,我就仿佛置身于七月的夏日。地面上热浪袭人,太阳也嘴巴大张,林中的野兽喘着粗气,无聊的知了在不停地鸣叫,你到底知道了什么而如此兴奋!只要稍静一阵,情况陡转。闭上眼睛,脑中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万里大地,银装素裹,太阳初升,阳光是那么柔和,让人心里痒痒的。鸟儿已经绝迹,更不用说知了了。
徜徉在热情的阳光下,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抛在青山绿水之中。远处偶然传来一声鸡叫,时间在这里停滞。我不再烦躁。
田野上当我成功时,我也走进大自然。
一走进她,我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丰收的庄稼一望无际,秋后的枝头果实累累。小鸟在天边歌唱着胜利的乐章,鱼儿在水底摆设出优美的造型—是在为我欢乐。咦,为什么谷穗不高兴?不!它并没有像我一样轻狂,虽然有饱满的果实,但它依然谦虚地把头垂下。看那些批谷,又随风招摇,这无知的空虚!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急忙把头低下,踏上了前进的征程。我不再放纵。
田野上的风景,让我学会了谦虚,读懂了踏实。
我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在细细品味中,我发现一切是如此美丽!美丽着,在人生的征途上!
修身的作文篇6
包容是一种高尚的善意,它使我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用一种善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无法避免,要是双方都抱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态度,那么很多事情的结果就会不同。我们身边就有例子:在去食堂的路上,两个男生发生一点小矛盾,其中一位说了句脏话,另一位回寝后叫上同学把骂脏话的同学打了一顿。小小的一件事,只要一句“对不起”,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被骂的同学大度点,不把脏话放心上,事情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种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而很少有人自我反省:我为什么不可以宽容一些呢?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基础之上的.。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统天下”的传奇;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催生出最为灿烂的文化繁荣。由此可见,包容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只会是心灵上的负担。真正的仁者是不会选择的。鲁迅笔下文学形象阿q,就是一个极端狭隘的典型:听到人家说“疤”“痢”“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后来甚至连“灯”字都不许人提起。“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着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小说是一定时候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正是旧中国人群大众的缩影。古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指的大概就是文学作品影射的这类人吧。
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各方面利益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分包容,只有在“忍无可忍”时给予适当回击,那么,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修身的作文篇7
喜欢徜徉在那一鞭夕阳的斜照里,欣赏着那日薄西山的壮美和凄丽;喜欢漫步在小河边,看着如镜的水面忽地因风而生起可波光潋滟;喜欢一个人静坐在桌边,慢慢地品赏那一缕茶叶的清香。真的好喜欢那片刻的安逸。
要知道,现在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我们有时忙得不可开交,甚至焦头烂额,能偷到那片刻的安闲是多么不容易啊!能享受到那片刻的闲适是多么愉悦啊!
这还是许多人的理想呢。身体和精神的超负荷运转让我们有了对安逸需要,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都需要淋浴在闲适的春风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加振奋地迎接生活和工作。这才是劳逸结合。
安静平和的心态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诸葛亮的“静以修身”告诉我们保持淡泊安静的心态的重要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安恬,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参透了人生百态,而归去来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勾勒出了王国维的闲适,使他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东西皆产生了留恋,他愉快之至,不忍离去。梅妻鹤子的林逋,极尽安闲之际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
安静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淡泊,是一种悠然,是一种洒脱,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怡人心情,可以开阔胸襟,可以修炼风度,可以培养气质。
但安静的心境需要思想的超脱。只有经历过沧桑之后,把许多事情开始推远了,看轻了,看淡了,进入一种散淡如菊,我心悠然的淡泊之后,才能真正地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达到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
对于年轻冲动的我们,安静是弥足珍贵的。少几分冲动,多几分沉稳,少几分毛躁,多几分谨慎,对我们的成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修身的作文篇8
妈妈教育我说:“诚信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诚信。”对于我来说,诚信就像天上的一轮太阳,如果没有诚信,就好像地球没有太阳一样,整天生活在黑暗中,看不到光明,得不到温暖,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呀!
记得在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我只考了74分,这是我念书以来考的最差的一次,当时我很难过,心就像被刀子切开一样疼。当天回到家里,我把试卷藏在被窝里,心想妈妈肯定不知道我试卷发了,应该也不会问我考几分的事,那晚我心情很不好,妈妈看见我闷闷不乐的`样子,就一脸疑惑的望着我并关切的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一听,眼圈就红了起来,却不敢面对妈妈。
后来妈妈看我的眼神就猜到是考试没考好,可她却没直接说,而是笑迷迷的说:“妈妈有因为你考的不好打过你吗?”-----“没”,我吞吞吐吐地说。“对嘛,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做人要诚实,好了,现在可以告诉妈妈考了多少分了吧!”“74----”我不好意思地说。那次妈妈不但没责怪我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传承良好家风,让我家的传家宝---诚信---代代传承下去。
修身的作文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