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有了准备好的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上家乡课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上家乡课教案篇1
设计意图:
为了充分挖掘孩子身边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家乡,走进家乡,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大班组开展了“家乡的土特产”这个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尝一尝、做一做等活动环节,给幼儿留下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家乡真好,生活真幸福!这一主题活动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和操作,与日常的课程有所区别,也更注重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糖水番薯汤》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番薯的外型特征及一些常见的食用方法;知道番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喜欢吃番薯。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用水果刨给番薯去皮)。
教学准备:实物番薯幼儿人手一个、水果刨幼儿人手一个、相关的图片、事先准备好的糖水番薯汤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番薯
1、番薯是怎么样的?
2、番薯长在那里?
3、品尝生番薯的味道。
4、番薯有哪几种食用方法?(番薯块、烤番薯、番薯面、番薯粉、蜜汁番薯、番薯干、糖水番薯汤……)
5、介绍番薯的营养价值。
(二)、制作糖水番薯汤
1、向幼儿介绍制作糖水番薯汤的几道程序:洗净——去皮——切块——加水煮——加白糖出锅。
2、请幼儿给番薯去皮。(教幼儿学习使用水果刨的方法,提醒注意安全)
(三)、品尝糖水番薯汤
1、让幼儿品尝已经烧制好的糖水番薯汤。幼儿边吃边议论味道。
2、最后大家一起把幼儿去好皮的番薯送到厨房去烧制。
六上家乡课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在开展 "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愉快地畅谈家乡的美景,特别是讲到家乡的水库时,幼儿更是激动不已,大胆的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一些设想。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在结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家乡的水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设计了这一活动,期望孩子们通过亲身的创建去感受水库的美,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从中享受创作、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
游戏目标:
1、在参观水库的基础上,感受家乡水库的雄伟、壮观和美丽,启发幼儿用各种材料搭建水库,学习搭建高山、大坝、栏杆、水闸、别墅的技能。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3、养成幼儿合作交流协商的习惯。
4、积极参与搭建活动,体验创建的乐趣。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组织幼儿参观汀溪水库。
2、材料投放:水库的照片,(山、水、坝、闸门、亭子、房子、水池、小溪)的图片,各种塑料积塑,废旧箱子、纸盒子、三合板、泡沫、矿泉水瓶、毯子、蛋架、鹅卵石、椅子、木棍、纸筒、瓦楞纸、皱纹纸、腊光纸、塑料花叶、树枝等辅助材料。
3、场地准备:大操场。
游戏过程:
一:提出命题,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1、引导幼儿边看照片边回忆水库的景色。
师: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汀溪水库的时候看到哪些景色?
幼儿:有大坝,大坝是用鹅卵石砌成的,可好看啦!
幼儿:有大闸门。库区有很多水,水中有塔。
幼儿:有山、树,还有别墅、高楼、亭子。
幼儿:大坝下面有水池、小溪,小溪有很多鹅卵石,可好玩了。
(孩子们讲到家乡水库的景色时,激动不已,能大胆的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水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分组拼摆图片,弄清水库的建筑布局特点。
师:水库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它们分别建在什么地方?请小朋友小组讨论,再用老师准备的小图片拼摆出来。
(孩子们在小组中激烈的讨论着,都想把自己心目中水库的景物布局告诉大家,他们边讨论边拼摆边调整,最后达成共识确定下来。
师:请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水库景物的总体布局。
a组幼儿:先摆大坝,大坝上有大闸门,大坝的上面是库区,库区四周围着山,大坝下面是水池、发电站,闸门下是一条小溪。水库附近有亭子、别墅、高楼。
b组幼儿:库区是由几座大山围起来,库区前面是大坝、闸门,大坝下面有许多水池、还有发电站,闸门下是一条小溪直通同安城。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水库景物的布局再摆一次。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先从哪里摆,最后老师选定从库区开始布局,孩子们讲,师在黑板上摆,最后师生一起摆出满意的布局。)二:创建汀溪水库。
1: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选择不同材料想象建构水库。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小朋友也来创建一个美丽的汀溪水库,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材料?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材料。)幼儿:哇,这么多材料,有泡沫、积塑、盒子,纸筒。
幼儿:还有蛋架、毯子、鹅卵石。
师:小朋友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材料建构大坝、高山、高楼、小溪等?
幼儿:我要用积塑、盒子搭建别墅、高楼。
幼儿:蛋架上有一粒一粒的真象大坝上的鹅卵石,我就用它来建大坝。
幼儿:我要用箱子建高高的大坝,用硬纸板、纸筒建闸门。……(孩子们兴奋的讲出自己的想法,还能互相分析出哪种想法好,适合。)2、根据游戏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合作。
(1)首先确定布局,然后按照布局和幼儿的意愿分配。
师:现在我们都来当当设计师,一起来安排场地的布局:大坝、库区、高山,水池、房子等要安排在哪里?
幼儿:从上面安排到下面,先定库区高山的位置,接下来是大坝闸门,再接下来是小溪、水池、发电站,最后在两边搭建房子。
幼儿:先在场地中间定大坝闸门的位置,大坝的上面是库区,下面是水池、小溪、发电站。……师:小朋友真厉害,现在你们指挥老师用粉笔把整个水库的场地布局画出来。
(师在场地上画时,孩子们在一旁指指点点,真像一群设计师在旁指导。)(2)商定材料的取放及人员的安排。
师:水库的工程太大了,我们要分成四组来搭建,一组建库区,一组建大坝,一组建水池、小溪、发电站,一组建高楼、别墅、亭子。我们就选四个组长来负责吧,请小朋友推荐一下。
(先由幼儿自由举荐,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协商后确定出四个组长,由组长担任总设计师。)师:我们分成四组进行搭建,可现在材料又都放在一堆,在建构时该怎么取放材料呢?
幼儿:需要什么材料自己去挑,去拿。
六上家乡课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人的真诚情怀。
3.学习巴金爷爷的奉献精神和做学问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并学习巴金爷爷的奉献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巴金的有关资料。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世纪老人,他见证了历史的百年沧桑,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他就是作家----巴金。
同学们对巴金还有那些了解?来和同学交流吧。
提示要点: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爷爷的《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快速略读课文,复习书信的格式:
1.请书法优秀的学生板书三个生字,(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谅羡慕
2.齐读生字组词。
3.合作完成书信格式,用红笔板书: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三、研读课文:
1.书信的主要部分是(正文),一般情况下,每一个自然段写一件事,本文有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那几件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评价
.指导朗读:巴金看信的时候像是看到家乡40多个孩子在说话,那么,我们读巴金的这封信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像是巴金老人在娓娓诉说,要用什么语气来读?(亲切的、深沉的、真诚的)
.齐读第一段感悟
.会读书的人,能把一段文字读成一句话,会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来试试吧第一段概括成一个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
.比较阅读“我终于拿起了笔”的“终于”可以去掉吗?说说你的.理解。
.“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中的“多么。多么”表达了什么样的语气?你能仿说一个句子么?
.概括段意
4.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合作完成:
.找出段中的三对反义词。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作?
.“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终于”能省略么?为什么?
.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使生命开花结果?
.读一读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5.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概括段意
6.女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巴金爷爷的希望是什么?
.文章的题目是《给家乡孩子的信》,但仅仅是对家乡孩子的希望么?(巴金爷爷对你对我,对我们祖国的下一代都寄予了希望啊,我们不要辜负了老人的希望)
7.师读第六自然段
结尾一段一般写祝福语,从信中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巴金老人真诚的情怀,在此老师也真诚地祝福同学们。
8.齐读署名和日期,注意书写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读了巴金爷爷的信,你感受到他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五、拓展作业
读了巴金爷爷的信,你得到了那些有益的启示?给巴金老人写一封回信吧,注意写信的格式,注意回信的针对性。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巴金
称呼:
----正文1感谢
2代见关爱
3奉献奉献
4珍惜谦虚
5希望真诚
六上家乡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2.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3.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时,指导学生唱出四三拍的韵律。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2、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边遍
3、提问: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4、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5、教师启发学生简单的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6、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四、课后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于1935年,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六上家乡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i)了解家乡的一景一物。
(2)学会唱家乡的歌曲。
(3)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2.情感与态度
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1)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保护家乡的环境。
(2)能讲述家乡的故事。
4.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和调查讨论,充分地了解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家乡周围的景物,会唱家乡的歌曲。
2.难点
讲述家乡的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人们熟悉的家乡景物的视频。
2.课件。
3.家乡的图片。
学生准备
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播放《我的家乡》)
二、我的家乡在这里
师:家乡是我们的家所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你的家在哪里?
生纷纷回答。
师:出示图片(家在草原、山脚下、黄土高坡、省城……)。
生1:我的家在草原上,蓝天、绿草真漂亮。
生2:我家在山脚下,村前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生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上,还可以吹唢呐。
生4:我家住在城市里,小区建设了公园,还有很多的健身器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可是,当你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家的详细地址随便告诉给陌生人,要注意安全。
三、发现家乡的'美
师:你的家乡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吗?
生思考回答。
师出示图片(各地标志性建筑)并且讲解。
广东省的标志性建筑—一广州中信广场;
安徽省的标志性建筑——合肥古教弩台;政务大楼;
江苏省的标志性建筑一一南京玄武门,是南京的一处古城门;
湖南省的标志性建筑——长沙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云南省的标志性建筑——昆明东寺塔,又名慧光寺塔;
四川省的标志性建筑——成都廊桥,取“天上鹊桥,地上廊桥”之意;
山西省的标志性建筑一一太原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
师:除了标志性建筑外,你家周围有哪些景色?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来吧!
生画自己家周围的美景。
师出示儿歌: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阳,
小鸟和彩云,
都爱来照相;
晚上摇着银月亮,
小鱼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各地标志性建筑、画自己家周围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
四、家乡的故事
课件出示:
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美。
葱绿的田野里有妈妈的身影,
田间的小路印下我的脚印。
我画下她可爱的样子,
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
师:你知道家乡的什么故事?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可以是家乡的某些传说,可以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趣事)
生分小组讲述并分享。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图片。
师:你从中了解了家乡的哪些故事?
学生分组回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要讲的家乡的故事是什么吗?你搜集故事的方法是什么?你最喜欢唱的家乡歌曲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家乡的故事,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这里(不能对陌生人说自己家的详细地址)
我爱家乡山和水发现家乡的美
家乡的故事
六上家乡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能为人类服务。
2、知道清水与污水的区别,从小养成爱护水源的良好行为,不向河里扔垃圾和脏物,让河道都流着清水。
活动准备:
图片2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师:我们的家德清是属于杭嘉湖平原,因为她很美丽,很受大家的喜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图片一,提问:这些地方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
3、师小结:清清的.喝水碧波荡漾,小鱼在河里欢快地游······
二、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二,知道河水被污染了会破坏我们的环境。
1、师:老师还要带你们去一些地方,你们看看这些地方漂亮吗?这些地方为什么不漂亮?
2、你看到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三、讨论:河水脏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小鱼不能生活,不能灌溉庄稼,不能喝,不能被观赏。)
四、讨论:我们想什么办法使河水变干净呢?
1、不随便向河道内倒生活垃圾和乱扔腐臭物质。
2、多养鱼发展水的本身净化能力。
3、向人们宣传不向河道扔垃圾。
五、参观社区河道,了解现状,想办法解决。
1、师:我们新村里的河水干净吗?我们怎样为新村河道做点事?
2、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垃圾箱放在河道边。
3、制作警示牌,挂在河边。(上面写上:请别向河里乱扔垃圾!)
六上家乡课教案篇7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二年级小学生
2、学科:品德与生活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图画纸、彩笔、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二、教学课题
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让学生看到祖国山河的锦绣与壮丽,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在心灵深处留下了印记。与此同时,我又把家乡的田野、山林、小溪、烂漫的山野花等拍摄下来,制成美丽的相册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恬静与温馨,从而使学生觉得乡村和城市一样的美丽与可爱,长大有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为此而努力学习。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主题。
2、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收集资料。
(3)能用画笔画出眼中家乡的美景和对家乡的感受。
5、教学准备:自己拍摄家乡(池南区)制成的相册课件、用“刺五加”自己做成的茶叶、祖国秀美山河的多媒体课件、长白山南坡景点相册、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
讨论、资料收集、情景模拟与角色表演、访问、欣赏、讲故事、讲授等。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都去过什么地方?
生:大连
生:北京
生:青岛
生:长白山
……
师:感觉如何?
生:都很美
……
师:是啊,北京、大连等等这些地方都很美。那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美不美呢?看看下面老师拍摄的图片吧!
?课件出示:家乡相册】
师: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大江和大树
生:长白山天池
生:人参
生:满地漂亮的野花
生:还有瀑布
……
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板书课题: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活动二合作体验:模仿表演
师:谁能说说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生:漫江
生:松江河
师:这样说有的人还是不知道的,要说清楚是哪个省的、哪个市的、哪个县的、哪个乡镇的,明白了吗?
生:学生说说家乡的位置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啊?
生:喜欢
生:想的
师:那你们自己就当一回小导游,把家乡的美景介绍给他们吧!
生:扮演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师:请扮演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意见
活动三自主探究:展示家乡
?课件出示】长白山南坡风景区图片
师:让学生说说上面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高山花园
……
生:真美!
……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板书:山美、水美、五谷香)看看我们居住的地方,你最喜欢哪里?把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地方,用彩笔画下来吧!
组:交流展示,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出示彩图画
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图画,把小诗给补充完整。
生:回报自己的作品。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创作奖。
活动四交流感悟:说说和唱唱
师:讲述《金日成小山》的故事
师:谁还知道家乡的那些事情?
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家乡的一些小故事——丁奶奶给讲的打土匪的故事。
生:抗洪的故事。
……
师:家乡除了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你发现还有什么?
生:二人转
生:人参
生:天麻
……
师:出示茶叶——这是老师利用双休日上山采集的,自己制作的茶叶,是纯绿色的,没有污染的“刺五加”茶。我们的山上有很多纯绿色的特产,经常吃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益处。(板书:家乡特产)
师:刚才同学说了,家乡还有“二人转”,那么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呢?
生:表演“二人转”。
生:扭起秧歌。
……
师(小结):我们的家乡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更加美丽可爱;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我们的智慧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山美水美
风景名胜——长白山
六、教学反思
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我提前把用相机自己拍摄到的家乡图片和长白山的图片,分别制作成相册,做成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家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从知家乡到爱家乡的过程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设计了“模仿表演”、“说说唱唱”等几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查找资料”能力,让学生有方法、有有目的去查找、去学习,这样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爱家乡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生成,达到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六上家乡课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