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扮演了指导教学的重要角色,它是为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制定的路线图,教案的设计可能受到教育机构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影响,以确保教学与教育政策保持一致,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行中班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山行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在活动中动作的协调性、肌肉的柔韧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动作难度适宜,队形整齐,拉近师幼与幼幼之间的距离。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重点 锻炼幼儿各个部位运动以及动作标准。
▲活动难点 动作规范以及队形变换与整齐。
▲活动准备 1、器械(花球每人2个)。2、空白场地。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伴随音乐原地踏步走。
2、变换队形(四队变两队,两队变四队)。
3、请所有幼儿去器械。
■二、基本过程:
幼儿器械操展演:
(1)原地踏步走,(四个八拍)。
(2)上肢动作,(四个八拍)。
(3)躯干运动,(四个八拍)。
(4)体转运动,(四个八拍)。
(5)跳跃运动,(四个八拍)。
(6)队形交叉变换,(四个八拍)。
(7)下蹲运动,(八个八拍)。
(8)走队形,队形变换,(四个八拍)。
(9)重复原地踏步,(四个八拍)。
(10)重复上肢运动,(四个八拍)。
■三、活动结束
(1)整理幼儿秩序。
(2)听音乐请把器械送回去。
(3)集合(下场)。
▲活动反思:
此项活动全程积极,孩子们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整个活动中,整个活动流程和谐有序,愉悦。孩子们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精神充沛,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幼儿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孩子们快乐的锻炼身体的各部位。但活动也有不足之处,如:个别幼儿胳膊没有伸直;下蹲姿势也不是很准确。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小朋友,他们的表现,我们很满意,以后再接再厉。
山行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知道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的特点,学习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社区观察树木,捡落叶。
1.利用晨间锻炼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社区捡落叶。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冬天到了,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呢?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四、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山行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对利用废旧材料小制作感兴趣,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购物袋,并加以简单的装饰。
2 .能在创造过程中感知变废为宝。
3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购物袋,对利用废旧材料的小制作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购物袋有初步的了解物质准备:各种购物袋;小超市场景;多种广告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的娃娃家超市开张了,我们进去逛逛,看看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吗? (幼儿逛超市以后入座)"
1.你在超市买了东西装在什么地方带回来?
2.你见过什么形状的购物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你们想设计一个怎么样的购物袋? (幼儿自由讨论)
二、观察环保购物袋,讲解制作方法出示购物袋,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购物袋的好方法。
1."我有一个购物袋,你们看看,要装东西袋子应该有一个什么?"
2.其他三面应该怎么样?
3.粘好了要装上什么东西才可以拎?
三、幼儿制作购物袋
1.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指做各种有趣的环保购物袋,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重点部分。
3.启发幼儿制作与别人不同的拎环。
四、观赏展评
1.找找谁的袋子有趣又好看。
2.提着自己制作的袋子去"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装在袋子里。
活动延伸:
在美工角中放置活动剩余的材料,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制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山行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的方式影响准确地判断10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10以内数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春天里有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什么?
2.教师:春天小花儿开了,大树绿了,有很多朋友喜欢出来玩,
数字也要来和它们交朋友了呢,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
二、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车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无关
1.将10只小熊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小熊的数量是否改变。
2.将10只小兔子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察兔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四、幼儿感知操作
请幼儿把小花,进行拼摆,并观察自己的和小伙伴的小花是不是一样多,摆的造型一样吗?
山行中班教案篇5
设计背景
由于中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只知道自由自在的玩耍和游戏,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了解并不多。而眼睛的好坏却关系到孩子的一生。让孩子从小学会保护眼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知道眼睛的功能,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眼睛。
2、 使幼儿初步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3、 使幼儿能够同情、尊重盲人并帮助他们。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难点:牢记并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镜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教师说谜语,幼儿猜一猜,从而引出眼睛的话题。
二、 基本环节。
1、 小朋友照照小镜子,然后说说眼睛的作用。(能看到东西,能表达感情等)
2、 小朋友蒙眼走路,体验没有眼睛的痛苦。
3、 适时教育小朋友学会帮助盲人。
4、 听故事《小猫的眼睛》
5、 小朋友出主意帮帮生眼病的小猫。
6、 看图片,判断小朋友做得对不对。
三、 结束环节。
读儿歌,理解并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 延伸环节。
让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会做“眼保健操”。
山行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根据花瓶的造型及其变化用各种不同的纹样设计花瓶。
3、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花瓶范画一张、各种花瓶图案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欣赏: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几部分最漂亮?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花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花瓶口有的
是平口,有的是花边口;花瓶颈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两边还有“小耳朵”;花瓶肚圆的、椭圆的,还有扁的,等等。
3、引导幼儿学习花瓶造型的设计。
(1)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请1~2个幼儿运用将花瓶的主要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肚)进行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瓶。
4.引导幼儿学习花瓶图案的装饰设计。
(1)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的图案,说说它们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2)出示花瓶图案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设计出新颖的花瓶造型和图案。要求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及色彩的丰富。
6.讲评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开一个“花瓶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山行中班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 中班元旦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