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工作总结是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思考的,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有益沉淀和宝贵积累,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社会扶贫工作总结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社会扶贫工作总结篇1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20xx年3月底被选派到龙州县八角乡箕斗村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在市、县委组织部、市住建委、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箕斗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围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重点,深入调查,逐步有序推进挂点村屯的社会扶贫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挂点村屯的基本情况
20xx年4月开始驻村以来,我深入村屯开展调查了解工作,通过走访群众,入户调查,与村民谈心等形式,对箕斗村目前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摸底调查。箕斗村共设屯级党支部4个,人口245户1017人,耕地面积约为680亩,山林面积约500亩;村民主要以种植甘蔗和水稻为主,以种植玉米、芭蕉等其他经济作物为辅,主要收入渠道是劳务输出。部分村民家里养有猪、鸡、鸭,数量少还未能形成规模养殖。村集体经济为零,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约3800元。箕斗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山多地少,地块分散且面积小,难以形成大规模产业,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年轻劳动力。
二、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想方设法,多渠道开展扶贫活动。扎实推进箕斗村扶贫工作。落实了约16.8万元扶贫资金,受益贫困户190户,其中,4月24日落实了416头优良猪苗发放给贫困户和计生两户村民,鼓励村民养猪;5月2日落实了2万株葡萄苗发放给农户,提倡村民种养葡萄创收;5月4日,落实了1万颗青枣苗发放给农户,推行青枣种植。
提高农民劳动技能。联系县乡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了3次群众技能教育培训活动,约45人次受教育,着力提高村民创业技能,5月7日,组织20名村民到龙州县先锋农场,实地考察葡萄种植基地,让技术员现场传授村民葡萄种植经验技术。
在推进文化活动建设方面。在底埂屯新建一个篮球场,目前已平整场地;今年5月份,在板其屯新搭建了一个舞台,目前已基本完工。
(二)加大力度,推进清洁乡村环境大整治活动。将清洁乡村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与村两委班子一起,组织村民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清理整治活动。今年箕斗村板其屯列入清洁乡村市级示范点,为此,我们通过推进垃圾焚烧炉的使用管理、落实村民规约、配备保洁员、村民承包责任片区等形式,抓好清洁道路垃圾、清理水塘杂物,确保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这“三化”的落实。
(三)做好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参与2次村民矛盾调解,一个是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矛盾,一个是土地纠纷产生的矛盾,在村两委、村干的配合下,已基本处理妥矛盾纠纷。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可耕土地面积少,设施落后,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一是全村山多地少,可耕面积仅为680亩,人均面积仅有0.68亩,大部分是农田,无法种植其它经济农作物。二是机耕路路况较差,且狭窄,有些地方甚至没有通路,农用机械很难到达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仅依靠传统的人力和畜力来耕作,生产强度增加,耗时多,收入少。三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水渠因无资金维修,已基本失去功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水田大部分属中低产田。
(二)村民综合素质较低,缺乏资金和技术。一是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致富信心不强,对新政策缺乏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思考如何让自己富起来的办法,存在怨天尤人的心理。二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有部分村民想致富,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各种植、养植扶贫资金不到位,不敢进行投资,年轻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三是有些村民只看眼前一点利益,总想着怎么享受政策补助,没想着凭自己的智慧和付出来换得财富,思想严重落后,素质普遍较低,存在着 “等、靠、要” 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
四、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是要改变传统广种薄收的经济模式,通过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产品,提高产值,实现增收。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富民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多发展“食草型”动物,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要跟踪做好畜牧业的生产、防疫、销售,为畜牧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三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培养或扶持两至三个有代表性的种、养殖能手,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推广。
(二)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农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
(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基础设施落后和缺少资金与技术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一是要想方设法在机耕路、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多组织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免费为贫困群众传授科技知识,加大高新科技投入力度,用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的思路扶持贫困村发展。三是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放宽贷款条件,解决规模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引导农民多元化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组织部分村民参观学习外地种植、养殖技术。计划组织十余名村民到本县产业项目做得好的乡镇参观学习,提高村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了解新科技、熟练的技能,以便开展致富劳动。
2、我将加大创新思路,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沟通协调,争取落实产业项目,与广大村民共同努力,携手推进箕斗村卓有成效开展各项工作,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2024年社会扶贫工作总结篇2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下面我将**镇社会扶贫工作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富顺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3公里,辖13个农业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非农业人口0.36万人,幅员面积5058公顷。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157元。在四川远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张远平、四川泰丰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元刚等一批民营企业家的带动下,成功人士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目前已累计募集资金1.5亿元左右支持家乡各项建设,形成了 “归雁经济”独特的**模式。
二、取得的实效
(一)募集社会资金量大。近年来,我镇共募集到社会资金约1.5亿元。
1、土地村募集资金5千余万元(其中绝大部分由四川远达集团董事长张远平出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助学济困难,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等。2、金竹村募集资金9千余万元(其中绝大部分由四川泰丰集团公司出资)打造农业综合体建设。具体为:打造现代观光农业,红酒品鉴中心,精养鱼,花卉苗木种植,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济困助学等。金竹村刘家臻投资近800万用于家乡房屋改造和杜快中小学建设。
3、农场、**、徐家、艾家等村募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0万元用于扶贫(主要投资于公路建设、民生工程等)。
4、镇扶贫开发协会共募集到资金30万元专门用于扶贫开发工作,支持贫困户用于家庭农场、传统产业等发展。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变。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重点,为致富奔小康提供硬件设施,目前,全镇形成了180公里硬化公路,基本达到到村到组,部分村已经实现到组入户。比如:金竹村在四川泰丰集团董事长宋远刚带动下,累计投资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000余万元),在金竹村流转土地2200亩,用于发展特色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甜橙等,打造新村居民点一个,星级农家乐2个,宝石树红酒品鉴中心1个。目前,在土地村、金竹村的引领下,全镇成功人士都行动起来,涌现了刘家臻、程明、李洪、游文兵、阮咸成、廖云波等一批先进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感恩社会,关爱下一代。
(三)产业扶贫取得实效。
镇扶贫协会认识到产业扶贫发展才能让群众得实惠,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展生猪、条粉、枇杷、稻田养鱼等产业,为产业扶贫提供政策支持、平台保障。经过艰辛努力,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扶贫助学上新台阶。
全镇在助学上有良好的氛围,截止目前已累计对贫困学生社会捐资助学共574人,捐助资金200多万元。20xx年开始四川远达集团董事长张远平对土地村考取本科和专科人员进行补助:一本以上每人8万元,二本每人5万元,三本每人2万元,专科每人1万元,两年共助学资金78.1万元。
(五)农民增收脱贫明显。
近三年,农民增收人均达20xx元,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1157元,其中土地村人均达到12000元,金竹村人均达到11600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镇相对贫困人口还有706人,贫困人口比例为1.69%。
三、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了“六动”行动。镇扶贫“两会”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横向、纵向联系对接,主要采取“六动”感召成功人士参与家乡各项建设。
一是以乡情感动。**镇是老板们的“根”,越有成就便越有衣锦还乡的念头,根据这种深厚的故乡情节,镇扶贫“两会”在故乡亲人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纽带。二是真心联动。逢年过节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声问候,一声祝福,送去乡情的温馨。三是以诚意打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在外成功人士老家的实际问题,符合原则的,最快办理;不符合的,诚恳解释,竭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以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方式向成功人士介绍镇情、发展思路和重大项目,坦诚告诉他们镇里存在的困难,同时,宣传成功人士对家乡的`贡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回报乡亲、反哺家乡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五是以榜样带动。始终营造和烘托一种带动和影响的氛围,成立了**在外成功人士建设家乡联系点,并制定了联系制度,变原来松散式为有组织的机构。尤其在张远平、宋元刚等榜样的感召下,形成了老板集群。六是以联络互动。每年定期召开迎新春成功人士茶话会、归雁经济座谈会、经济社会发展通报会等形式,让成功人士了解家乡发展情况,积极动员社会 不力量参与扶贫。
2024年社会扶贫工作总结篇3
20xx年xxxx市的定点帮扶工作严格按照xxxx市扶贫办的总体部署,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以片区开发为契机,动员社会各界、各阶层力量积极参与帮助贫困村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经验做法
1、扎实开展"四双"帮扶工作
自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程以来,xx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四双"帮扶工作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四双"驻村帮扶工作,市主要领导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并就相关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8月xxxx市下发了《xxxx市"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全面开展"四双"帮扶行动,安排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及相关单位,共组建174支工作队,选派了近xxxx家企业,派驻到全市xxxx4个行政村,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人),确定帮扶对象、创新帮扶方式、明确帮扶任务,实现了对全市9。86万贫困人口的全覆盖。xxxx市派出了34个单位共11个工作队定点帮扶11个重点贫困村。截止今年10月,按照"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脱贫项目"的总体要求,全市174支工作队全部制定了帮扶方案,并协助各联系村制定了六年发展规划,包户干部职工也完成了与贫困户的对接,并为贫困户制定了脱贫计划,实现了全市所有贫困人口都有帮扶责任人。目前各项帮扶计划正在落实中。为了更有效的保障"四双"工作的推进,切实强化各帮扶单位的责任意识,保证六年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我市正结合本市实际制定考核办法。
截至目前,xxxx市直11支工作队赴村663人次,落实帮扶资金9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25万元,产业发展51万元,其他方面投入21.7万元,开展劳动技能培训350人次。xxxx市174家帮扶单位中有148家帮扶措施已有落实,工作队累计进村入户次数达1378次,到位扶持资金825万元,捐赠物资折款274万元,帮助修路架桥近1xxxx公里,完善人畜饮水项目折合资金149万元,扶贫搬迁600户,村庄环境整治投入110万元,种植产业帮建近2.5万亩,帮扶发展畜牧养殖约1440羊单位,开展技术培训约7420人次,入户慰问近xxxx0户,总计约24.4万元。
2、全面推开"千企帮千村"工程
结合"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xxxx市下发《关于市直单位、企业、科技特派员驻村扶贫的通知》。动员全市xxxx多家企业帮扶180个村。xxxx市安排了58家xxxx市企业帮扶37个贫困村。实现帮扶企业对贫困村的全覆盖。首次在我市全面推开"千企帮千村"工程。目前,"千企进千村"帮扶工程已全面铺开,近半数企业已完成了与村对接,正在落实相关帮扶项目。
3、全国首个"扶贫日"活动开展情况
10月17日,为迎接我国首个扶贫日,我市下发了《关于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帮扶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国首个"扶贫日"专题动员会。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电视、电话、网络、分发宣传单等方式,为"扶贫日"宣传造势。xxxx市扶贫办还在"扶贫日"当天邀请xxxx市政协对扶贫工作开展民主测评。扶贫日前后,以各乡镇为单位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科技特派员走访贫困村,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市主要领导在扶贫日当天,来到联系户家中,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二、主要存在问题及xxxx年主要工作计划
今年社会扶贫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在全国推进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社会扶贫工作也需要深入研究帮扶到户到人的措施,目前许多帮扶项目、资金直接对准村,虽然覆盖面辐射到贫困户,但针对贫困户的精准扶贫还有点儿欠缺。二是全国设立了扶贫日,扶贫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也逐渐深入人心,但相应的社会扶贫平台的建立还不太完善。需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益团体为依托的帮扶平台,形成良好的社会扶贫格局。
在xxxx年,xxxx市将以"四双"帮扶工作为主要抓手,以"扶贫日"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继续鼓励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基地,多接纳贫困人员进厂务工,带动贫困农户增产增收,带动贫困村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四双"帮扶工作,并积极联络中直、省直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差异网★)力量参与全县扶贫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机制。
2024年社会扶贫工作总结篇4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20xx年,我县的社会扶贫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全县扶贫工作重点,积极争取并协调上级对口单位、东西扶贫协作、县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扶支持、项目资金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整村脱贫、产业发展、农户万元增收”等工程的顺利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全面总结20xx年社会扶贫工作,客观、真实反映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帮扶支持和扶贫成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结上报社会扶贫工作情况
20xx年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县级各部门主要反映:定点帮扶镇乡、街道及整村脱贫村的帮扶工作,发展建设项目及投入帮扶资金,帮助贫困农户增收和办实事等情况。镇乡、街道主要反映:社会扶贫工作措施和工作重点,上级各单位、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帮扶和投入情况,取得的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建议及20xx年工作计划等。
二、准确填报社会扶贫工作数据
根据重庆市扶贫办关于报送社会扶贫工作情况及相关统计数据要求,各级各部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情况及数据统计要分别报送相关部门,作为各级部门年度考核的依据,为此,对帮扶我县的'国家水利部、重庆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以及县级帮扶集团和县级帮乡扶贫工作、社会各界帮扶工作进行全面数据统计,准确反映帮扶单位的社会扶贫工作成绩。(相关统计数据表见附件)
三、工作要求及材料报送时间
1、各镇乡、街道和县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尽快收集各方面情况,对所涉及到各镇乡、街道和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要认真核实,请及时准确上报各级各部门帮扶情况,县里汇总后进行情况通报。
2、请各地自行下载并按照表格项目进行统计,确保内容齐全,数据准确。20xx年社会扶贫工作总结材料和有关数据统计报表,请单位领导认真审核后发电子邮件,有关数据统计报表加盖印章后发传真,请务必于20xx年11月22日前报送县扶贫办社会扶贫科。
特此通知
联 系 人:范昌州 联系电话:52254212
传真电话:52259476 电子邮箱:kxfpbsfk@163.com
开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xx年xx月xx日
2024年社会扶贫工作总结篇5
按照《xx市xx区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xx区20xx年社会扶贫专项科普宣教活动方案的通知》,我局派遣技术人员,大力开展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水利基础设施规划指导,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指导
按照《水利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20xx年水利扶贫专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由各乡镇项目村组织实施,区水利局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协助编制实施方案和工程预算,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指导。全区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xx处,其中新建及整治渠道14.39km,整治山坪塘xx座,整治石河堰xx节,整治囤水田xx口,新建蓄水池xx口。
(二)安全饮水工程指导
一是按照《水利建设扶贫专项20xx年实施方案》,我局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各乡镇组织实施,建设各类安全饮水工程xxxx处,其中新建机井xx口,明井整治xxxx口,新(改)建小集中3处。
二是开展了农村安全饮水认定达标复核,针对复核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标准及措施、建立问题责任清单制。各乡镇根据问题清单,采取打井xx处(含水质检测xx户)、明井整治xx处、水质检测xx处等措施,有效解决群众用水问题。三是向群众发放安全饮水明白卡xxxx份,其中贫困户xxxx份,进一步宣传安全饮水达标四项标准和问题反馈渠道。
二、主要做法
(一)深入一线,精准规划。
我局领导带队,组织技术人员与各乡镇水利人员一道,深入一线充分了解各贫困村水利现状和近期水利建设需求,指导其科学编制《实施方案》,重点向贫困村覆盖和倾斜,不搞原来“一刀切”模式,项目规模上由大而少向小而全转变,管理上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扶贫攻坚的刀刃上,不断提升水利对全区经济发展和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支撑作用。
(二)精准到户,检测到位。
以“区级水质检测中心+水厂+班组”的三级水质监测体系,技术人员、乡镇工作人员会同专业检测人员,对供水工程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定期检测,积极为分散供水工程提供检测服务,对于脱贫村村民自用水井抽检5-10%进行水质检测,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以确保村民水质安全。
(三)加强宣传,改变陋习。
针对部分贫困户未养成科学卫生的饮水习惯,由于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比如不及时清洗蓄水池、安装净水器用户长期不清洗滤芯导致水质二次污染等情况。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开展水质检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饮水、科学饮水知识的宣传,指导群众正确的用水方式。
三、下一步打算
(一)结合农业产业与水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充实一批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技术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
(二)加强安全饮水宣传力度。
联合区卫健局,依靠乡镇学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开展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加强健康饮水、科学饮水知识的宣传。
(三)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
抓好乡镇水利人员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提升科技工作者服务农村、服务水利的能力,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2024年社会扶贫工作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