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厂观后感7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观后感,帮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情感主题,注意在写观后感的时候,不要盲目联系,导致文章与所观看的作品脱节,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军工厂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军工厂观后感7篇

军工厂观后感篇1

在观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时,我不禁被那荒谬、趣味而神奇的故事所吸引,我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辛,查理的乖巧懂事,同时也深深地敬佩能制造出那么多的神奇糖果的旺卡先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主人翁查理是一个小男孩,他和六个亲人住在一间小木屋里,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他家附近是世界第一的巧克力工厂,属于旺卡先生。查理对巧克力工厂充满了好奇。一天,旺卡先生对外宣布要让5个得到藏在旺卡巧克力里的金奖券的孩子参观他的工厂。就在四张金奖券陆续被找到的时候,查理意外地成为了最终一张奖券的得主。于是,在二月的第一天,查理和爷爷,以及其他四个幸运儿和他们的家长,一齐走进了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厂,经历了一次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幻想’之旅……

这个温馨、生动,充满人情味的神奇故事,就像一块巧克力一样,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者笔下贪婪的奥古斯塔斯,任性的维鲁卡,超爱吃口香糖的维奥莉特,还是着迷于电视的迈克,无一例外都是被宠坏的孩子。他们同样也给故事添加了光彩,使故事更趣味、生动而曲折。同时,这些被宠坏的,富有人家的孩子,也反衬出了出生于穷苦人家的查理的懂事、善良与淳朴。‘不能太宠孩子’。这,正是作者罗尔德。达尔的想法。

书中很多地方,都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尤其是迈克用电视机传送自我后,奥帕——伦帕人唱的歌。我是不喜欢看电视的,看电视也只是看看科教频道和电影,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共鸣。

浓浓的糖果香味渗透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这部令人回味的奇幻文学经典,的确是儿童文学作品当中一番独特的风景。

军工厂观后感篇2

今天要分享的是看《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的一些感受。本来这是某一门课的课后作业,在作业写完后又上了两门课,又有些新的感受,于是一并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

本片讲述一位中国人(福耀玻璃曹德旺先生)在美国某个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中开设新工厂,并雇佣2000名美国蓝领工人的故事。

豆瓣评分:8.3

这个片子的导演是美国人,因此全篇是站在美国人的视角上看待中国企业的行为,反映的是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不同国籍、阶层、角色之间的行为差异。本片之客观、真实、细节,令人叹服。

关于全球化

为什么福耀要去美国建厂?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使得世界经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个国家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不再因距离、语言和时区等因素的差异而相对孤立。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世界经济变得相互依存,变得一体化。这其中,“市场全球化”是指各个国家的市场已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而“生产全球化”则是指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为企业带来利润增长。

关于福耀为什么要去美国建厂,我认为有2个原因。

美国建厂的成本比中国低,以往,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靠的是人口红利。而《美国工厂》讲述的中国人去美国开工厂,其背后的动机也是利润。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比中国低,中国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在美国,能源、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蓝领工资价格是中国的8倍,白领工资价格是中国的2倍多。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工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曹德旺直接说:“我算了一下,在美国办厂我可以增加20-30%的利润。”因此,福耀去美国建厂,最大的原因就是利润驱动。资本是逐利的,完全可以跨越国界,突破地理上的限制。

科技的发展使得跨国管理更为便利

早在20多年前,福耀就已经把产品卖到美国了,为什么最近几年才在美国建厂呢?我查阅了相关报道。据称,1995年福耀就进军美国了,但从中国运过去的玻璃经过拆包、重新包装再出售,几年下来反而亏损了1000多万美元,高昂的运输费用和人工费用直接把中间的利润给吃没了。那时去美国建厂也面临很多困难:距离、时差、品质保障等等。到了最近几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交通变得便利,机器大量的取代了人工,企业数字化发展迅速。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工序和检测都是自动化的,企业内也有erp等信息系统,这就意味着企业只需要少量人员驻派过去,就能管理起一个大的工厂;同时,通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中国总部的管理者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掌握美国工厂每天的生产运营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确保美国工厂的顺畅运行。

关于差异

我们最应该关注什么?在全球商务中,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上的差异无处不在。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方主管集体合唱企业之歌、对蓝领进行半军事化管理、中国人为了追求事业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不戴护目镜就做玻璃分类,美国人表示惊呆了,美方蓝领邀请中方管理者去家里吃烧烤、美国人下班后再去做一份兼职、工作时散漫聊天、美国的工会完全代表工人利益甚至可以组织罢工,中国人表示惊呆了看到这些差异,我不禁思考:这么多不一致、不理解,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我们最应该关注什么呢?我们如何管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员工呢?我们如何适应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呢?我们如何在不同的法律框架下做事并合理追求收益最大化呢?

我认为,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各种差异背后的共同诉求,即,人性。比如,对于美国的工会制度,表面上看它是一个与企业“做对”的机构:工会本身需要收取工人的费用,同时保证的是一种“绝对公平”,不允许加班,不允许提早上班,甚至不允许干得太快。早期确实保障了工人的利益,但矫枉过正之后就变成了企业的负累。曹德旺甚至直言“工会进来,我就不干了”。实际上,我认为工会是一种表达“矛盾”的手段,也是员工在表达人性需求的一种方式。如果基于这一点去理解,就能明白为什么福耀在调整了一部分岗位的工资、花了100万美元聘请了反工会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员工选票之后,最终能够获得对工会的胜利。

福耀不是解决了工会问题,而是解决了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是顺应人性的需求。对管理者来说,面对种种差异,一定要头脑清晰,抽丝剥茧的去考虑其背后的动机和成因,深入理解他人,才能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行事,什么是他们欣赏或厌恶的行为,之后才能获取他人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化解矛盾。不要夸大文化对管理的影响在管理中,降低交易成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企业文化。文化的差异无处不在,是否因为这种差异化,就无法进行管理了呢?我觉得不是。文化很重要,但也不应夸大文化差异对管理的影响。

企业要有一致的愿景。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差异化局面,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在意识形态上形成统一,最终才能形成一致的行动,才能带来好的结果。而管理本身,又是需要有方法落地的。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他人而完成工作。只要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设计制度和流程,从专业化的角度去处理分工和标准,从管理要素上做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工作就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和人员中有效进行。

关于变化

不变的是什么?整个纪录片一直在讲各种变化:金融危机来袭,曾经的汽车巨头通用公司工厂倒闭,数千个家庭失业,上万个工作岗位被裁中国企业来了,开了工厂、修了路、进了设备、创造了就业机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工厂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中美员工之间不断的冲突、矛盾、化解,最后有人又被裁掉了一些人曾经过着舒服安逸的中产阶级生活,人到中年却面临失业,甚至还有人无力继续支付房贷而只能住在地下室面临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好像每个人、每家企业都在不停的奔跑,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那么,问题来了:在种种变化中,如何找到企业和个人的基本盘,在变化中能够更加从容不迫,甚至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呢?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方面,我们要能够看得懂未来的发展趋势,借力发展;另一方面,一定要打破固有思维,不断更新和迭代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福耀的'发展历程为例:

早些年,美国主推产业外包,福耀抓住机会在中国办工。在这个过程中,福耀不断投入技术研发,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累加技术壁垒,实现了利润和生产规模的双增长。而后,福耀才有实力去美国建厂。

在我看来,福耀不是一个简单的玻璃代工厂,而是一家具有全球化布局和供应能力的现代玻璃制造企业。这就是因为福耀能够乘风而上,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提升;

在纪录片的最后,我们看到福耀已经裁掉了不少低效的员工。但当曹德旺进厂视察时,技术骨干却边走边介绍:“这边这两个人已经去掉了,那边四个人下一步也要去掉,换成机器”。原因是:他们太慢了。

对于工厂的工人来说,他们pk掉了其他低效率的工人,却万万没想到,自己是pk不过机器、pk不过技术发展的。

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在我们自己身边也常常有这样的例子:高速公路收费员下岗了,不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好,而是被etc取代了;银行柜员下岗了,不是因为自己有问题,而是被智能银行app取代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稳定的工作了,我们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要有忧患意识,要不断锤炼自己,只有靠稳定的能力、持续迭代升级的能力,才能在滚滚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莎士比亚曾有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科学技术发展至今,我们每个人每家企业都置身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有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我们都已经在国际的大舞台上了。而远方究竟在哪里呢?与其思考无尽的未来,不如把握好切切实实的当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精彩纷呈,让我们带着热情和探索的心,直击差异化的本质,享受更美好、更成功、更多元的旅程。来,聊5块钱的圣诞节刚刚过去,这几乎是全年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温馨、有爱、还有点童话的色彩。难得有个不上课的周末,收拾房间,做饭,陪小孩上辅导班,写作业,写公众号,晒太阳,煮茶。忽然发现我的生活好简单。

军工厂观后感篇3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平凡而又善良小男孩查理和已经15年没人进出的神秘工厂的故事。

有一天,巧克力工厂老板威利。旺卡想邀请五个幸运儿参观他的巧克力工厂,于是,就在他发明的巧克力里藏了五张金色奖券(goldenticket),只有获得金色奖券的孩子才有资格参观这个全世界最大而且神秘的巧克力工厂!每个参观者都感到兴奋、着迷、狂喜和充满疑问。

工厂里的情景让你无法想象,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棕色的巧克力河、随手可抓取的绿色巧克力草、聪明伶俐的松鼠剥果仁、五彩缤纷的软糖山,还有一百多个活泼可爱的小矮人,最后还有一个神奇的玻璃电梯,它是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甚至斜着跑的电梯!

五个幸运儿中,一个掉进了巧克力河、一个变成了蓝莓、一个被丢进了垃圾槽、一个被电视机缩小成了巴掌大的小人!

最后查理获胜了,他将得到威利。旺卡送给他的整个巧克力工厂,但是查理拒绝了,因为得到巧克力工厂的条件是离开家人!

查理没有搬进工厂,他和家人的生活依然美满幸福并且越过越好,但是威利。旺卡却过的不好,因为他总是一个人!最后查理帮助威利。旺卡回到了他爸爸身边,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喜欢这部电影,我喜欢查理、威利。旺卡和小矮人,我更喜欢他告诉了我们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军工厂观后感篇4

今天我重温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电影中神秘的工厂、丰富的想象、神奇的科技,美味的糖果……都让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电影讲述了包括查理在内的5个幸运的孩子抽中了金色的奖券,获得了参观威利旺卡那座神秘的巧克力工厂的资格。

在这场神秘莫测的冒险中,其他四位孩子因为贪婪,傲慢好胜,娇惯无礼,见识短浅等缺点都受到了惩罚,遭到淘汰。善良纯朴的查理最终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他可以继承巧克力工厂。

在这部电影中,贪吃的小胖子,因为他的父母任由他吃东西,所以太笨拙,掉进了巧克力河里被吸进了管子里。要强的小女孩,因为她和她的妈妈一样的太过要强,所以吃掉了蓝莓口香糖。富豪家的小女孩,她父母对她太过溺爱,有求必应。这四个贪婪不懂感恩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不会明白金钱也许能够得到门票,但买不到最终的成功。

最终,小男孩查理虽然赢得了最后的神秘大奖,但是当他听说要跟父母永远离别的时候,他放弃了金钱而选择了他的亲人。威利旺卡不禁对他的举动十分惊讶,这使他回想起离开父亲的场景,查理跟着他。回到了以前威利旺卡住的地方,那地方仍旧没有变,等他打开那扇门时,发现墙上全是贴着有关他的报纸,威利旺卡意识到,原来父亲一直还爱着自己,是查理他们一家,让他重新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他突然明白了,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这些小孩做的这些事,跟他们的父母也有关系。如果说孩子是父母的巧克力,那父母就是孩子的工厂。

军工厂观后感篇5

今天上午我观看了一部名叫《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的电影。主要讲了:在一个神奇的巧克力工厂里,主人威力·旺卡发现自己老了,想找一位优秀的接班人。就在巧克力包装袋里放了五张金奖券,让5个幸运儿进入自己的工厂参观,考验。要是有一个人通过考验的话,他就会把自己的工厂送给他。

2月1日那天早晨,五个幸运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工厂,和威利·旺卡走入了这神奇的工厂。经过了各种考验,只剩下查理一个人了。第一个是贪吃巧克力的少年掉进巧克力河里被冲走啦,浑身都变成了巧克力;第二个贪吃还未完全发明研制成功的口香糖吞了下去,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蓝莓,之后把自己变回原型了,但是身体还是蓝色的。第三个则是被父亲宠坏了的小女孩儿,他想要一只被经过训练的松鼠能帮自己剥果仁,松鼠把这个小女孩儿当一只大大的核桃看待,松鼠们认为这是个坏核桃,就把她踢进了垃圾堆。第四个小男孩因为贪玩儿跳进了威利·旺卡先生的传送器,他想尝试一次被传送带传送到父亲身边,在传送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微型小矮人。经过机器的加工,它变成了一个又高又细,而且非常扁的人。

最后只剩下小查理一个人了,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威利·旺卡先生发现查理总是沉默,认真地观察,不贪吃,不贪玩儿。所以主人将要把巧克力工厂交给他,就一起跟小查利去了他的家。他想让查理的父母同意查理当巧克力工厂的主人,父母在他原来的家里。最后还是威利·旺卡答应了查理的要求,把查理的家搬到了巧克力工厂。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不能像那几个考验失败的小朋友一样:贪吃,蛮横,不讲理,不听父母的话。一定要像小查理一样尊重父母,体贴老人,做一个稳重,诚实的人。

军工厂观后感篇6

星期五下午,天空中飘着点点细雨,天也凉丝丝的,但我们的内心却是火热的,因为去参观牛奶厂的日子到了。

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到了红梅牛奶加工厂。走进工厂,我们先来到二楼的会议厅。哇!每一张桌子上都摆放着一瓶草莓酸奶,我坐下来打开酸奶,一股清甜的味道扑面而来,真香啊!我迫不及待地深吸一大口酸奶,香甜的奶味沁人心脾,实在是人间美味。

一位解说员带着我们走进了冰冷而又神秘的牛奶加工车间。一片足有30厘米的挡鼠板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大步向前跨去。一架架闪着银光的机器映入我的眼帘。“哇哇,不可思议啊!这么大的机器是干嘛的啊,难道是要把牛奶装进去吗?”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讲解员微笑着说:“这个是用来过滤牛奶的,每一袋牛奶到达用户的手中的时候,都会经过过滤杀菌的步骤。”我死死的盯着两个大桶,心里暗暗地想:原来牛奶不是从牛身上挤好了就可以品尝的,还要经过如此繁多的加工过程,一袋小小的牛奶竟有这么多学问啊!我沿着石阶继续向前走去,看到一袋袋留一余温的牛奶从机器的“肚子”里掉了出来,“走向”了冷冻室。迎着我们疑惑的眼神,解说员告诉我们:“这里是专门生产巴氏牛奶的,因为巴氏牛奶和别的牛奶生产需求不同,它要80到85摄氏度来杀菌,而其它牛奶则不需要,所以要把它们分开来放。”原来如此!我吧眼睛贴在玻璃板上,想把这里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顺着曲折的通道,我们慢慢的向前走去。只见一堆堆深蓝色的。筐子一个一个叠在一起,足足有四,五米高。“咦,这些筐子有什么用啊?不会是当摆设的吧?”疑问声此起彼伏。“它们都是用来装瓶装酸奶的。”哦,我们恍然大悟。

今天,我学会了关于牛奶的知识,尝到了甜美的酸奶,观察了乳制品的生产过程。每一个工人为了我们喝上一口牛奶,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每一瓶酸奶都蕴含着工人们的智慧结晶呀!

军工厂观后感篇7

昨天又去参观了一下蒙牛的工厂,主要是去看那个澳亚国际牧场。

所谓国际牧场,养的是外国牛,种的是外国草,更主要的是,用的是外国的养牛经验、先进设备,尤其是那四种挤奶设备。

去时正好赶上挤奶。感觉牛们都训练有素了,会一个个排着队去挤奶。在转盘式挤奶器上,牛们自己走上去,挤完奶会自己把挤奶器蹬掉,之后再自己走下来,井然有序;机器人式的最先进,完全不用人工。有趣的是,因为在挤奶的同时有精饲料可吃,竟有好几头牛在挤完奶后又排队进去,被“发现”后还舍不得走。

其他设施也齐全的很。牛们住有“卧厅”,吃有“餐厅”,挤奶有挤奶厅;住的地方两小时就冲洗一次,保持干净;吃的是经过精心配制、搅拌的精饲料,每一口都营养均衡;每天挤奶还能享受按摩,同时还有“草原金曲”作伴奏。甚至还有专门的挠痒痒设备……以至于这里都被称为“牛的天堂”。

这样养出来的牛确实过得舒服,奶也产得又多又好——国际牧场出的“特仑苏”“奶爵特乳”的口感确实更加醇厚、香甜。

同去的两个外地客人不住地惊叹。为蒙牛的发展速度,也为老牛牛根生的智慧。《蒙牛内幕》那本书里也写过,蒙牛99年才成立,刚建立的时候厂房、奶源、市场什么都没有。如今其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亿,这个品牌在中国乳业市场也立稳了脚跟。发展如此之快,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吧。但先进的管理绝对playanimportantrole参观牛奶工厂心得体会参观牛奶工厂心得体会。

两次去蒙牛,给我印象最深的都是厂区里随处可见的标语牌。有的是人生哲理,有的是办企业的经验。比如“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任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听不到奉承是幸运,听不到批评是不幸”等等。这些有些是前人总结、被蒙牛抄来的,也有老牛自己想出来的,但每一条都惹人深思。另外,在办公区每个人的桌子前,还有一面镜子,上写“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工作状态”,车间里也有大幅的标语,提醒工人时刻注意产品质量。还有引自海尔的考核系统,鼓励每个人积极向上……所有这些,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使蒙牛所有人都能努力工作,使企业更好发展。

作为内蒙人,我为内蒙有蒙牛而自豪——不光是有好喝的牛奶、好吃的雪糕,更主要的是蒙牛也塑造了内蒙古的形象。而参观蒙牛,也让我在了解这个企业的时候,想到很多——企业的发展要考虑很多因素、协调各种关系,那么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的发展不也同样吗?蒙牛鼓励每一个员工用最好的心态工作,也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个人也应该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来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蒙牛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奶农的、合作伙伴的、消费者的、员工的,寻求共赢;个人也得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和他人和谐共处、在集体中共同进步;蒙牛还特别注重宣传自己,广告自不必说,出版《蒙牛内幕》、发展“工业旅游”(就是鼓励人们到蒙牛参观),都是一次次成功的策划。现代人要发展,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也同样需要让别人了解自己、推销自己吗?这些策略同样可以用于城市、国家的发展,当然这已不是我讨论的范畴。

蒙牛还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真希望内蒙的其他企业、呼和浩特、内蒙古都能这样快速的发展……

军工厂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转自愿军申请书8篇

2023军医院工作总结通用5篇

军物业工作总结范文8篇

转自愿军申请书优质6篇

2023军医院工作总结推荐6篇

护士为军服务演讲稿8篇

军物业工作总结范文通用8篇

2023军医院工作总结优质5篇

2023军医院工作总结模板8篇

榜样7观后感或心得体会7篇

军工厂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