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写好教案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实用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工具,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下面是就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优秀课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优秀课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济南的冬天》。老师从课文中找了四个词语:响晴、温晴、奇迹、宝地。这当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5分钟,并划出你认为能证明自己看法的句子,适当做批注。如果有不会读的词语,请举手提问。
二、美文美说,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词语,并阐述理由。
2.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本课的'景物描写又是如何围绕这一特点展开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二段。
(以第二段为范例,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其他段落的景物描写)
过渡: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美不美?美。他是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之美?
(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既准确生动的语言)
同学们总结的很到位,你们写作文也要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多用修辞,雕琢语言。
三、美文美读
3.俗话说,美文不厌百回读。老师也非常喜欢读这篇文章,想和同学们比比谁更能读出课文的美,好不好?老师占个先手,范读第三节,请同学们来点评。
(通过朗读,提示学生认知“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正是充满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才能写出如此文质皆美、情深意厚的文章。)
4.1930年,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老舍从新加坡回国,来到济南。在这里,他度过了四年自由、温馨、安定的时光,他的第一个孩子就取名“舒济”。可见,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济南的脉脉温情。黑板上的这四个比喻,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同学们,老师说的对不对?除了这四句,还有没有其他句子展现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与赞美?
四、美文美结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如诗如画,充满温情。在老舍的笔下,一草一木都是有灵且美的。山水如有意,引我为知己。大师用他那生花妙笔告诉我们,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除了紧扣特点,巧遣词句,更重要的是要有温润而感性的心。
今天,我们走过了一个温晴的冬天,参观了一座温情的城市,结识了一位温润的作家,是不是收获满满呢?好,那就将你的收获化为文字吧。课后,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三节,写一写窗外这连绵的秋雨吧。
优秀课教案篇2
本月我们的教学主题是《我的祖国叫中国》,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域风貌,知道中国地大物博,让幼儿深深地了解中国多彩的文化艺术。那么在本次的美术活动《京剧脸谱》中,教学目标是为:欣赏并认识典型的京剧花脸脸谱,初步了解脸谱颜色代表的意义;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在本次的美术活动中,京剧脸谱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能够充分的吸引住孩子,激发其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特点,我采用了图片法,通过欣赏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京剧艺术魅力,使幼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对京剧艺术和脸谱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京剧脸谱的特征也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出示了各种各样的脸谱图片,引导幼儿看一看,京剧脸谱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画你会怎么样画?接下来再引导幼儿对脸谱的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讨论,大部分幼儿只能观察到脸谱上只有几个不同的形状、线条与颜色。为了让幼儿更能形象地了解脸谱的特征,为接下来为了操作作铺垫。我将一幅脸谱图沿着中心线对折,很快幼儿就发现了左右对称的特点。这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中,我发现我们班幼儿在绘画时模仿力太强,每个小朋友都只模仿画跟教师一样的范画,在教学目标中显示是让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那么通过幼儿的操作来观看发现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而且发现我们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力强的幼儿能自主完成自己的作品,能力弱的幼儿半天都不知道画了什么。因此在今后的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并异进行不同程度的绘画内容。同时我们也要多培养、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
优秀课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画正面、侧面人物的简单动态。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有关内容。
3、感受节日快乐的气氛。
二、活动准备:
1、有过提灯笼过节及布置节日环境的经验。
2、范画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元旦那天开不开心啊?很快就要过农历新年了,我们以前每次过节都把教室布置的很漂亮?有什么来布置呢?(彩带,灯笼……)小朋友都很开心,都在欣赏我们布置的环境。今天我们来把开心的时刻留下来,把它画下来,好吗?
2、出示范画。
教师:那让我们来看一下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幼儿:小朋友都很开心,都在欣赏我们布置的环境。有的提着灯笼,有的在欣赏彩带……
3、巩固正面人物作画的方法:先画一个圆圆的头,接着把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画出来;再画他的身体,先画手,再画脚。
巩固侧面任务作画的方法:先画一个椭圆形的头,接着画上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再画他的身体,然后画手和脚。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画画看,把你们过新年里做事情画下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有关内容。
四、作品评析。
(1)幼儿自评。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说说看,你们觉得自己的画那里画得最好。
(2)教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你觉得谁的画画得最好。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3)教师评画。
优秀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操作,感知8以内的数量。
2、体验数学活动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兔子开铺子”的材料、8筐水果、大果篮3个。
2.学具:果篮(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自制的水果、小火车(写有2–4数字的车厢3节)
活动过程:
1.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一次,小兔子的铺子里进了哪些货物吗?
(2)师:铺子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3)师:东西全卖完了,怎么办?
2.进货。
(1)师:小兔子想在它的铺子里进一些新鲜的水果,你们最近吃过哪些水果呢?
(2)幼儿回忆生活经验,教师依次出示8篮水果。
(3)师:小兔子在买水果的时,还买了一批水果篮,你们看……
3.装水果。
(1)幼儿观察水果篮,发现每个果篮上的卡片都不一样。
(2)幼儿根据果篮上的卡片装一篮水果。
(3)幼儿介绍自己的装的一篮水果。
(4)幼儿间互相检查一篮水果的数量。
4.运果篮。
(1)幼儿把果篮送到对应的火车车厢里。
(2)清点每节车厢的果篮。
本活动的目标制定较合理、可行性强,能在小朋友的已有经验基础上,注重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将已有经验进一步提升。环节的设置生动有趣,能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愉快情感。教师的教态十分亲切,要问我本次活动中什么让你印象深刻,我想,应该是老师的笑容吧。
优秀课教案篇5
目的:
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特别是减少支撑脚的中蹬地时间,提高跑速。
准备:
在沙沆前30画一终点线,备发令旗、足球、跑表。将游戏者2人一小组,分组比赛。第一组的2名游戏者先到沙坑旁准备。本游戏需发令员1名、计时员2名(学生帮助计时)。
游戏方法:
当裁判发出“预备”口令后,两游戏者各站在沙坑沿上,两腿弯曲,两臂后摆预备。当再发出“跑”的'口令后开始计时,游戏者两腿蹬伸,同时两臂前摆,在空中收腹举腿落入沙坑内,然后迅速向前跑出沙坑,直至冲过30米终点线,并将一球踢出,踢球瞬间停表。以计成绩排列名次。
规则:
1.成绩计取1/10秒。
2.随口令跳出为抢跳,判犯规。
3.立定跳远远度要求在1米以上。
注意事项:
1.听口令时,注意力要集中。
2.两脚着地后迅速从沙坑中跑出,减少支撑时间。
3.上肢要配合下肢动作。
游戏目的:
发展儿童灵活性。
准备工作:
在场地上画两个直径为10米的圆圈。
游戏的进行:
教师可将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两上圆圈内,每组选出两名抓人者。游戏开始,抓人者需用一只手捏住自己鼻子,另一只手臂从这只手臂与鼻子形成的圆圈中伸过去抓人(图1),其他儿童在圆圈内躲闪、奔逃,如果被抓住则与抓人者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
1、抓人者在拍别人时,应保持手捏住鼻子(不要捏得太紧),否则无效。
2、被抓者不得跑出圆圈,否则算被抓到。
教法建议:
1、此游戏可改为跛子抓人,抓人者需用一只手抓住自己的裤脚。
2、可根据参加游戏人数的多少和儿童的能力,适当增、减抓人者。
优秀课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一、知识点回顾
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
2、样本1、2、3、0、1的平均数与中位数之和等于___.
3、一组数据5,-2,3,x,3,-2,若每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4、数据1,6,3,9,8的极差是
5、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二、专题练习
1、方程思想:
例:某次考试a、b、c、d、e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62分,若学生a除外,其余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0分,那么学生a的得分是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可以用统计学知识和方程组相结合来解决。
同类题连接:一班级组织一批学生去春游,预计共需费用120元,后来又有2人参加进来,总费用不变,于是每人可以少分摊3元,设原来参加春游的学生x人。可列方程:
2、分类讨论法:
例:汶川大地震牵动每个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位衢州籍在外打工人员也捐款献爱心。已知5人平均捐款560元(每人捐款数额均为百元的整数倍),捐款数额最少的也捐了200元,最多的(只有1人)捐了800元,其中一人捐600元,600元恰好是5人捐款数额的中位数,那么其余两人的捐款数额分别是___________;
点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满足的条件。
同类题连接:数据-1 , 3 , 0 , x的极差是5 ,则x =_____.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某班50人右眼视力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视力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2 1.5
人数2 2 2 3 3 4 5 6 7 11 5
求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4、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5次,各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5 8 8 9 10
乙:9 6 10 5 10
(1)分别计算每人的平均成绩;
(2)求出每组数据的方差;
(3)谁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
三、知识点回顾
1、平均数:
练习: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
2、中位数和众数
练习:1.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2.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3.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
得分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人数2 3 6 14 15 5 4 1
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3.极差和方差
练习:1.一组数据x 、x …x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的极差是( )
a. 8 b.16 c.9 d.17
2.如果样本方差,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样本容量为.
四、自主探究
1、已知:1、2、3、4、5、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方差是2.
则:101、102、103、104、105、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2、4、6、8、10、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2、应用上面的规律填空:
若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m,方差为w。
(1)n个新数据x1+100,x2+100, …… xn+100的平均数是,方差为。
(2)n个新数据5x1,5x2, ……5xn的平均数,方差为。
五、学后反思:
xxx
优秀课教案篇7
材料准备:
不同材质的纸张(硬卡纸和包装纸)、积木
制作方法:
用折、卷等方法将纸做成不同的桥面,两端各摞相同数量的积木做桥墩。
实验操作:
在桥墩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用相同材质的纸(硬卡纸〉做成不同的桥面,在上面码放积木,看哪种桥面的承重力大。
在桥墩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用不同材质的纸(硬卡纸和包装纸)做成相同的桥面,在上面码放积木,看哪种桥面的承重力大。
在桥面材质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桥墩之间的距离,观察桥面承重力的变化。
教师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尽可能制作多种形状的桥面,反复实验。
引导幼儿探索桥面承重力的大小与桥面材质、形状、桥墩距离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桥面不变,改变桥墩的材质、粗细、高矮、形状等进行实验。
引导幼儿制作纸桌、纸凳等进行游戏。
用各种材料做桥面(海绵、吹塑板、塑料板等),比较其承重力的不同。
科学小知识
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纸张受力时的弯矩。穹矩即纸张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的点之间的距离。育矩越大,纸张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直接把重物放在纸上,則纸的受
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点几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弯矩小,所承受的力就最小。把重物放在竖直的纸卷上,纸的弯矩较大,因此承受的力较大。
优秀课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 说课律动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