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包括课堂活动的详细说明,以及学生参与和互动的安排,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春说课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春说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数的名称和顺序。
2、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学挂图《数一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数一数》
1、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动物,分别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有几个。
3、说一说,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
4、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掌握数词和量词。
二、观察画册《数一数》
1、引导幼儿观看画册,指读儿歌。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述小动物的故事。
三、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头”
1、教师说儿歌《十个手指头》,幼儿跟读。
2、教师启发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创编动作。
3、幼儿自由表演儿歌。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看猴山》
(1)说出猴山上有多少只猴子。
(2)数一数,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的小猴有几只,梯子上的小猴有几只等。
(3)说一说,山上的猴子多还是山下的猴子多。
(4)找一找,与照片上相同的'小猴子是哪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在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物品数量,学习物品与数字的对应。
家园共育:
儿歌有明快的节奏,念起来顺口,容易记住,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数数的兴趣。家长在教孩子学习口头数数时,可以用一些简短的数数儿歌,如《数字歌》等。
附:
数一数
一头象,两只虎,
三只熊猫四只鹿,
五匹马,六只鸭,
七只小侯八只兔,
九条金鱼十只鼠,
大家都来数一数。
十个手指头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数字歌
一 一 一,一只小鸡叽叽叽;
二二二,二只小狗汪汪汪;
三三三,三只绵羊咩咩咩;
四四四,四只老鼠吱吱吱;
五五五,五只布谷咕咕咕;
六六六,六只小鸭嘎嘎嘎;
七七七,七只蟋蟀唧唧唧;
八八八,八只鸭子呱呱呱;
九九九,九只斑鸠啾啾啾;
十十十,十只蜜蜂嗡嗡嗡。
春说课教案篇2
一、活动主题
爷爷奶奶的白发
二、题目
学会感恩,孝敬爷爷奶奶
三、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前的调查,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知道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全社会尊老、敬老的一些举措。
2、通过理解为什么要尊老、敬老,了解老人的需要,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尊老敬老。
四、活动准备
1、通过调研归纳出班内在孝敬老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召开班委会和家委会一起筹划活动。
3、班会的演示文稿。
4、向家人了解自己的长辈退休前的工作情况,寻找与长辈的合影,收集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五、活动过程
(一)了解老人对社会和家庭做出的贡献,激发热爱爷爷奶奶的情感
1、介绍家中的老人。学生介绍家中都有哪些老人?你知道他们的岁数吗?他们有哪些兴趣爱好?
2、了解爷爷奶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集体交流(5~6人发言)。祖辈年轻时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故事。
3、感受祖辈对家庭的无私付出。
(1)集体交流(6人展示)调查采访记录表,加深对祖辈的了解。看看哪些事令我们的长辈最高兴,哪些事令长辈最伤心?生活中有哪些困难?
(2)请5—8人说感受。
(3)学生讲述祖辈关爱自己的故事。(8人发言)
(二)知道孝敬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了解古人孝顺的故事
3名学生讲述古人孝敬老人的故事。
(三)了解祖辈的心愿,讨论怎样孝敬爷爷奶奶,做孝敬祖辈的好孩子
1、播放录像:周末的时候两位老人孤独地守候在电话旁,儿女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回家看父母,孙辈因为上课或和同学聚会不能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非常失望。
2、讨论:录像中的爷爷奶奶开始为什么那么高兴,后来却又那么失望?你觉得他们最需要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集体诵读儿歌《孝敬歌》、《感恩孝敬歌》。
(四)班主任讲话
六、活动延伸
1、利用晨会和班会时间,讲二十四孝顺故事,继续深化学生孝敬老人的意识,并付诸实际行动。
2、结合学校知恩感恩的习惯培养,班里进行“爷爷奶奶眼中的好孙子(女)”的评比活动,使孝敬老人成为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养成尊老、敬老的美德。
春说课教案篇3
设计理念
?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它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寂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鱼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因此,我在教这首诗时,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因为,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同山水画一样,许多文本也有留白之处。尤其是古诗,每一首都像是一幅或浓墨重彩,或清新淡雅的山水画。但无论怎样的山水,必定会有留白之处,引人无限遐想。遐想,是儿童最擅长的本领。在阅读教学中读在文本留白之处,从而自然引导想象,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教学步骤: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也就是江上雪景。
(出示这一首诗。)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用读的方法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
(出示:寒江钓雪图)
生:我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近处,一条江面上有一条小舟。
师:你看得真仔细。谁想接着说?
生:我也看见了大地都被大雪笼罩了,白茫茫的一片,江面上有一位老鱼翁在钓鱼。
生:在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却有一位老鱼翁坐着小船,在江面上悠闲地钓鱼。
师:你们真会想象。你们已经从诗中读到了意境。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学生可能会用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等词。
也有学生说“雄伟壮观”、“不畏严寒”……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真会读,还会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合理想象,你们是从哪体会到凄凉的?
生:我从“绝”和“灭”两个字体会到的。
生:我从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体会到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生:从“绝”、“灭”两个字,体会到飞鸟和行人无影无踪才会使我们感觉这里一片荒凉、寒冷、寂静。
师:你们真会开动脑筋,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也从“寒”字,体会到在寒冷的天气中,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也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师:说得真好。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
(朗读指导)
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虽然寥寥几字,却往往包蕴着丰厚的历史、人物、环境等等,希望大家能喜欢上诗歌,积极去学习,去研究,去拓展,去诵读诗歌,做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春说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地认读课文中出现的十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内容,初步了解四季的特点。
4、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自主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巩固识字方法,让学生体会朗读、阅读的过程,感悟其中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希冀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难点是表演时动作的准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
3、反馈
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提出难点,全班协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和平翘舌音)
①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练一练,连一连:
yuanshiduijiushouxiayexuedongduqiu
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七和九两种笔画,让同学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同学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春说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
2、朗读儿歌并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能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演儿歌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并感受儿歌带来的乐趣活动难点:
能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演儿歌活动方法:讲解法、表演法活动准备:
1、音乐《袋鼠爱跳高》
2、袋鼠、河马、猴子、小猫身体部分图片及全身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呢有客人老师来做客,我们来给他们表演一个身体操好吗?
2、请小朋友们起立,跟着老师一起做:"张张嘴,伸伸手,弯弯腰,跺跺脚,我们一起跳一跳,耶"
3、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才都运动了身体的哪些地方呢?
二、出示动物身体部分图片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神秘的小客人,它们想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想和他们一起玩吗?(出示图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些动物呢?幼儿自由想象。
2、师:现在呢老师要通过播放儿歌来说说这些动物,看看小朋友刚刚说的对不对?小耳朵仔细听哦!
三、师幼欣赏动物图片,理解儿歌
1、出示第一句儿歌动物的画面,逐步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提问: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出示河马的嘴巴,幼儿自由想象)
(2)这大大的.嘴巴就是河马的嘴巴,他们在哪里玩?那河马口渴要干嘛呢?(观察图片请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引出第一句儿歌内容"张张嘴,河马要喝水"。
2、教师模仿猫叫声并提问:
这是谁来了?
他们在干嘛?(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小结:引出第二句儿歌内容"抓抓脸,猫儿在洗脸"
3、教师按照儿歌,逐步出示猴子、袋鼠的画面,请小朋友猜猜他们是谁?并引出儿歌内容
四、播放儿歌《袋鼠爱跳高》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听儿歌《袋鼠爱跳高》
2、重复念儿歌,加深印象。教师示范,适当的用肢体动作表现3、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演儿歌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动物朋友们都玩累了,他们要回家休息了,我们一起把送小动物回家吧。(幼儿学小猫咪走路送小动物回家,带到室外)附儿歌:
袋鼠爱跳高张张嘴,河马要喝水。
抓抓脸,猫儿要洗脸。
弯弯腰,猴子捡香蕉。
动动脚,袋鼠爱跳高。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春说课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 说课总结报告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