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注重情感教育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教案的有条理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1. 贴绒原片(红色6个,蓝色7个),1—10数卡一套。
2. 每人胶粒若干,《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 初步了解单双数。
(1)将6个红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双数。
提问:6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2)将7个蓝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单数。
提问:7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3)小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两个两个的分,分到最后一个都不剩的是双数,分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
2. 幼儿操作。
(1)操作游戏:分片片。
请幼儿先数数盘子里有几颗豆子,然后将豆子两个两个的分,反倒最后看看有没有剩下的,剩几个?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3.做《幼儿画册》。
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1、交流:一分钟有多长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滴答滴答当当当,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面钟请小朋友看一看钟上有什么?
幼:有数字,还有针师:有几根针?
幼:3根针师:这3艮针分别有不同的名字,最粗的是时针。最长的,有点粗的教分针。短的叫秒针。秒针从12走一圈就走了一分钟。那一分钟有多长,我们请秒针走一圈,我们静静的等一等。
2、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师:小朋友一分钟到了,你觉得一分钟时间长吗?
幼1:我觉得一分钟有点长幼2?:我觉得的一分钟有点短总结:一分钟其实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呢?
幼1:我能在一分钟时间里我能折5个纸船。
幼2:我能在一分钟时间里写10个字。
师:小朋友你们是个能干的孩子,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很多事,那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串珠要请小朋友帮忙穿一下,要请小朋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看一看你能穿几个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动手,老师说停大家就要停下来。你们听明白了吗?
(每张桌子上放一珠)幼儿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时间到,请小朋友数一数你穿了几颗珠子并把它,记操作纸上,记录在操作纸上。(老师请小朋友,开火车来说一说。)师:小朋友,谁穿的最多?谁穿的最少?
师: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有的小朋友穿的多,有的小朋友穿的少?
幼1:有的小朋友,没有找到串珠的孔。
幼2:有的小朋友一边做事一边玩。
幼3:有的小朋友穿的快,有的小朋友穿的慢。
师总结:小朋友讲的真好,在同样的时间里,大家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做事情认真,掌握了串珠的,你就会比别的小朋友穿的多一些。那么,小朋友你还想再试一次吗?
幼:想师:还是一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这次你能穿几个?能比第一次穿的多一点吗?(全体幼儿进行操作)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一数你穿了几颗,并把它记录在操作纸上。(幼儿进行记录)师:谁来说一说。你这次穿了几颗?你第一次穿的多还是第二次穿得多?为什么?
幼:因为第二次我找到了找到了方法,加快了速度。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多。
师:对了,只要我们小朋友,在做事情的时候,找到方法,加快速度,你就能比别的小朋友快。
师:刚才小朋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了一件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3件事,你们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幼:想师:第一件事,你们要穿5颗珠子。
第二件事,要用筷子夹8颗弹珠第三件事,要套8个回形针。(一个一个串连起来)看一看那位小朋友能在3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的事。,在做事情的时候,先想一想你要先做什么?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动手。(幼儿在老师的指令下开始操作)师:时间到,3件事全部完成的小朋友请举手。
师:你来说一说,为什么你能完成了3件事?
幼:因为我,速度快,不和别的小朋友讲话。
师:你真棒。老师希望所有的小朋友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师:我们小朋友在一分钟时间了可以穿5个珠珠,夹8个弹珠、套8个回形针,那大人在一分钟时间里可以做什么事呢?老师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播放ppt)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
●一分钟人能踢毽子100多个。
●一分钟人能包30个大馄饨。
师: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活动反思:
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小百科: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一分钟等于60秒钟。
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学会根据图形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3、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卡片。
2、分类板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1、以“图形宝宝出来玩”为题引入活动,复习已学过的图形。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啊,图形宝宝们都想出来活动活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都有哪几个宝宝出来玩了呢?(有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
2、观察图形材料,进行游戏。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他们什么是一样的?把一样的宝宝放到同一个圆圈里,代表他们是一家,并给图形宝宝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xx颜色的`xx宝宝)
幼儿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特点分类的。
活动延伸:
摆到区域中让幼儿巩固图形的特点。
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2、探索将同一形状的图形用不同的方法四等分,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绳子每人一根;各色正方形若干;剪刀每人一份。
2、正方形不同方法四等分图示卡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
(1)师出示一根绳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我们来学魔术师变魔术,好吗?变什么呢?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2)幼儿操作变魔术,师观察。要求由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
(3)说说你是怎样变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个别)
(4)小结:把一个整体分成一样的四份,就是四等分。
2、教师提供一张正方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1)幼儿操作,师观察。
(2)幼儿反馈尝试结果,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示卡。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四份是一样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3)小结。
3、再次尝试,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不同方法。
(1)师:“老师这里为你们准备了多个正方形,请你们再来试试,想办法分一分,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哦!”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鼓励幼儿探索正方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3)幼儿交流自己的不同方法,师和其他幼儿验证。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的。怎样证明这四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图形分成了一样大四份?”
——是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正方形的四等分图示卡。
4、延伸活动:
(1)师:你们平时在什么时候可以用到这种方法?(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如:分蛋糕、火腿肠、饮料等。)
(2)老师布置一个任务:你回家试试用四等分的方法分一分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对一组物体进行多角度分类。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两色圆形、正方形的物体,白纸、蜡笔、水笔
活动过程:
1.向幼儿展示分类表并将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形状放进了一个大的框框里。
2.请幼儿 先按照颜色分类,将红色的放在一起,黄色的放在一起。
3.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后,指着红色的这一边,请幼儿再继续按形状进行分类。
4.引导幼儿按颜色与形状进行描述,如红色的时正方形,黄色的圆形等等。
5.继续让幼儿按大小将物体进行分类。
6.拿出白纸,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笔和颜色画出各种形状的东西。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本活动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在活动种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提出不同要求,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个人能力在原水平上有显著提高。通过此活动,对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
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3.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
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1)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3.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4.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4)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大班语言教案6篇
★ 大班笋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