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具备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需要与课堂实际情况相符,灵活调整,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讲故事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讲故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讲故事的情节。
2、知道有关的常识:火警、匪警等。
3、赞扬小老鼠帮助老人,知道帮助他人是很好的。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纸偶:老鼠、老爷爷、消防队员、警察、医生。
【活动指导】
1、丰富幼儿的有关常识,进行谈话:
“如果着火了应该怎么办?”“火势大了应该找谁灭火?”“怎样给消防队员打电话?”洗一说灭火的一般常识,介绍消防队和消防车,告诉幼儿怎样打火警电话(出示火警电话119)。
“如果有坏人来抢劫怎么办?”“请谁来保护我们?”“怎样打匪警电话?”说一说对付坏人的一些常识,介绍警察的职能,告诉幼儿怎样打匪警电话(出示匪警电话110)。
2、引起听故事的兴趣:“你们知道小老鼠吗?听说过小老鼠会打电话吗?现在就讲一个小老鼠打电活的故事。”
教师告诉故事名字,讲故事给幼儿听。讲完后让幼儿回忆:“故事里有准?”
3、出示纸偶“老鼠”,以老鼠的口吻说:“我是这只打电话的老鼠,你们喜欢听我的故事吗?这回听故事要把我的事记下来,我打了几次电话,每次是给谁打的?结果怎么样?”
教师操纵故事的.角色纸偶,边演示边讲故事。
4、讲完故事后,教师操纵老鼠纸偶提问,在问答的过程中教幼儿复讲故事:
“小朋友,我是怎样学会打电话的?”复讲第1、2段。
“我第一次打电话打到哪里去了?结果怎么样?”复讲第3—7段。
“我第二次打电话打到哪里去了?结果怎么样?”复讲第8—10段。
“我第三次给哪里打电话?为什么打电话?结果怎么样?”复讲第1l段至完。
5、带领幼儿复讲故事。
附故事《紧急电话》
在一座房子里,住着一位老爷爷,墙角的地洞里,还住着一只小老鼠。
白天,老爷爷在房间里写书,写着写着,又拿起电话筒,拔了向个号码,接着,便对话筒说开了话。这一些,都让藏在墙角的小老鼠看见了,他想:打电话一定挺好玩。
夜里,老爷爷睡觉去了,小老鼠跑出来,跳到桌子上,也去打电话。
“喂,你是哪里?”哈哈,电话里真的说话了!小老鼠高兴得赶快把嘴贴近了话筒。
“我,我是——嘻嘻!”小老鼠一边乐一边报自己的住址。说完,他赶快挂上了电话,心却在“扑通、扑通”地跳。
一会儿,“呜一呜一呜”,街上响起了刺耳的嗽叭声,好几辆救火的红汽车开到老爷爷的房子前停住了。原来,小老鼠把电话打到了消防队。
老爷爷被惊醒了,他揉揉眼睛生气地说:“我家没有着火!”消防队的人说:“那你为什么乱打电话?”老爷爷说:“我没有打电话。”消防队的人又批评了老爷爷几句,猛一踩油门,把汽车开走了。
小老鼠见老爷爷又上床睡觉去了,他想:我再打个电话试试。这回,小老鼠没等电话里问话,就先报了自己的地址,说完,又赶快挂上电话,逃回了地洞里。
一会儿,街上又响起了“嘟嘟嘟”的声音,好几辆绿色摩托车一下包围了老爷爷的房子,车上跳下许多带抢的警察,小老鼠怎么也没想到,这回,他把电话打到了公安局。
刚睡着的老爷爷又被吵醒了,他大发脾气:“怎么不让我好好睡觉。我家没有丢东西!”警察说:“那你为什么乱打电话?”老爷爷说:“我没有打电话。”警察批评了老爷爷几句,也开着车走了。
老爷爷挨了两次批评,心里觉得奇怪,可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想了又想,便把电话抱到枕头边,才气哼哼地又睡觉了。
小老鼠见老爷爷挨了两次批评,又把电话抱到枕头边,心里很难过,他不再去打扰老爷爷了,就跳到桌子上,翻开电话号码簿,一页一页地看了起来。
好多天过去了,谁也没再打扰老爷爷睡觉,老爷爷真高兴。好多天过去了,小老鼠把电话簿看了好几遍,记住了许多电话号码。
有一天夜里,老爷爷突然犯了病,“呼呼”直喘气,嘴里还吐着白沫。小老鼠看见了,他顾不得多想,一下从桌子上跳到老爷爷的枕头边,勇敢地抓起电话,向急救站打了紧急电话。
一会儿“叮铃,叮铃”,一辆白色救护车开来把老爷爷接到了医院。医生给老爷爷打针、吃药、很快治好了老爷爷的病,又把老爷爷送回家里。
医生说:“那天,幸亏有人打了电话,要不,你就危险了!”
老爷爷听着,一边点头,一边感谢医生。可是心里却直纳闷,便自言自语地说:“这到底是谁打的电话呢?”
小老鼠见老爷爷回来了,特别高兴,他听见说的话,又偷偷地笑了。他想:“以前打电话玩,打扰了老爷爷睡觉,今天做了点好事,干嘛要让老爷爷知道呢!想到这里,小老鼠一捂嘴巴,“嗤”,笑了。
中班讲故事教案篇2
活动目标: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进一步感受狐狸心理的变化,体验作品中表达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狐狸、鸭蛋、数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发兴趣
(从孵蛋的动物,引出对狐狸孵蛋的不解,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你知道什么是孵蛋吗?
2、(ppt)这是一个蛋,蛋里面有蛋黄和蛋清,不让这个蛋破掉还要给它保温,慢慢的这个蛋黄蛋清变成了动物宝宝,动物宝宝从蛋壳里钻出来,这就叫孵蛋。谁会孵蛋?
小结语:会生蛋宝宝的妈妈会孵蛋
3、那狐狸为什么要孵蛋呢?
二、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想法
1、(ppt)故事狐狸孵蛋,有一只狐狸,肚子很饿很饿,他到处找东西吃,他在河边的草丛里东翻翻,西找找,竟然看到一个大鸭蛋 ,咦,你是狐狸,肚子很饿,发现了这只蛋你会做什么?
2、吃,你们是这样想的,狐狸也是这样想的,狐狸一个箭步跳上去,把蛋抱住,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到嘴里。正要咬下去的时候,这时脑袋里却有个声音说:“你想吃鸭蛋,还是吃肥嘟嘟的小鸭子呢?”你是狐狸你更想吃什么?
3、为什么想吃鸭子?鸭子大,咬下去都是肉,狐狸也是这么想的鸭蛋鸭子他更想吃的是香喷喷、肥孜孜的鸭子。那鸭蛋怎么变成鸭子呢?
(引导幼儿了解鸭蛋变成鸭子是要孵蛋的)
4、孵蛋真是一个好注意,狐狸忍住饿,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再美美的大吃一顿。狐狸又不是鸭妈妈?它有什么办法孵蛋呢?到底狐狸是怎么孵蛋的?我们先观察一下,电视上有关于狐狸孵蛋的图片,请你们看一看它用了哪些方法孵蛋,然后我们一起说说好吗?
(引导幼儿看懂图片的先后顺序理解故事内容。)
5、电视上面有什么好办法,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上面有数字。
6、看到狐狸用了哪些办法了吗?它一共用了3个办法?1、2、3.你看懂了哪个和大家说说好吗?
7、狐狸可是想出了很多办法想要孵蛋。狐狸听了小朋友的话它决定孵蛋,它一开始一屁股坐在蛋上他一屁股坐在蛋上,刚坐下聪明的狐狸立刻就跳起来:“这样不是会把蛋给压破吗?” 他又想到一个好主意,便在地上掘起洞来。狐狸把蛋放在塞满干草的洞口,用前爪和后爪紧趴在洞的前后方,只有软软的肚子轻轻地覆在鸭蛋上。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蛋能保暖,又不会被压破,可是这个姿势太累了,没有多久,狐狸的四肢便痛得受不了。再想想,狐狸又想到一个好主意。他找到一条长长的树皮,便用它把蛋紧紧地绑在肚皮上。他正得意的时候,没想到在追兔子的时候,树皮松开了,差点把宝贝蛋给砸破了。狐狸为了孵蛋可真是不容易,我们小朋友也做过保护蛋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page_break] (与幼儿一起回忆保护蛋行动,理解狐狸孵蛋的辛苦。)
8、我们也保护过蛋对不对?这是谁?他拿着什么呀?你在干嘛呀?你为什么拿着那个蛋呀?
9、狐狸到底有没有孵出鸭子来呢?狐狸做了一张记录表。这张记录表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了解数字、蛋、煮熟的鸭子、刀叉的意思。)
10、第20天,看看发生了什么情况?蛋上有什么?这是什么意思?(蛋壳开裂了)
11、第20天蛋上有条裂缝,20天过去了,是第几天,今天就是第21天,蛋上又多了一条裂缝,突然,蛋壳裂开了,冒出了一个小脑袋,一只湿琭琭的小鸭子生出来了。狐狸一下子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它的梦想成真了,它的梦想师什么呀?吃鸭子呀,可就在这时侯,(播放音乐)没想到刚刚睁开眼睛的小鸭子呀瑶瑶摆摆的走到狐狸面前说,小鸭说;妈妈,妈妈,狐狸惊呆了,狐狸支支吾吾的说,我不是你的妈妈,我是男的,我是你的爸爸。(音乐停)狐狸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时侯小鸭子又叫了;爸爸爸爸,一下子把狐狸的大脑袋抱住了,狐狸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狐狸不是要吃鸭子的吗?怎么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在想什么?
12、你猜猜狐狸还会吃鸭子吗?为什么?
三、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故事,激发幼儿情感
1、小鸭子又说了:爸爸,我饿。狐狸自己的肚皮还怎么样?(饿)他想了想没办法,把自己采的果子递给了小鸭子,为什么狐狸自己那么饿,还把果子递给别人?
2、为什么要给小鸭子?
3、那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把好吃的东西给你吃?
小结: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吃,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最关心最爱护的,爱是什么呢?
4、(音乐)小鸭子爬上了狐狸的鼻子。 小鸭子吃得肚皮圆滚滚的,把头钻到狐狸的爪子底下,睡眼地说:“谢谢你,爸爸,我好爱你,爸爸。” 狐狸又叹口气:“少了顿大餐,却多了一个儿子,我爱你。”
5、中一班的宝宝也是胡老师的宝贝,我爱……我爱你们,你们爱我吗?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狐狸孵蛋课后反思:
在《狐狸孵蛋》活动中,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思维是活跃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
活动初始,我请孩子们形容一下狐狸,其实事先只预设到骗子、坏蛋、狡猾、等形容的词汇,但孩子们却说到了阴险的、丑陋的、笨蛋的等等词汇,立刻赋予了故事的生命力。另外在活动末尾时,我要求小朋友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当我问到:“你们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呢?”有的小朋友会说:“在祖国妈妈怀抱里觉得很幸福,很温暖!”等,真的让我体会到,只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思路,她们就会很聪明意思到我们的意思。
中班讲故事教案篇3
活动要求:
1、认识音色,认识对称重复。
2、探索发现嗓音,打击乐器和旋律乐器在表现现实音响时的共同性及差异。
3、创编动作,表现文学作品中的有关形象。
4、体验人对朋友的需要。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程序:
1、听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请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三种客人及它们的脚步声,并用不同的嗓音和动作来表现三种客人走路时的样子和他们的脚步声。
3、教师用打击乐器,如大鼓,串铃,木鱼等分别模仿三种客人走路的脚步声、请幼儿辨认是什么乐器?模仿的是谁走路的脚步声?并要求幼儿用动作对乐器的演奏做出快速表现性反应。
4、教师用钢琴的不同弹奏法分别表现三种客人走路的脚步声,如:请幼儿辨认并要求幼儿用三种客人的走路模仿动作,对演奏做出快速表现性的反应。
5、按故事提供的'线索分配角色并完整表演。
6、在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鼓励幼儿把他们听到的三种脚步声画出来。
附:小灰老鼠的故事
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有一座小小的灰房子、在这所小小的灰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灰老鼠、朋友们来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觉得快活极了、朋友们走了,小灰老鼠觉得很寂寞、它天天在家中等呀,盼呀,盼望朋友们再来拜访它、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咚咚!咚!咚!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唉!原来是巨人先生从桥上走过,咚咚咚的声音,是巨人先生的脚步声、小灰老鼠失望地轻轻把门关上,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刷—刷—刷—刷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唉!原来是皮球小姐从桥上走过,刷刷刷的声音是皮球小姐的脚步声,小灰老鼠失望地轻轻把门关上、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迪笃迪笃迪笃迪笃,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哈!这回真的是朋友来了,迪笃迪笃的声音,正是朋友们的脚步声,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有一座小小的灰房子、在这所小小的灰房子里,住着一只小小的灰老鼠、朋友们来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灰老鼠觉得快活极了。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讲故事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各种各样的物品包装盒、包装带、瓶等),如果我们随便就把它们丢弃,那么就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而相反,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把这些生活垃圾稍作装饰、加以设计,即变成一件件有趣的玩具。这不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实践减少垃圾的最佳方法吗?所以我特设计了以废物利用为主题的语言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游戏,让幼儿懂得有点废物可以利用。
2、教育幼儿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活动准备
1、以本园环保展览室为背景,创设废物商店,其中的商品是利用各废物品做成的玩具。请大班五名幼儿戴不同的动物头饰参与表演:讲述《废物商店》的故事,并拍成录像。录像机、电视机各一部。
2、室内创设一废物商店(同上),以及准备若干与商店对应的废旧物品。
3、用废品制成的半成品玩具及有关的美工材料。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出故事。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废物商店了吗?(让幼儿交头接耳地议论)告诉你们吧,在动物村里,孔雀姐姐开了一个商店,这个商店的名字叫“废物商店”。你们想知道商店里有什么吗?
2、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观赏录像。
指导语:废物商店特别吸引动物,是因为:你拿一件废物可换取一件玩具,这下动物们可高兴啦。播放录像。(内容详细附后)
3、观看完毕,教师提问:孔雀姐姐开这个商店好吗?你们知道有什么好处?我们也学孔雀解决,用废物做玩具,和老师、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好吗?
4、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
5、游戏活动(一):换玩具。让幼儿用废旧物品去商店换玩具,商店的主人由教师扮演,重点指导幼儿游戏时代语言表达,即礼貌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6、游戏活动(二):体育和美工活动。如用纸棒开展钻山洞、跳房子;用挂历纸折大扇子、装饰快餐碟等。
7、小结结束。
中班讲故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理解并记住歌词内容。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重点: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图片
2、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小动物?“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师:对了,是小蝌蚪。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长什么样呢?(展示真实小蝌蚪的图片)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丰富歌词。
二、熟悉歌词引出图谱。
1、师:小蝌蚪的头是怎么样的啊?
对了,圆圆的脑袋,是什么颜色的?
圆圆脑袋,黑油油(师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念一次)
2、师:小蝌蚪还有什么啊?
对了,小蝌蚪还有细细的尾巴,它的小尾巴啊在小河里扭呀扭。
细细尾巴,扭呀扭
3、师:小蝌蚪在小河里面干什么呢?
它在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游啊游。
4、师:小小蝌蚪,游游游,他在干嘛啊?
小小蝌蚪,游游游,它是在找妈妈,它说妈妈妈妈,在哪头?小朋友一起说。
5、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念一遍歌词
?小蝌蚪找妈妈》
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
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
转呀转,游呀游,
小小蝌蚪,游游游,妈妈妈妈,在哪头?
三、学唱歌曲。
1、师:老师把“小蝌蚪找妈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清唱一遍。你听到了什么?咂咂咂这个词要学一学
3、老师弹奏并演唱第二遍,可以边听着音乐边打节拍。(边拍手)
4、第三遍继续熟悉歌词与乐曲。老师领唱:我们一边看图谱,一边唱,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
5、幼儿演唱2-3遍,鼓励幼儿唱的时候创编一下动作。
四、创编动作。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小椅子跳得真漂亮,我们在中间来跳一跳。
起立,站到当中,我们边听音乐,自己边想动作,一起来当当小蝌蚪。
2、师:我看到···做的很好看,请她来跳一跳。然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请个两三个小朋友)
3、师:我们再来听音乐边唱边跳一跳?
4、游戏: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它要找谁呀?(妈妈)我们来做小蝌蚪一起来在水里游一游,去找一找妈妈在那里,找到妈妈要说什么?(妈妈找到了)!(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小蝌蚪,另外一位老师扮青蛙妈妈)游戏二次。小结: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表扬一下自己吧。
中班讲故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幽默的故事,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从"有笑声"和"没有哭声"的不同感受中,体验好心情能使生活更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神奇"的箱子,内有能有效感染、引人自然发笑的玩具。
2、图画六副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神奇的箱子",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师:
鼹鼠大夫有一只箱子,(出示箱子)它出门去给病人治病时,总是带着这只箱子,猜猜里面会有什么?
师: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药箱,而是一只神奇的箱子。它神奇在什么地方?请听故事《神奇的箱子》。
(二)欣赏理解故事,感受作品的幽默风格。
1、欣赏故事前半部分,了解动物妈妈犯愁的原因。
(1)欣赏故事产生悬念,感受箱子的神奇。
(2)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欣赏后对故事的理解师:鼹鼠大夫的箱子神奇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学鼹鼠大夫是怎么对着箱子喊的?
师:小兔、小松鼠、小狐狸没有生病,妈妈们为什么这么着急?
对!如果小兔娃娃、小松鼠娃娃和小狐狸娃娃整天板着脸,不笑也不快活,会影响健康的。
(3)师:你有什么办法帮鼹鼠大夫让动物娃娃们开心地笑起来吗?
2、欣赏故事后半部分,让笑声飞出来。
(1)教师讲故事,讲到神奇的事发生时,就打开箱子,传出一阵阵的笑声,感染幼儿大笑。
(2)师:你怎么会笑的这么开心?那么动物娃娃们听了箱子里发出的声音会笑吗?
3、继续讲述故事结尾师:鼹鼠大夫这才明白,动物娃娃们怎么会得了不笑的怪病。
(三)体验笑与不笑的不同感受
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心里想着最开心的事,大声的笑出来。
2、关闭笑声师:你们的笑声也被关进了箱子,谁也笑不出来了。
现在我要请你看表演了,但是千万不能笑,看谁憋的住。
教师做各种能让幼儿发笑的动作师:你觉得表演很好笑又不能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如果没有笑声,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谁每天都有好心情,快快乐乐的过每一天。
(四)在"把微笑留下"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神奇的箱子鼹鼠大夫有一只神奇的箱子,只要对着箱子喊上三遍病得名称——感冒、感冒、感冒。拉肚子、拉肚子、拉肚子,再念上一段话"嘿嘿嘿……咯咯咯……哈哈哈……",病就关进了箱子,不用打针吃药了。鼹鼠大夫天天背着箱子出去看病。
鼹鼠大夫来到小兔的家,小兔妈妈说:"我的孩子没有生病,可是它总是不笑,真是难受。""没病?不笑?让我回去想一想怎么治。"鼹鼠大夫说。
鼹鼠大夫来到小松鼠的家,松鼠妈妈说:"我的孩子总是板着脸,从来都不笑。请你治一治。"鼹鼠大夫着急起来:"怎么都得了不会笑的病呀?"鼹鼠大夫回到家想呀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正在这时候,兔妈妈、松鼠妈妈和狐狸妈妈都带着孩子来了,大家都愁眉苦脸地想办法,谁也想不出好法子。
鼹鼠大夫说:"让我打开箱子看一看,看看箱子里面有没有治这种怪病的药。"鼹鼠一打开箱子,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串笑声从箱子里飞出来:"嘿嘿嘿……咯咯咯……哈哈哈……"小兔、小松鼠、小狐狸立刻笑起来:"嘿嘿嘿……咯咯咯……哈哈哈……"妈妈们也都高兴地笑起来。鼹鼠大夫一拍脑门,明白过来:啊呀,自己把疾病关进箱子里时念的那一段话,就是笑声呀,把笑声都关进了箱子,大家就没办法笑了。鼹鼠大夫想到这里,也大声地笑了起来:"嘿嘿嘿……咯咯咯……哈哈哈……"
中班讲故事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2.让幼儿知道看过的旧报纸还有多种用途,培养幼儿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
3.丰富词汇“丢弃”“信箱”“清晨”“急促”。
4.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用纸折成的帽子(帽子上用其他物品装饰好)。
2.布置“娃娃家”背景,有椅子、桌子、垃圾箱等。
3.课前丰富幼儿的知识:报纸与人们生活分不开,是精神食粮。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戴着用报纸折成的帽子:“小朋友,你们看我今天戴了一项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
2.“我有一个故事,是讲报纸先生的,你们想听吗?”
二、老师讲述《报纸先生的故事》(附后),讲完提问:
1.刚才你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是讲谁的?还有谁?
三、老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知道看过的报纸还可以有很多用途。提问:
1.清晨,报纸先生就被送往谁的家?(理解词语:清晨)
2.报纸先生在信箱里想什么呢?(理解词语:信箱)
3.今天是谁来拿报纸?
4.小红看完报纸后,她把报纸放在哪儿了?(理解词语:丢弃)
5.到了第二天,报纸先生又被送往谁家,这一次是谁来拿呢?
6.奶奶看完报纸后怎么样做呢?
7.奶奶把报纸先生放在一旁,报纸先生怎样想的呢?
8.奶奶会用报纸先生做什么呢?
9.报纸先生为什么会高兴呢?
10.小朋友,你们说报纸先生喜欢谁?
11.报纸先生为什么喜欢奶奶?为什么不喜欢小红?
四、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请几名幼儿做情景性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五、幼儿想想讲讲,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
1.看过的报纸,还可以做许多事情。如果你是小红,你会用报纸做什么事情呢?请你帮小红想一想。
2.幼儿自由讨论。
3.幼儿讲述报纸的多种用途。
4.平时我们在家里,也要向谁学习?如果看到爸爸妈妈将报纸扔掉,我们该怎么样做呢?
活动延伸
1.美术活动:报纸撕贴画;用报纸折各种物品。
2.体育活动:用报纸做成纸捧(用于跳、钻或做操);用报纸做成纸球,用于投掷或做板球;用报纸做垫脚板,让幼儿在纸上走。
附:报纸先生的故事
清晨,报纸先生就被邮递员送到了小红家的信箱里。报纸先生心里在嘀咕着:今天谁来拿我呢?如果是奶奶来拿就好了,千万不要小红来拿我。正当报纸先生忐忑不安的时候,门口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报纸先生一听:哎呀!糟了,是小红。
小红拿了报纸以后,就坐在沙发上阅读报纸。报纸先生心想:呆会小红又会将我丢弃在垃圾箱里。果然,小红看完报纸后,随手就把报纸先生丢弃在垃圾箱里。
第二天清晨,报纸先生又被邮递员送到小红的`家。这回是奶奶来拿报纸。报纸先生心想:这下可好了,我有用了!只是不知道呆会奶奶是拿我帮忙擦窗户、包物品、做台布、垫桌子还是垫湿地,但无论奶奶用我干什么,我都高兴。
活动反思
这次语言课,幼儿基本上能安静的听完整段故事,接下来,通过幼儿的脸部和肢体语言的表演,加强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个别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还不够认真,还有些幼儿表达意思还不够准确,这些,在日后的语言课上,逐步的培养。
中班讲故事教案7篇相关文章:
★ 中班美工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