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反思和思考,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中国读后感5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篇1
我读完这本书得感觉,正如培根所说的那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从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以及每个人的自身看,哲学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东西,他与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自成一派,深邃而令人思考,回味却无法触及真谛。哲学真的是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但是但凡有所诚者,必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物了,他们真的是人类思想的指引者。
作者波特兰罗素,真的是如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他是能够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的介绍给人们,他这样做,是对哲学家始终保持兴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这本书所散发出的美感,超出了我看其他任何书给我的感觉,虽然有的东西晦涩难懂,却也让我爱不释手。
希望大家也能涉猎广泛,多多读书。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篇2
如果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看近代中国的战争史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给出了答案。
在寒假,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跟随着斯诺的脚步,我去遍了整个红色区域,与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领袖、将领面对面。合上书本,心潮久久未能平静。在书中我看到了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看到了毛泽东的质朴纯真,爱军爱民、看到了周恩来的'平易近人,温和尔雅、看到了彭德怀的率真爽朗、吃苦耐劳……
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章节是“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斯诺记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红军大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一些他观看了红军剧社的表演以及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的一些情况。其中红军大学中的将士们将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笔记,在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头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样一座“高等学府”中艰苦学习。为什么红军战士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学习作战本领呢?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这一本书,现在的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我们通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胜利流下的滴滴鲜血。仿佛感受到他们无私的品德,如今的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所以,我要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克己奉公的无私,我也要学习他们面对强大敌人不服输,敢于客服困难的精神。我更要坚定信念,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使我更深地了解红军,了解红色革命。红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篇3
面对寒气袭人的刀枪,它们是一些从不皱眉头的人;面对阴险奸诈的敌人,它们是一些从不背离主义和信仰的人;面对六亲不认的叛徒们,它们是一些从不悲天悯人,而是从容应付的人。而当它们面对头顶上那颗灿烂的红星的时候,它们的眼里却饱含着无比激动的泪水!它们视死如归,只为身上肩负的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勇往直前。它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真汉子,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这就是我读完《可爱的中国》后里面的人物情节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还深一层次明白了共产党在整个中国革命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共产党引领我们实现心中抱负,有了共产党,才有了社会主义今天的兴盛和繁荣!
刚看到这本长达近四百多页的书时,心中是一头的雾水,因为从没专门看过这么厚的书籍。随着时间渐渐流逝,我越发觉得有必要用文学来充实自己的思想了,因为我就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于是,在艳阳高照的一天下午,我就饶有兴趣地看起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愈来愈强烈了,越发感觉书中的精神是自己一直寻找的。
?可爱的中国》一书中主要讲的时代背景是在长征初期,那时侯中央红军陷入了全面被动的局面。面对着艰险重重的局势,以方志敏为首的红十军为了确保中央红军顺利地实施战略撤退,展开了一场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的血的厮杀。小说避开了对长征进行史诗般的正面描述,另辟蹊径地以红十军切入长征的主题,以人性化、平民化的描述,生动的塑造了以方志敏为首的红军将领的形象,宏扬了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而甘愿奉献的长征精神。
整书运用了多种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和情感,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是方志敏的人物形象。为了塑造好这样一个红军领袖的人物形象,小说从一些像叛徒、警卫、反派首领、平民百姓等角色的角度来烘托和渲染。方志敏能文善武,是个能掌握大场面的淡定高手。当红十军面临最初的险境时,作为最高统帅,他没有方乱手脚,他从容地分析了敌我态势,很坚定的执行了党中央交给红十军掩护主力军撤退的使命。当红十军一分为二,他所率领的人马已安全地撤离敌人封锁线的时候,他没有动过一丝的自私念头,他毫不犹豫地第二次冲进了敌人的包围圈解救被围的另一部分弟兄。
当红十军被合围在荒山野外时,他忍受着来自肉身的皮肉之痛,依然在前线指挥着指战员们做最后的决斗。“既然不能笑着击败敌人,仍要高傲地倒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句话来自一个拥有崇高革命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心声,他没有带领他的弟兄们看到红色革命胜利的时刻,却实实在在地为红色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红色革命扭转被动局面做出了很关键的举动。从此,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留下了他方志敏的名字,足以让每一个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健康成长的祖国后一代未来的建设者们感动。
他,方志敏,是个多么淡定自若的人。当他被反动派押到看守所的时候,他没有卑微的等待死亡,当然也不是高呼舍生取义。他想既然来了,就要好好会会他的敌人,他就要让敌人看看一个面临死亡的共产党战士是如何热爱他的主意和信仰的。当然他也很想认识他的敌人到底是如何的阴险和毒辣,看看他们所谓的“太平社会”之论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当他被关押在看守所优待室里时,他做的第一件是向一个上士要文房四宝,他想写写字,因为他想写字是一种修养,不会因为自己成为阶下之窮,在阴冷的地方就不写了,他很平静地在牢房里写字,很从容的睡觉,很耐心地面对反动派们的层层拷问和摸底,可最终他没有改变他的信仰,他没有让反动派们看出他是一个多么狠毒的杀人狂魔,就连牢房里的士兵和厨房也不敢相信他是国民党反动派眼中那个很坏的共产党匪首,在他们的眼里,他分明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人。
方志敏是一个多么有血有肉的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眼里,共产党是一个凶猛的坏人,是一个没有人性,把士兵当草芥的恶魔。然而,在方志敏被捕的日子里,许多被流言蜚语欺骗的普通人意识到,方志敏所代表的红军是真正为人民幸福和中国未来事业而奋斗的先驱。从那时起,共产党的形象在他们眼中并不单一,只是国民党反动派用来赢得人民的心。当方志敏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时,为了保护红十军的灵魂,组织安排了专门保护方志敏的小八把他隐藏的洞穴放进去。当时方志敏得了痔疮,走路很不方便,只能靠生炭火取暖。晚上,小巴担心导演会因为疼痛而无法入睡,所以他和导演聊天。当他无法抗拒困倦时,他逐渐入睡。当他早上醒来时,导演不再在身边,地上只剩下一封信。小巴从信中得知导演已经离开了,给他留下了几块马肉和饮用水,洞被安全地封住了
小八得知这些消息后,心中是泪恨交加,他内心是对面敬重这么一位爱护士兵、体恤下属的首长啊!他是多么不想离开他的身边啊!从上面这个情节我们可以知道方志敏是一个多么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决定是多么伟大,因为如果红军保留了像小八一样少一辈的小娃红军,即给中国革命留下了一颗可以继续燃烧的火种,只要时机到来,则火种瞬间可变成熊熊烈火点燃中国革命的希望,来拯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事实上,后来小八成功地完成了首长的遗志,他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心中神圣的理想而默默奋斗着。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篇4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幽情。青春里拥有难以忘怀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节。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相信在你的青春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如今,我们的青春就在眼前。那么,处在这黄金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争分夺秒,开拓奋进?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生难得有这个好机会,何不无牵无挂地快乐一阵子,来个“今朝有酒今朝醉”呢。然而,你可想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青春易逝,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青春。
青春是短暂的,同时也是最美好的。我们也应为此而更加明白青春的珍贵,珍惜我们的大好年华。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就已在青春时立大志,做大事了。少年的时候,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青年的毛泽东,就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展自己的宏图,书写自己的远大抱负;狼牙山五壮士,为革命英勇跳下山去……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作为新世纪中学生的我们,只在幸福年代接过建设者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蹉跎岁月呢?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朋友,今天我们正处在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时代,前有师长掌舵,后有父母加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学习上永不知足。
请爱惜青春吧,别让青春过早流逝;为青春自豪吧,切不要虚度光阴,青春毕竟是我们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同学们,我们风华正茂,我们英姿勃发,让我们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就此努力吧,以无悔的青春去谱写中国的历史新篇章!让我们放飞我们的梦想,飞扬我们的青春吧!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篇5
我原本以为《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这本书差不多,但读了之后我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
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红区,解决了世人心中的疑问。当我从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得知当时白区人民对红军的看法时,我不禁会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愤怒,共产党何时抢劫百姓?何时烧毁房屋了?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当时国民党百般刁难共产党,又怎会让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传入百姓耳中。
虽然陕西的苏区在开创时期特别艰苦,农民们被沉重的税钱压得喘不过气,但在陕西解放后,百姓与红军团结一心,这才使得红军得以在国民党的五次围剿中获得突围,当然,成功突围的原因还有红军详细而精湛的作战计划。
作者又通过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大渡河与国民党作战的经历,体现了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奋勇拼搏的英雄气概。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红军读书识字了,在当时,日本的飞机随时都会投下原子弹,红军与许多红小鬼却不害怕,他们照样读书,照样写字,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既不需要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也不需要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保卫祖国出一份力。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日本捏造事实的行为使中国人民为之愤恨。埃德加·斯诺能在乱世中保持清醒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尊重他本人,《红星照耀中国》传达给我们他的这一种清醒,真实、生动得使我喜欢。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篇6
《红星照耀中国》,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解。大到*对抗日战争的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行举止,构成了传神而又立体的影像,令读者无不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作品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和*,写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趣味,读来轻松愉快,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或许他们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时间会印证*,功过有后人评判。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把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这种时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是*领导下的共产党。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尤其受此书影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奔赴中国战场)。正如夏明翰诗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因为这是一个有理想的政党。
而共产党是人民的队伍,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争取解放,支持独立的道路上,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遗忘及背叛!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篇7
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阅读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巨著,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性作品,记录了自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都是荒弃的天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一九三六年,三十一岁的斯诺,一位孤单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从这一年的六月至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的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斯诺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在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不论是彪炳史册的、周恩来、朱德等,还是年龄虽小斗争经验却很丰富的“红小鬼”,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这些红军战士偶尔也会有些粗鲁、莽撞,但是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的生活和战斗。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让我们犹如踏上了那片土地,呼吸着那纯净的山风。在微风中,我们仿佛可以嗅到理想,嗅到那些即使历经绝境也没有动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贵心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更需要我们去把握它发展的客观规律。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相信经过这趟“红色旅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