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案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案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0的加法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10的加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一、回忆复习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四、课后延伸
五、布置作业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练习八的第五题
初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法的思想。
把学生典型的错误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共同纠正。
初步向学生渗透分析法的解决问题的思想。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月日
10的加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6以内数的计算。
2、培养幼儿的口算能力。
3、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题卡。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看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动物们准备出去郊游。他们来到小河边,河水很急,它们过不去,这时长颈鹿伯伯说;回答出问题我就让它们过去6+1=、2+2=/4+1=.
母鸡大婶还想考一考小朋友们,一只母鸡用数字来表示,生:一只母鸡用数字“1”表示一只公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一只公鸡用数字“1”来表示,那现在一共有几只鸡用加法还是减法?生:加法。这时母鸡大婶又叫来了两只小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用数字“2”来表示。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我们来用加法来计算,1+1+2=4.
刚才我们小朋友是数出来的,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计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于2用头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加上第三个数得出的.结果就是这道题的结果。
池塘里有2只小鸭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又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有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列出算式2+2+2=6
【活动延伸】
聪明的宝宝填一填:2+2+2=??? 2+1+1=??? 2+2+2=?? 1+1+3=
【活动结束】
游戏:放风筝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6以内数的连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10的加法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更快一步适应学前班的加减法,同时也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入学前班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知道6的数量,并能够快速的计算出其数量。
2.让知道快速算出有几只猴子的技巧与方法。
3.让幼儿养成乐于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画面上猴子的数量;
难点:能够计算出其数量,并能够快速的说出其数量;
活动准备
1.带有猴子的图片一,有一只大猴子,五只小猴子
2.带有桃子的图片二,2个绿的,4个红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小猴子们旅行回来了,我们一块去看看他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一,问小朋友们,小猴子在哪里呀,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事情呢?)
(二)展开部分
老师引导幼儿可以运用加法、减法的算式进行运算,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如:1+5=6,表示的是1只猴子和5只猴子,他们呀,加起来就是6只猴子。
教师:你们还能说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教师:列完后呢,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他列的算式好不好?
教师:老师请一位来朋友将他列的算式按照排列的方式写到黑板上来好不好?
加法:1+5=65+1=64+2=63+3=6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这位小朋友列的算术对吗?可以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轻松地掌握了6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学会了猴子、绿、红、树上等词语,有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前班学习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课程过于简单。我会在今后总结经验,会把自己的课上的更好,表现的更加优秀。
10的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课前谈话交流
二、探索研究:“学新知”
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引出课题)
2、(出示主题图)看,一(3)班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提问:
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②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③问题是什么?把知道了什么和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3、解题。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人?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汇报:
a、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来。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
b、按性别数,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1(男生有9人)(女生有8人)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4、提问: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5人呢?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5、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三、巩固练习:“我能行”
1、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课件出示)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97页“做一做”。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课件出示)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3、想一想。问:这几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这几个题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它们都合起来。(都用加法计算)
四、盘点收获:“我很棒”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五、布置作业。
10的加法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谣:我来问,你来答。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二、复习“+”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三、幼儿观看多媒体学习看图列算式。
1.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儿观看多媒体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架飞机?
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请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
六、听音乐收学具。
10的加法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已经学过1—9的加法,为了激发幼儿更进一步的学习,根据教师指导用书活动要求,设计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10的加法问题。
2、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笔、纸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解答口述应用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
教师::“阿依古丽原来有1本书,妈妈又给她买了9本书,阿依古丽现在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教师:“谁能列出算式?”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应用题,并引导幼儿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编应用题并列式:
(1)提出自编应用提的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摆一摆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编10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横式。”
(2)幼儿摆卡片,自编应用题并列式,教师观察指导。
三、结束环节
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应用题,考考老师和小朋友”。
四、延伸环节:
把卡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10的加法教案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