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律动教案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需要定期评估教案的效果并进行改进,教案可以包括扩展学习的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入学习,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律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律动教案7篇

中班律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感知木匠劳动程序的基础上,学习有序的创编小木匠做工、休息的工作

2.熟悉乐句,能听清音乐的变化变换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带孩子参观过木匠的工作,了解木匠工作的基本程序,认识过工具。

2.相关教学音乐、木匠做工的图片、录像

活动过程

(一)律动《我爱劳动》。调动幼儿情绪

(二)感受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节奏与结构。

感受音乐的性质

2.感受音乐的节奏

3.感受音乐的结构

(三)学习创编动作

1.导入课题,交流经验。

2.观看录像,会议木匠动作。

3.跟着音乐自由模仿木匠动作。

4.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集体模仿

5.集体跟着音乐做锯木头、刨木头、凿木头、钉木头的动作。

6.创编小木匠完工后的动作,体验其预约的情绪。

(四)完整表演律动(注意动作合拍,并能较好地表现木匠工作室的情绪)

1.第一遍提醒幼儿注意音乐变换处小木匠动作的变化

2.第二遍和小椅子合作表演,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表演情绪

中班律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图谱听辨并体验“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2、尝试用身体动作和语词表现 “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3、感受表演活动中带来的角色扮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运用图谱听辨并体验“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活动难点:用不同动作表现恰、恰、恰恰、恰的节奏。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各种动物胸饰;cd带;各种小动物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乐曲,感受意境

老师:有一天森林里面突然响起了音乐,你们听一听,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出示图谱,感应节奏

1、看图谱,跟音乐演示节奏。

原来是狮子大王想要举行一次动物狂欢节,好多小动物想要参加。可是狮子说:“只有会跟着节奏跳舞的小动物才能得到入场券。你们想知道谁拿到了入场券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出示小白兔)

教师跟音乐演示图谱。

2、不看图谱,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各种小动物的不同肢体动作。

请幼儿分别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恰、恰、恰恰、恰”的节奏。(每种动物表现全曲)

3、请幼儿集体轮流表现小动物的肢体动作。

三、情境表演,表现乐曲。

将场地布置成有各种食物的晚宴,请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动物角色找食物。

1、与幼儿探讨用什么动作跟节奏找寻食物。

2、教师示范用第一段的音乐节奏走到食物前第二段音乐进行饶圈踏步表演。

3、请幼儿集体跟着音乐将四种动物形象进行表演。

4、请幼儿分角色表演

5、邀请老师一起表演

中班律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能按音乐的旋律变换动作。

2、在游戏中,学习辨听音乐的重拍并大胆地做出小田鼠躲闪农夫敲打的不同动作。

3、愉快进行游戏,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cd碟,图谱一份,大锤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教师随乐曲指图并讲述《田鼠宝宝》的故事。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关于田鼠宝宝的故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田鼠宝宝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走走看看,提防农夫的动作。

"小敏老师有个问题了,有谁知道小田鼠是怎么走走看看的,谁愿意来试着表演一下?"

"他的动作真棒,我们来学学看……" "还有更好玩的动作吗?"

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看的动作。

2、跳进洞里的动态。

"农夫来的时候,田鼠宝宝应该怎么办呀?用什么样的动作比较好呢?"

3、躲过农夫敲打的动态。

(1)老师扮农夫,有节奏的向孩子们演示农夫的步伐,农夫是"走走走走打",(老师边讲边做"走走走走打"的动作)。

(2)提示孩子按节奏做小田鼠躲的动态。

"小田鼠要怎么知道农夫走了没有呀?"

(3)教师哼唱乐谱,帮助幼儿重点练习躲闪的动作,并用声势提醒幼儿在重拍的地方进行躲闪。

"伸出头去看的时候要小心咯,农夫随时都会用锤子打你的小脑袋的!"

4、揉肚子,吃饱了欢呼的动态。

三、集体听音乐

完整的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现乐曲。

四、游戏《小心农夫》。(完整地听音乐玩游戏)

"这次农夫真的来了,他要抓住那些不会躲闪的小田鼠,小田鼠可要当心哦。

秋天到了,小田鼠们来到田野里 找土豆吃

他们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不好 农夫 来了 赶快 跳进洞

农夫拿着一把大锤子 要打小田鼠呢 他走走走走 打 走走走走 打 走走走走打

走走走走打

农夫回家了,小田鼠又出来找土豆吃 她们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走走走 看一看 找到土豆啦

嗷吧吧吧 嗷吧吧吧 嗷吧吧吧 嗷吧吧吧 吃饱了肚子 真高兴 耶~~~~

中班律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各行各业角色的特点

2.学习节奏型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重点:学习节奏型

难点:能用动作和声音表现角色的特点,并大胆表演。

教学准备:ppt图片(厨师、理发师、司机)、演奏会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音乐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节奏王国,那里正在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去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情境创设,结合动作感受音乐

节奏王国正在举行快乐身体演奏会,但国王有个要求,来参加演奏会的人要用身体演奏出一件他们觉得快乐的事情。我们来看看,有谁来参加演奏会?

1、通过教师动作猜测人物

(1)教师结合音乐示范动作。

(2)幼儿对教师角色进行猜测并根据节奏学习动作。

2、通过人物进行节奏创编

(1)通过理发师和司机的角色幼儿进行动作创编。

(2)动作结合音乐加强节奏感的练习。

3、自由创编

(1)根据节奏创编出自己最快乐的动作

三、结束环节:

1、师幼互动

(1)邀请听课教师一起来参加身体演奏会。

预设活动反思:

1、活动设计结合情景游戏,幼儿参与性强,个别幼儿可能异常兴奋。

2、对于乐感不太强的幼儿需要多加引导。

中班律动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愿意用不同的节奏体现角色,尝试复合节奏。

2.通过游戏体验同伴分组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公鸡、母鸡、小鸡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可爱的小鸡

t:(出示小鸡图片)春天到了,小鸡来到草地上唱起快乐的歌!(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t:小鸡怎么唱?

(二)母鸡找小鸡

1.母鸡叫

t:(出示母鸡图片)鸡妈妈也来到草地上找她的宝宝,它是怎么唱呢?(咯咯哒、咯喀哒)

2.找小鸡。(老师扮演母鸡,小朋友做小鸡,节奏对答)

t:母鸡边走边唱:咯咯哒,咯喀哒,想把小鸡找回家。小鸡听到妈妈的叫声说: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妈妈我在这。

3.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三)小鸡、母鸡一起唱歌

1.幼儿分组扮演小鸡和母鸡的角色尝试复合节奏。

t:现在母鸡和小鸡一起唱歌,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2.交换角色再次游戏,引导幼儿坚持自己的节奏。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再次游戏,引导幼儿表现强弱。

(四)鸡的一家

t:(出示公鸡图片)公鸡听到了歌声也想来参加,公鸡怎么叫?(喔喔喔),老师扮演公鸡,与孩子配合一起唱,分3组分别扮演角色尝试复合节奏。

操作提示

当语言与音乐相结合时,就产生了节奏性的语言。这种节奏性的指导语言在律动中被较多地运用,它能帮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理解记忆动作。在活动中,老师层层深入,从两个角色的节奏复合到三个角色的合唱,由浅入深,为孩子搭建上升的阶梯。

另外,为帮助幼儿稳定表现节奏,老师可突出旋律节奏与动作的配合,例如:语言辅助:左一下,右一下,咯咯哒,咯咯哒,为节奏做暗示,使孩子更明确动作要符合节奏的进行。这比起“你们动作要听好节奏”等抽象的要求来得直观而且有趣。图谱中,最好能用小鸡、母鸡、公鸡的形象代表x。

中班律动教案篇6

《三只羊》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快慢不同的节奏,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羊、大羊、老羊走路的不同。

2、在活动中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有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小羊、大羊、老羊的图片,大灰狼的头饰。

2、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1、讲述故事:

2、完整欣赏音乐:故事里还藏了好听的音乐,听一听,音乐有几段?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分段欣赏音乐,用动作表现三段音乐的不同:

1、边放音乐边出示图片:听一听谁来了(小羊),它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自由表现后集体练习。)

2、用同样的方法学羊爸爸、羊爷爷走路。

3、完整表演:山坡上有很多青草,我们跟着三只羊一起去吃草吧!听,谁先上山,我们就跟着它一起上山。(不断变换音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三、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

1、你们吃草吃得开心吗?草的味道怎么样?一起做做高兴的样子。

2、播放恐怖音乐一位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出场:谁来了?小羊心里怎样?

3、小羊、大羊、老羊们不要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想想怎样才能打败大灰狼?

4、教师与幼儿一起做顶、踢、撞的动作。

5、总结:你们真能干,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如果再遇上大灰狼,我们就团结起来用刚才想的办法对付它。

四、完整表演后结束:

1、师:现在我们继续吃草吧!

2、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下山吧!(幼儿边听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

中班律动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解读画面中长颈鹿和鳄鱼因不同特点而带来的乐趣,体会天生一对的美好。

2、观察了解生活周围的配对,感受朋友之间和谐的情感。

活动准备:教学ppt

活动流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课件图片:故事的名字叫《天生一对》,故事中谁和谁是一对?

二、理解生活中的配对

1、概念了解:

分别出示三组课件图片,让幼儿说出:谁跟谁是一对?然后说出理由。

外形相同可以是一对,类型一样也可以是一对,外形和类型不一样也可以是一对。

2、观察了解长颈鹿和鳄鱼的般配

(1)观察两朋友的不同:找找,哪两个是可以配成一对的?

(2)寻找它们般配的地方,理解天生一对。

3、模仿表现,尝试合作猜谜。

找一个朋友,尝试配合猜谜,两个朋友一人说一句描述所猜物品的话,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你们说的是什么东西?

三、阅读倾听故事

可是,这天生一对来到长颈鹿城,他们来到鳄鱼城,显然,大家觉得他们是奇怪的一对。

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吗?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名字就叫《天生一对》。

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是一对,是相亲相爱的一对。

四、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天生一对”

中班律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

中班水果屋教案参考7篇

夹娃娃跳中班教案7篇

中班科学玩泡泡教案7篇

健康中班健康教案优质7篇

搬家喽中班教案7篇

中班关于的教案推荐7篇

小手真能干中班教案7篇

中班语言听教案推荐7篇

跳青蛙中班教案精选7篇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7篇

中班律动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