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与家长和同事进行沟通和合作,促进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通过写一份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重阳节美术课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从形式语言入手(色彩、图形等),初步感受“星空”的美。
2、尝试用图形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3、通过感知对比色、图形联想,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赏星座图。
2、ppt、音乐钢琴曲《星空》。
3、4大张画纸(星夜)、颜料盘8个(红、黄、蓝、绿、黑)、圆点刷子16个(每组1大2中1小)、水彩笔16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有些什么?(ppt1)
二、欣赏:
1、(ppt2)西班牙有个大画家——米罗爷爷。他的爸爸是个天文学家,喜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米罗爷爷受他爸爸的影响也很喜欢看星星,还很喜欢画星星。
2、看,这就是米罗爷爷的画,美吗?
你认为它美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月亮、星星、一个个黑黑的圆点)黑黑的圆点表示什么呢?(一闪一闪的星星)有首歌曲《小星星》,我们来唱一唱。你还看到了什么?(线条)
师指小人,你觉得这像什么?(娃娃)他的表情是怎样的?(惊讶、开心)
3、除了线条、图形,你还看到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色彩)
4、(ppt4)米罗老爷爷为什么喜欢这几种颜色呢?(出示颜色标记)颜色和颜色之间藏着一个小秘密:对比色。(红——绿、黄——蓝、黑——白)老师身上有对比色吗?你们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对比色?对比色放在一起,会使颜色的对比更明显,黄的更黄,蓝的更蓝。
5、鲜艳的对比色、有趣的图形、跳跃的线条,米罗爷爷用这些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你们哦,米罗爷爷画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用图形表示,然后再通过想象加上一些颜色和线条,就把它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了,而且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米字型。
6、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取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7、如果让你画星星的话,你会把一颗颗星星连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创作:
1、今天我们四个小朋友合作画《星空》。请看步骤图:
四人合作:海绵圆点刷印大小黑圆点
水彩笔连线
棉签添画及涂色。
2、幼儿4人合作画,提醒幼儿涂色时注意画面的干净,可用纸巾吸颜料。
3、展示,欣赏同伴作品。
美术欣赏:向日葵
发布者:
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3、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实地参观:向日葵园地。
2、多幅凡高的画。
3、收集来的向日葵的照片或者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
教师: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比一比,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2、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1)色彩感受。
教师: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2)线条的感受。
教师: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3)构图的感受。
教师: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通过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3、进行二次对比欣赏。
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
4、教师出示更多的凡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5、教师小结,自由结束活动。
(四)活动提示
1、凡高简介:文森特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的格鲁宗戴尔的一个新教牧师之家。1890年逝于巴黎。凡高是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一位画家,不只是他的悲剧性的生涯,更因为它纯粹而真诚的艺术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世人。凡高的艺术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八年多,却留下了大约850件油画作品和数目更多的素描。
2、创作《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3、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2
活动主题: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活动地点:和桥敬老院
活动时间:xx年10月21日(早上)
活动人员:中班组全体幼儿
前期准备:
1、让幼儿知道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了解一些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知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小朋友要懂得尊敬老人,愿意为老人献爱心。
3、提前与敬老院做好联系,做好场地、老人的安排工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带好小书包、水果、祝福的话。
2、老师:录音机、照相机、餐巾纸、垃圾袋等。
3、安全准备:活动前培养幼儿外出安全规则。
活动流程:
一、8:30—9:00准备外出活动需用品,对幼儿进行安全规则教育
二、9:00—9:20从幼儿园出发,到xx敬老院。
三、敬老院参观,与老人交流,了解老人,亲近老人。
师:“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爷爷、奶奶的节日,今天我们和桥中心幼儿园的全体中班组小朋友提前来和你们过这个重阳节,现在我们小朋友们一起送上好听的话: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重阳节快乐!”
四、“集体大联欢”幼儿表演环节。
师:“我们小朋友上幼儿园也有很长时间了,也学会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和爷爷、奶奶们共同庆祝“重阳节”,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节目给爷爷、奶奶们看,好吗?”
歌表演《小小一粒沙》
歌表演《请、谢谢、您好》
韵律操《小猫操》
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
律动表演《我是最棒的》
五、感恩真情送温情: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捏捏腿,说些贴心的话、祝福的话、给爷爷、奶奶送水果。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都很辛苦,现在年纪大了更需要关心,小朋友们现在你就可以去给爷爷、奶奶捏捏腿、捶捶背,让他们放松一下了,在这个时候小朋友们还可以和爷爷奶奶说说悄悄话呢,去吧,孩子们,找一个爷爷或奶奶,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腿。”
六、和老人拍照留念,和爷爷、奶奶再见。
师:“欢乐的时光总那么短暂,今天的活动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小朋友和爷爷、奶奶们再见吧!”
七、10:00返回幼儿园,活动结束。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知道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学习如何帮助老人。
3.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课前和幼儿园的爷爷奶奶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他们请来。
4.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
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登高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做诗来纪念。
2.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3.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教师讲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4.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给老人送礼物等)
6.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爱老活动
1.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是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节日,在过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可以给老人买许多东西,和他们一块过节。我们这里的爷爷奶奶们天天为我们做菜做饭很辛苦,我们一起来孝敬一下他们吧。
2.给老人送礼物,并对老人说句祝福的话。
3.请小朋友一起跟爷爷奶奶们合影留念,活动在《常回家看看》乐曲声中结束。
(四)延伸活动
1.取得家长配合,让家长和幼儿一块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礼物,表达孝心。
2.在家中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反思
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4
活动目的:
体验与老人同过节的快乐,培养幼儿关心老人的情感,增进艺术表现能力,学习运用学过的技能,合理地安排画面,画出爷爷奶奶的形象。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排练表演的节目,请爷爷奶奶来园参加活动,幼儿自备自己制作的小礼物,纸笔幼儿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节日引题。
以“今天是重阳节”为话题,引发幼儿关注老人、开展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与爷爷奶奶过节要准备什么?
教师总结,如带上小礼物,准备好表演的节目等,会说关心和祝福的话语。
2、启发幼儿与老人们交谈,了解老人的生活。
3、举办联欢会。
①、请爷爷奶奶讲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②、组织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爷爷奶奶。
③、鼓励幼儿为爷爷奶奶表演歌舞。
4、绘画活动:我为爷爷奶奶画张相。
引导幼儿合理布局画面,可以画出爷爷奶奶的模样,自己来打扮爷爷奶
奶,也可以把爷爷奶奶的工作或干家务的情况画成连环画。帮助能力差的幼
儿构思画面。
5、活动延伸:
①、鼓励幼儿回家为爷爷奶奶做件事,如捶背、讲故事等。
②、请幼儿和家长协商,全家人陪老人一同看戏、郊游等,满足老人的心愿。
小知识: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懂得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2、品尝重阳糕,体会香、甜、糯的特色。
3、学习团、压的技能,乐意参加手工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懂得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2、活动难点:学习团、压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1、重阳糕切成小块放在小盘子里。
2、欢快、喜庆的民间音乐。
3、橡皮泥若干。
4、活动前幼儿把手洗干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重阳糕)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些什么?
2、介绍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师: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要做重阳糕,吃重阳糕。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就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对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有礼貌。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让幼儿说说在家是怎样关心爷爷奶奶的?
4、引导幼儿对爷爷奶奶说一句祝贺的话。
(二)品尝重阳糕,感受重阳糕香、甜、糯的特色。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重阳糕。
2、播放音乐,幼儿品尝重阳糕。
3、提醒幼儿注意:尝的时候,要慢慢地嚼,品一品是什么味道?尝完后把牙签放在盘子里。
4、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吃了重阳糕,你知道重阳糕是用什么做的吗?重阳糕 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重阳糕是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
(三)制作重阳糕。
1、重阳糕真好吃,小朋友想自己做吗?
2、老师示范做重阳糕。
3、幼儿用橡皮泥制作重阳糕。
(四)结束。
小朋友们,你们都会做重阳糕了,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做一个真的重阳糕送给爷爷、 奶奶,好吗?
五、教学延伸:
通过家校通让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制作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培养幼儿尊敬长辈、老人的良好品德。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它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各地的水果市场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水果,且取材方便,它的种类很多,比如:苹果、香蕉、梨子、橘子等。根据小朋友的这个兴趣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开心果园》。在活动中幼儿在“参观果园”情境中了解一些常见水果的外部特征。
托班的幼儿初步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他们的分类主要是按物体明显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本次活动中幼儿在“摘一摘,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装一装,玩一玩”的过程中学习根据水果颜色的不同进行匹配。
活动目标:
1、学说短句“……水果是……颜色的”。
2、能正确区分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匹配。
3、积极参加集体游戏,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物质材料准备:一幅大树的背景图、红苹果、黄香蕉、绿梨子若干,红、黄、绿三辆小货车。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学说短句“……水果是……颜色的”。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来到了一个美羊羊种的果园,瞧!果园里面结满了许多的果子,谁来说说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学说:苹果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梨子是绿色的。
二、运输水果,学习根据水果颜色的不同进行匹配。
(一)摘一摘,说一说,再次认知水果颜色。
师:美羊羊想这么多水果我怎么摘呀,请小朋友来帮帮我,好吗?请每个小朋友摘一个水果,摘好了的小朋友去告诉你的好朋友,你摘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看一看,比一比,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掌握毛笔的握笔姿势,学习用墨汁、颜料画小蝌蚪及相关景物。
2、让幼儿获得初步的中国画知识,了解文房四宝等材料,使幼儿热爱中国画,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3、培养幼儿表现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并逐步提高绘画创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笔、墨、纸、砚,毛笔若干,墨汁,清水,绿色颜料,宣纸、报纸。
2、电视、dvd、u盘。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安静,以谜语《小蝌蚪》引出课题,并用毛笔画出小蝌蚪,激发幼儿兴趣。
2、出示笔、墨、纸、砚,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画的作画工具,欣赏一些中国画,感受国画的魅力。
3、了解毛笔的结构,学习毛笔的握笔姿势。
4、教师示范讲解画出小蝌蚪及水草,然后用绿色颜料涂满画纸。注意:用墨不能太多,小蝌蚪的尾巴一定要细细的,弯弯的;涂色的毛笔和画蝌蚪的毛笔不能弄混了。
5、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
6、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学小蝌蚪游来游去找妈妈。
活动反思:
1、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国画的魅力,认识国画的作画工具,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幼儿初步学习使用毛笔和墨汁颜料进行绘画,能够大胆完成作业,大部分幼儿作业效果好。
3、由于幼儿初步接触国画技法,不能较好的运用墨汁,出现太燥或太湿的情况,以后可以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