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教案的灵活性也是关键,教师需要适时地做出调整,以应对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5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二)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fù ráo fáng shào fēng huá

富 饶 海 防 前哨 丰富 划过来

cì jián qù jī liào

刺儿 拣不完 有趣 堆积 肥料

yì yě bìjiāng

社会主义事业 必 将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

第1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段:讲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

第6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7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师板书要点。)

(二)课文的七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课文的七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二方面:(第2~6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指名学生按三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默读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根据两句话的内容各提一个问题吗?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讲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第二句讲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齐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指名学生朗读第2~6自然段。

(二)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2.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的意思。

3.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面的景色,共有三句话。

第一、二两句讲海水有各种色彩:深蓝、淡青、绿的、杏黄,相互交错。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非常美丽。

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这三句话,前两句讲结果,后一句讲原因是因果关系。

(三)学习第3、4、5自然段。

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里有些什么?海滩上有些什么?海岛上又有些什么?

1.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大龙虾。

从课文中各找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们的样子。(在书上画下来。)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蠕动。

大龙虾威武。

2.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先讲鱼多(成群结队),然后讲鱼的品种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最后讲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先层意思是总述,分述,总结的关系。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部分的意思。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是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3.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有什么?各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的样子。(在书上画下来。)

贝壳千奇百怪。

海龟庞大。

4.第6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几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第6自然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共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几句话的思路是从总述到分述,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具体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

鸟的天下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下是用夸张的手法,说鸟特别多,整个西沙群岛被鸟占据着。

讲讲栖息的意思。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分别朗读第一和第7自然段,理解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南大门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第7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因为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岛上的军民日夜守卫着西沙群岛,不让敌人侵犯,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六、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填空:

西沙群岛(),(),是个()的地方。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背诵第四自然段

(一)背诵前先复习,第4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内容?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4自然段讲的是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讲鱼成群结队。

第二句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举例讲了四种鱼:

彩条鱼全身布满

红缨鱼头上长??

扇子鱼周身像插??

气鼓鱼圆溜溜、长满刺、像皮球

第三句讲鱼多得数不清。

第四句讲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四句

(总起)(分述)(总结)

(二)自己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教师引读练习背诵。

(四)指名学生背诵。

四、指导字形

绕右上角不要多写一点。

刺左边不要写作束。

拣右边不要写作东。注意区别拣和捡。两个字都有用手拾起的意思,但拣有挑选的意思,捡只是拾起的意思。

必不要先写心,再写一撇。第四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点。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篇2

设计说明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二是学习课文里优美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本篇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引导学生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另外,在设计中,教师还要注重让学生抓住中心句和重点句子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第1自然段中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5自然段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来写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短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边听边想: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导入:放录像,教师解说:“多么美丽的小岛,多么迷人的风光,你想去领略它的美吗?”(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理解“富饶”的含义,齐读课文题目)

3.过渡: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和视频,真正给学生带来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体验,学生在歌曲和视频的引领下,仿佛置身于海边。学生课前对西沙群岛有了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阅。

2.课件出示:富饶 优美 瑰丽无比 岩石 海参 大龙虾 威武 鸟粪 祖祖辈辈 建设

3.学生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ɡuī,不要读成ɡuì。“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4.学生读出示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瑰丽无比、威武”的意思。)

5.课件中的词语消失,出现会认字:饶 优 瑰 岩 虾 武 粪 辈 设

6.说说自己预习生字时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识记生字“岩”和“虾”。

“饶、优、设”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瑰、粪、辈”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7.学习多音字“参”,它有三个读音shēn、cēn和cān,用不同的读音组词语,理解不同读音的不同含义。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掌握好生字新词就会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所以,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互学的方式,掌握字、词、句,顺利完成从“以识字为重点”到“以阅读感悟为重点”的过渡。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并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易混字进行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能概括全文意思的句子,提示学生:

一般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或段落的开始。

1.默读课文,回答: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其实,我们这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中心句。(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3.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请你默读课文,找出对应的段落,做上标记。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里的海水与平时见到的海水有什么不同,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海水图片,感受海水的美。引导学生读出海水的美。

3.海水为什么这么美?(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4.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感悟文章的重点句子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初步培养抓中心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优”“淡”“浅”“错”,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2.提示书写要点:

“错”:第三笔横和第九笔横都在横中线上。

“淡”“浅”“优”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浅”“优”最后一笔点不要忘记写。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要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祖祖辈辈、山崖、蠕动、威武、懒洋洋、划过来、珊瑚、鸟粪。(指名读,齐读)

2.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对西沙群岛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西沙群岛吗?(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培养学生温习旧知识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分段品读,体会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圈画出来。(珊瑚、海参、大龙虾)

2.珊瑚。

(1)出示各种珊瑚的图片,感受它们的多姿多彩、鲜艳夺目,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美。

(2)读句子,展开想象:珊瑚还会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如:珊瑚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树枝,真是千姿百态!)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些珊瑚的形状像什么。

3.海参。

(1)出示海参的图片。教师简介:海参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是有名的滋补品。一般体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三米左右。

(2)文中说它是怎样移动的?(蠕动)“蠕动”给人怎样的感觉?(懒洋洋)

(3)指导学生读出海参懒洋洋的感觉,感受它“懒洋洋”的动作特点。

(4)“到处都是”说明了什么?(海参多)

4.大龙虾。

(1)出示大龙虾的图片,观察大龙虾的外形。

(2)哪个词语体现了大龙虾的样子?(全身披甲)自由练读,读出大龙虾的威武。

(3)海底的生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渡:海底的物产还真是丰富,既有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你喜欢哪种动物?把描写这种动物的语句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1)引读: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学生接:鱼)。

(2)(课件展示各种鱼,体会鱼的美。)指导朗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部分。

(3)“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这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了吗?(没有,这只是举例说明)仅仅几种鱼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海底的美不胜收了,想想,还有各种形态的鱼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如果你是它们中的一员,该有多快乐呀!学生自由练读后,美美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2.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老师边分析边在黑板上作画。第一种:左边是水,右边是鱼。第二种:水中有鱼,数量繁多。总结: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鱼的数量多,这样写很有感染力。)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鱼很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3.教师点拨:作者让我们先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鱼,我们总体的感受是鱼多;接着分别介绍了四种美丽的鱼;最后讲“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让人感到这里的鱼确实很多。全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条理清晰,这种写法我们也可以用到写作中。

4.体会这里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熟读后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用我们学习前四个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体现了西沙群岛的什么特点?

2.理解“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1)课件展示西沙群岛上鸟的图片。

(2)教师解说:西沙群岛天上飞的是鸟,树上停的是鸟,地上落的还是鸟。这里到处是鸟,这里是鸟的天下,鸟的天堂!

(3)课文是怎样介绍“鸟的天下”的?

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从而体会“总—分”

的构段方式的特点。

树多——鸟多——蛋多——粪多。(按从上到下的顺序)

(四)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与第1自然段相似的句子,点明写作方法——首尾呼应。(课件出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对重点段和重点句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及阅读了解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与赞美,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三、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生字“岩、虾、挺、鼓、数、厚、宝、贵”,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挺”右边是“廷”,不是“延”;“厚”外部是“厂”,不是“广”;“贵”最后一笔是点。)

3.师着重指导生字“挺”“鼓”“数”“贵”的书写。

“挺”:右边的“廷”要写得紧凑,“壬”的第一笔是撇。“廴”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部件。

“鼓”:左右两部分都紧靠竖中线。左边部分的上面两横稍斜且下横要短。右边“支”的横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下面。

“数”:左边“米”最后一笔是点,“女”的撇折要缩短。右边反文的长撇与“女”的撇折底部要平齐,捺从短撇的下方开始运笔,要舒展。

“贵”:上边要写得扁,第五笔横要写得伸展。下边的“贝”要写得瘦长,最后一笔是点。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师提醒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整洁。

6.投影反馈,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写好字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积极性。通过做小老师提醒,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来。

四、回顾全文,读写结合

1.课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齐读题目——富饶的西沙群岛。

2.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小练笔:(出示4幅图)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用几句话来写一写。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如“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还可以从“颜色、样子、动作、神态”等方面说说图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4.布置观察任务:在身边找一处美景,进行实地观察,并用几句话记录观察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文的结构,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小练笔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以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习作,这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同学们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并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á”,不要读成“huà”。

“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ī”,不要读成“guì”。

“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建议: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建议: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峡()

滩()

义()

设()

狭()

摊()

意()

没()

防()

哨()

饶()

料()

纺()

稍()

浇()

科()

3.生字中部首难确定的有:

甲(查“丨”部)

威(查“戈”部)

武(查“一”部)

必(查“心”部)

将(查“”部)

4.理解词义。

富饶:形容物产很多。(饶:富足,多。)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本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本文指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本文指鸟类停留、休息。

海防前哨:课文中指西沙群岛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重要地位。

守卫:防守保卫。

建设: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生字、词,读书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能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以游客身份,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刚从西沙群岛回来,那里真美,站在海边,我放眼海面,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看见了千姿百态的大龙虾,数不清的鱼种类繁多,在身边来回穿梭,真是奇妙;漫步沙滩,那捡不完的贝壳奇形怪状,美丽极了,而且,我还和庞大的海龟合了张影呢!登上海岛,各种各样的海鸟有的在飞,有的在树枝上叫,遍地都是鸟鸡。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啊!

2.快速读文,自主定向。

游览中我们重点观看了海水,海中什么样?海水太美了!其实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十分丰富。课文3、4、5、6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二、自主读书,提高能力。

说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我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自主读书,质疑研讨中展开,变“学会”为“会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一)自读感悟。

学生选择第4自然段的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授之以渔。

1.轻声读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一簇族”、“周身”、“飘飘摇摇”、“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学生再读文,小组尝试解疑,同时归纳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指名读1—3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中体会到鱼很多。)

(2)放课件一:配有音乐的海底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画面,然后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鱼多。

(3)发散练习: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海底中还有哪些鱼。当学生说到哪种鱼时,投影放大哪条鱼,请大家一起看,他是否把描述的这条鱼的特点抓准,用的词是否准确。

(4)小结:“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什么意思?

(鱼多,多得数不清。)

我们联系上面的三句话读懂了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自然段的意思。

(这自然段主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板书:联系上文

(二)自读尝试。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再读这自然段,边读边尝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组内可以互相交流。

(如:“栖息”、“鸟的天下”等)

3.学生讨论归纳汇报:我们联系后面两句话读懂了“鸟的天下”,并且知道了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板书:联系下文

(三)自读运用。

1.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

(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读书理解,组内质疑、答疑。

2.自学其它自然段内容,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

通过汇报,学生理解了“绽开”、“威武”、“有趣”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总结方法:联系句子我们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师生共同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1.联系上文。

2.联系下文。

3.联系句子。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2.从课外书中任选一段尝试理解词语。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抓重点——————————悟方法

一半是水,一半鱼

联系上文

鸟的天下

联系下文

绽??

威武

有趣

联系句子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海底水产的丰富。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pps21.ppt

师:同学们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

2、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呢?读课文第一段,出示中国地图,向同学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师:大家看,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注意以下字音:“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在文中应读“huá”,不要读成“huà”。“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guī”,不要读成“guì”。“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二、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媒体资源中“词语”,教学生字新词,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2、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西沙群岛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呢?学生回答。板书:海水、海底、海滩、岛上。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5、全班交流。展示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品读体验:海水

1、同学们,我们先乘坐快艇在西沙群岛辽阔的海面上兜一圈,我来当导游(读描写海水的一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出示媒体资源中海水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这里的海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归纳出: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板书:五光十色

形容颜色多的还有哪些词?学生回答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师:书中为什么用五光十色?提示:因为海水不仅颜色多,而且有阳光的照射,使海水显得更加的美丽.

3、出示本段,谁愿意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师: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着此时我们正漫步在海边。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一读。

此时老师产生了一个问题,快来帮帮老师。这么美的海水,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提示: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4、同学们,我们不仅观赏了美丽的风景,还懂得了一个科学小常识,收获多大呀!谢谢这些同学的介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把第二段背诵下来。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篇5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段有关西沙群岛的录相,你们想看吗?

2、那就请你仔细观察,看完后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哦?(美丽、可爱……)

3、你想当西沙群岛的小导游来为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西沙群岛吗?要当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可不容易,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读懂,你行吗?

二、积累语言

1、提自学要求:

⑴朗读课文第2至6自然段,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重点阅读,再用波浪线画下感受最深的词句。

⑵三人小组交流:有感情地把你画下的词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说说你为什么画下这些词句。

2、学生按要求自学、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理解:

⑴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①为什么喜欢?(写出颜色多,写出海面美)

②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西沙群岛的海水颜色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⑵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①为什么喜欢?(把珊瑚多、美写具体)

②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来表现珊瑚多种多样的呢?(“有的像……有的像……”)

③能读出鱼多、各种各样的感觉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⑶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①为什么喜欢?(具体写出鱼多,美,可爱)

②各种各样的鱼儿成群结队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多美呀!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练读→指名读→评读)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这种美,好吗?(齐读)

⑷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⑸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三、拓展语言

1、瞧,同学们把课文中的语言都掌握了,但要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光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是不够。你想想,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作者具体描写了吗?海底岩石上那各种各样的珊瑚,作者全都介绍到了吗?成群结队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还有其他的模样吗?你能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更具体地来介绍西沙群岛吗?

2、提拓展想象要求:

⑴仔细观察课件中贝壳的颜色和形状,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⑵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有的……”等句式进行介绍。

3、指名汇报交流。

四、运用语言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训练,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西沙小导游!准备好了吗?

2、提导游介绍要求:

⑴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中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结合影片画面配上导游词。

⑵导游词可以是文中优美词句的重新组合,也可以联系所查到的资料,还可以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

⑵介绍时尽量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有的……”等句式。

3、学生独立操作课件,练习说话。

4、小导游上台介绍。(2~3名)

5、还有好多的同学都想来当西沙的.小导游,这样吧,我们的教室有你的好朋友,有你的爸爸妈妈,还有许多听课的老师,你就把他们请到你的电脑前,当他们的小导游,为他们介绍西沙群岛,好吗?

五、小结

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仿佛真的置身西沙群岛之中,特别是那美丽的海底世界更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向爸爸妈妈介绍你了解的西沙群岛。

?教后反思】

1、本节课,教师以“小导游”为主线贯穿始终,来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和迁移运用,教学过程体现层次性,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积累语言;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补充课文,进行语言拓展;最后启发学生自由说话,充分运用语言。

2、注重“以读为本”,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读理解,自由练读,同桌练读,集体品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3、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比较平等,课堂学习气氛比较宽松,注意体现人文关怀。教师竭力在转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就像是他们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表达自由读书的感受,自由地选择说话的材料,自由地操作课件,选择喜欢的部分,整节课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4、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的西沙群岛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情感感知,和想象理解的思维凭借,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5、在运用语言的环节中,教师全面放开,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为教室里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当小导游,给予每个孩子都有练的机会,学生主动地去找说的对象,主动地进行介绍,积极性也特别高。同时,整个教室也顿时热闹了起来,教师、家长、同学形成了多向的互动。

6、虽然我一直希望能让课堂时刻焕发着课改新理念的气息,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因为经验还比较不足,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⑴本节课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单个学生的汇报,在一些环节中,可以先采用同桌交流或小组间交流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⑵拓展想象和导游介绍这两个环节,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才能更好地进行汇报和展示。

⑶教师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随意性还比较大,有些表达还不够准确,欠推敲,备课时还应该加强对过渡性语言的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5篇相关文章:

刷灰尘的教案5篇

神奇的魔术棒教案5篇

纸的制作教案5篇

《春》的试讲教案5篇

雪的制作教案5篇

纸的艺术教案参考5篇

中国美食的教案5篇

中班好玩的磁铁教案5篇

蒜的童谣教案5篇

教学i的教案5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