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使课堂更加有条不紊,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我们需要认真写好教案,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身边的环境日益的被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面临这一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净化空气以迫在眉睫,为了子孙后代能有个干净、清新的环境,我们应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好的空气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更希望大人们能给孩子做个榜样。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兴趣。
3、尝试自己动手感知空气的特点及它的存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无色、无味、没有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特点。
活动准备
塑料袋、气球、蜡烛、打火机、透明玻璃杯、盆和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谜语导入:我们身边有一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没有颜色。但是,谁也离不开它。(空气)
二、基本环节
1、感知空气的特点:
(1)请小朋友摸摸空气;闻一闻;抓一抓。你能看见吗?能闻到吗?
(2)老师演示用塑料袋抓到了空气。幼儿动手操作游戏:抓空气。
(3)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抓不到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的存在:
(1)拿起一个气球,然后吹起来。问:为什么气球变大了?然后对着幼儿轻轻松开,问幼儿:感觉到了吗?
(2)幼儿自己结伴做游戏,感知空气的存在。
(3)请两个幼儿把吹起的气球的口捏住,然后放到水盆里轻轻地松手,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小泡泡)为什么有泡泡呢?其他幼儿轮流操作。
三、结束环节:
1、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扣上,然后观察发现: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空气了)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2、小结:(延伸环节)
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空气呢?(幼儿讨论)空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让我们生存,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它,不然我们的就生存不了了。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如果这堂课再让我上一次,我会在后半部分增加一些图片,增强幼儿保护空气的意识。那样,也许效果会更好吧!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玻璃杯、玻璃缸;
2、毛巾一条;
3、背景音乐;
4、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好玩的空气》通过看得见的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亲子体验空气力量的存在。为了能有序的进行活动,我在活动场地安排上进行了调整,设为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利用场地的标记让幼儿熟知游戏规则,能有序的、有目的的进行探索。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我通过设计的三个游戏环节,帮助幼儿发现,感知空气力量的存在。在幼儿自主的探究中,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秘密。从活动现场来看,我觉得游戏环节还是有点凌乱,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教师的语言还要更加游戏化、情景化,带领孩子们玩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乐于猜想的习惯。
3.对实验结果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2.材料准备:装有水的水盆,空矿泉水瓶,锥子,吸管,纸片,平口的玻璃杯,氢气球,画有表格的记录单,报纸,真空吸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装满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个游戏,如果把它的瓶盖打开,放到装满水的水盆里,猜猜我肚子里的水会怎样?小朋友们记得要在记录单上写上结果哦。
二、探索活动
1.幼儿分组实验操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水流出来的方法,师引导幼儿,空气宝宝可以帮助你们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锥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水流出来的方法。
师引导幼儿小结:当空气宝宝进到瓶子里,水就会被空气宝宝挤出来,空气宝宝,力量很大。
3.师:看,老师这还有一杯满满的水,把瓶子倒过来用一张纸盖住杯口,水会流出来吗?请幼儿猜猜,并做记录。
4.幼儿分组试试,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力量。
师引导幼儿小结: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水流不出来了。
5.师:老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把报纸放到杯子里 ,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湿了。
6.幼儿分组探索,讨论尝试,交流结果。
7.师小结:当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由于空气宝宝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三、分享交流
空气宝宝的力量真大,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水流出来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水挤出来的,第二个实验水没流出来是因为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第三个探索,孩子们发现由于空气宝宝占满了杯子,水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四、活动延伸
出示真空吸盘,让幼儿讨论它为什么会吸到光滑的墙面上。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与动物都不能离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纸 纸卷筒 盆 泡泡液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魔术形式引入主题
师:魔术表演
老师把一张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可以轻轻跑,可以随意摆动胳膊,纸不落地。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每人一张纸,让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不能让纸落地。
让幼儿说一说谁的手掌吸住了纸,是怎么做到的?
幼儿:把纸直接放在手掌上,跑起来
2、师: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吸在手上的?
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转起来、摆动手臂
3、为什么转呀转,跑呀跑……纸就不落地了呢?
幼儿:空气阻力……
4、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幼儿:跑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也动起来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
5、克里克里解答:
把纸放在手掌上不动,手上的纸就会掉下来,当我们的手掌挥动起来的时候,空气宝宝也会运动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手掌上,所以纸就牢牢的吸附在手掌上了。
6、另一老师吹出泡泡,让幼儿手掌吸纸去接泡泡,看谁接的泡泡多?(放音乐)
7、师:刚才我们接的泡泡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
8、师:泡泡里面的空气是怎样进去的呢?
幼儿:用嘴巴吹进去的
三:出示泡泡液、直筒
(1)师:直筒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
师:我们怎么感觉直筒里有空气呢?(幼儿伸出手,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让幼儿感受一下。)
(2)让幼儿手里拿一张纸,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看幼儿手中的纸会有什么变化?(纸会动起来)
四:动手操作(放音乐)
几个小朋友一组围在桌子边,桌子上有一个小盆,里面盛有泡泡液,每个小朋友一个圆筒,用嘴巴去吹泡泡液,吹出泡泡。
师:不能用嘴巴和鼻子吹,看哪个幼儿能变出泡泡?
师: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纸卷筒吹出大大的泡泡的?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到泡泡液以后,把纸卷筒倒过来放在盆里。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用手掌去拍另一端。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轻轻的向相反的方向甩纸卷筒,会看到一串得泡泡。
师:为什么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倒过来之后,另一端会出现泡泡?
克里克里解答:纸卷筒的一端蘸上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进水里,这时纸卷筒向下压,水宝宝们进入纸卷筒内,纸卷筒里的空气宝宝们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触动了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五:老师和幼儿一起用身体来表演:身体压泡泡
我是小小纸卷筒(蹲着转一端),我的肚子装着空气(站起来,两只手拍拍肚子),我是水宝宝,我来啦,我来啦(蹲下,慢慢起立),我是空气宝宝,谁在挤我呀?真讨厌,真讨厌(两手合并,左右摆动)。是我呀,是我呀,我是水宝宝(慢慢蹲下)。
为什么挤我呀?为什么挤我呀?(两手合并,左右摆动,蹲下)嘿嘿,这可是一个秘密,待会你就知道啦,好吧,我还是自己找答案吧!咚——泡泡宝宝出现啦,我是泡泡宝宝,我出生啦(挺挺肚子,两手在肚子前做圆形状,摆动)。哇,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半蹲,转一圈)
六:活动延伸
今天通过做小实验,玩手掌吸纸,直筒压泡泡,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空气受挤压也会产生压力。
让幼儿课外体验把纸卷筒的一端堵上或放在沙子里会怎么样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篇5
目标:
1、培养观察思考能力,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萌发环保意识。
准备:
幼儿分2组,每人一个纸盒(里面抹一层雪花膏)、显微镜
过程:
一)分组活动
幼儿分成2组,分别在校外马路上、园内小公园进行活动:
1、打开小盒子。
2、引导幼儿感受这个地方空气是怎样的?让人觉得怎么样?
3、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植物等的状况。
二)观察分析、交流
1、你喜欢你去的地方吗?那里的空气让你觉得怎么样?
2、观察比较:
1)用眼睛看看2组幼儿小盒子里的雪花膏的变化。
2)用显微镜看看,那些灰尘、小黑点是怎么样的。
3、分析、讨论
1)为什么在马路上的雪花膏变灰了、有黑点了?
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三)讨论
你喜欢哪里的空气?
怎样使空气保持干净、清新?
设计意图:
空气无所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认识空气》是大班经常进行的一个课题内容,在很多的活动中,教师都把空气的性质空气的重要性放在突出的位置。我所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小实验,直面的感知比较、了解空气污染的状况,激发幼儿去形成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意识,产生观察、比较、思考的自觉行为,并且渗透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气球、吸管、小杯子、塑料袋与幼儿人数相等。
2、鱼缸里养一条活鱼、土块儿、三只短蜡烛、火柴、两个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抹布一块、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引入
1、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 摸不到,没有颜色和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二、找空气
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请幼儿把瘦气球变成胖气球,往里吹气,气球吹鼓后问:“气球里面有什么?”让胖气球减肥变瘦气球,将吹鼓的气球口放开,请幼儿观察发生的情况(空气跑掉了,气球变瘦了)。
2、请幼儿用塑料管往水里吹气,有气泡产生。说明人体有空气。
3、 师:今天老师再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认真看老师手里的塑料袋会变出一个什么秘密来?请看塑料袋怎么样了?(鼓起来了)谁能告诉我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空气)请幼儿用手摸一摸。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发现哪里有空气呢?(气球、杯子、水、塑料袋。)
师:那就是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 3f
三、感知活动:空气的特征。
师:我们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1、请幼儿看一看杯子里的空气,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看见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看不见的。
2、请幼儿摸一摸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摸着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摸不着的。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空气了,谁能告诉我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四、空气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了l
3、那么空气有什么用途呢?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点儿憋气,很难受。)为什么?(不能呼吸到空气。)
得出结论: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
(二)空气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实验:
教师点燃三支蜡烛,用大小不同两个玻璃杯同时罩住两支蜡烛,一支蜡烛不罩,看看有什么变化?(盖上小杯子的最先熄灭,盖上大一点杯子的再灭,不盖的一直燃烧。)
师:你看蜡烛怎么样了?为什么灭了呢?(空气进不去,蜡烛就灭了。)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信息:那些物品是利用空气原理制成的。(如:救生圈、风筝、轮胎等。)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到处都存在的认识。
【活动反思】
通过实验和操作,孩子们掌握了空气的特征和用途,同时孩子们也喜欢上了科学小实验,特别是纸放进水里不湿的实验,孩子们反复做了几遍,才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只是在观察土块里有空气时,通过投影仪看的不太清楚,如果让孩子们座次摆成半圆形,做实验时离孩子近一点效果会更好些。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知道新鲜的空气是没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的。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空气充满我们的空间,空气无所不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二、活动准备:塑料袋、
三、教学活动:
1、回忆故事《空气空气你在哪儿?》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动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气.------证明:我们周围到处都充满了空气.
四、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合作探索、操作实验、能积极探索空瓶吞蛋和瓶子吹气球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能主动探寻,敢于推测,并乐于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积极探索空瓶吞蛋和瓶子吹气球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难点:理解空气的压强原理
活动准备
1、《西游记》片段,空气宝宝图片,气球,一个已有蛋的瓶子
2、煮熟了的剥好皮的鹌鹑蛋若干、饮料瓶、足量的热水,带冰的冷水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画片和蛋宝宝,导入空瓶吞蛋,引起兴趣。
师:《西游记》中孙悟空用什么方法打败的金角大王呢?
幼:用一个神奇的瓶子把坏人吸入瓶中。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瓶子,她是蛋宝宝的家,看!蛋妈妈在家里等着他呢,可是蛋宝宝太胖了回不了家,帮帮他怎样安全的回到家呢?
师:刚才蛋妈妈告诉老师秘密,要找冒着仙气的水来把房子泡一下,再把蛋宝宝放到门口自己就会进去了。我们现在来试试
(二)教师演示空瓶吞蛋完整过程,幼儿仔细观察。
引导幼儿大胆设想。
师:刚才蛋妈妈偷偷的告诉老师,其实这个冒着仙气的水就是我们平时喝的热水,小朋友们来猜猜瓶子为什么放到热水里蛋宝宝就自己进入瓶子里呢?
(三)鼓励幼儿根据推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索,教师总结热胀冷缩原理。
(1)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提醒幼儿安全问题热水不要烫到)
师:现在蛋宝宝的朋友们也来了,请小朋友们也帮助他们安全的回到家里,注意冒着仙气的`水是很烫的不要洒
(2)实验中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
“放到热水的时候瓶子是不是很热?拿出来之后是不是没有刚才热水中的时候热?”
(3)请成功地将蛋吸入瓶中的一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及操作过程
幼:把空瓶子放入热水中一会后,迅速把瓶盖拧下来放上蛋,蛋被吸入。
(4)展示空气宝宝图片归纳总结热胀冷缩现象
刚才,蛋妈妈告诉了老师这个小秘密。原来,空气宝宝有一个很大的本领,热的时候会变胖,冷的时候会变瘦,叫做“热胀冷缩”。一开始,瓶子里和外面的空气宝宝温度一样所以一样大,用热水加热后,瓶子里的空气宝宝会变胖。当瓶子冷了后,瓶子里的空气宝宝变瘦,瓶子里有更多的空间所以外面的空气宝宝想再进来,蛋被挤进瓶里了。这就是空气宝宝的大本领让蛋宝宝成功的回家了。
(四)引导幼儿运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来分组探索用瓶子吹气球
1、教师参与幼儿探索并强调安全。
2、请操作成功的小组分享操作过程和阐述理由
幼:瓶子加热后空气宝宝变胖,就把气球撑起来了
3、师:那怎么样才能用瓶子把气球熄灭呢?幼儿尝试
4、请操作成功的小组分享操作过程和阐述理由
幼:瓶子冷了后空气宝宝变瘦,空气宝宝就变小了,气球就瘪了
(五)带领幼儿复习并寻找生活中的热胀冷缩
师:空气宝宝的大本领,热的时候会变胖,冷了会变瘦,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师总结:自行车夏季容易爆胎,鸡蛋在热水中烫下会容易剥皮,罐头用热水热下容易开瓶等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最明显的特点是围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探究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却难以直观生动的向幼儿展现这一抽象概念。本次活动用充满童趣、幼儿易懂的语言和采用“先扶着走—边扶边放—完全放手”直观的教学策略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验过程中,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在失败中找原因解决问题。但教师要注意一定把握好热水的温度和提醒幼儿安全。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