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教案模板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一份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时间,教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房子的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房子的教案模板6篇

房子的教案篇1

目标1:喜欢听故事,理解其中的内容。

目标2:乐意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能够将重复对白进行复述;目标3:喜欢模仿艺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

准备:《金色的房子》课件,小羊、小鸟、小狗、小猴头饰。

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提问,并引导幼儿讨论、分享交流见过的房子的样子。

小朋友们谁能说一说你家里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呀?(平房、楼房)。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金色的房子》。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金色的`房子》。

提问:(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3)金色的房子什么样?

三、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及情节线索。

1、引导幼儿分段欣赏故事:(从开头。。。。。。它们一起唱歌、跳舞)

提问:(1)故事里都有谁夸小姑娘的房子?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2)它们是怎样夸小姑娘房子的?

(3)小姑娘听了小动物们的夸奖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第二段:(从快到中午了。。。。。。多神气)

提问:(1)小动物想做什么?它们是怎么说的?

(2)小姑娘为什么不愿意让他们进房子里玩?

(3)小姑娘不让小动物进金色的房子玩,最后她开心吗,为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故事的原话回答问题。

小结:原来一个人在家是那么的没劲,和朋友在一起才会快乐。

3、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第三段:(从小姑娘悄悄。。。。。。到完)

提问:(1)小姑娘最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愿意小动物到她家玩?

(2)大家一起玩?小姑娘的心情怎么样?

三、教师请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并尝试复述故事里的主要对话。

教师请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戴上头饰,分组表演小动物们与小姑娘的对话。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重复的对白。

总结:小姑娘和小动物们一起在金色的房子里玩得多开心呀,只有懂得和朋友们分享,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我们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在分享中收获快乐。

房子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读懂图意,并能大胆地表达,学说故事的词语。

理解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26页、木偶。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读懂图意,并能大胆地表达,学说故事中的词语。

2.活动难点:理解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3.指导要点:通过木偶表演了解故事内容,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动物表情的变化观察图片,理解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活动过程

1.观看木偶表演,完整地欣赏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问:南瓜房子是谁的家?

晚上刮大风、下大雨,有谁到南瓜房子里躲雨。

2.观察图片,理解图意。

结合图片讲述学说故事中的词语。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南瓜房子和小老鼠。(学习词语:很大很大、很小很小)

教师小结:菜园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南瓜,大南瓜里住着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状况和青蛙的表情。

提问:下大雨了,青蛙对小老鼠说什么?(“不好啦,不好啦,南瓜房子被大水冲到了河里”。鸡

妈妈和鸡宝宝的家也被大水冲走了。)

听了青蛙的的话小老鼠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晚上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青蛙对小老鼠说“不好啦,不好啦,南瓜房子被大水冲

到了河里”。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家也被大水冲走了,鸡妈妈大声喊道:“救命啊,救命啊,谁来救

救我们。”小老鼠听到了打开大门叫:“快进来,快进来。”

(3)出示图三,引导幼儿观察鸡妈妈的表情。

提问:鸡妈妈在做什么?

小老鼠在做什么?(打开门,请小鸡们进来。)

教师小结:鸡妈妈小心翼翼地护送小鸡过桥,鸡宝宝们一个接一个地过了桥,小老鼠们看到鸡妈妈

和它的宝宝们安全地进了南瓜房子,心里很高兴。

(4)出示图四,观察画面,提问:兔妈妈会怎么说?(学说兔妈妈的话:“救命啊,救命啊,谁来救

救我们。”)

听到兔妈妈的叫喊声,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它说了什么话?

教师小结:南瓜房子越飘越远,遇到了兔妈妈和兔宝宝,兔妈妈大声喊道:“救命啊,救命啊,谁

来救救我们。”小老鼠连忙喊:“快进来,快进来。”大家你帮我,我帮你,永远不分离。

(5)出示图五,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和小动物们的表情。

提问:天气怎么样?

大家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大家对小老鼠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天亮了,雨停了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大家都说:“谢谢你小老鼠,再见。”

反思:

按原来的活动设计,是五幅画面都要观察提出问题来的,但是这样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量太多,上课时间长,他们很快的就会坐不住了。我及时调整了方法,采取了看主要画面,讲主要画面的方法,对孩子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让孩子们进行思考。这样更有效解决活动中的难点。而孩子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但是在这节环节里面,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没有养成很好倾听的习惯。整节活动上完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掌握的程度来进行教学,不能照着预设的活动过程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这样不一定能达到活动的最好效果。

房子的教案篇3

一、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在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常常是从图形开始学习面积,因而学生总感觉与生活脱节,没什么用处。新教材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买新房入手,通过观察图纸、计算面积、装修新房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面积单位、计算面积,有效地接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教材所呈现的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背景,从中也能折射出改革开放与富裕的时代特点,用这样的学习材料来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4个信息窗。依次是: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做鸟巢--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学习与完成阶段;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继续学习;

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

3、知识构成。共设有4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面积与面积单位;

信息窗2: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信息窗3:解决问题;

信息窗4:地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作为买新房的第一步,首先就要看自己家新房的图纸,这也是一般家庭经常做的事情。教材考虑到了这一现实的背景,因而在素材选取上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新房的平面图,一家三口人正在欣赏自己未来的新房。从对图纸的观察可以自然地切入到对面积大小的认识之中。

2、情景图中的信息。图中呈现的是新房子的图形信息及文字信息。

文字信息:7个房间的名称;

图形信息:7个房间中有6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餐厅是正方形,如果学生表述为长方形,也是可以的)。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共1个例题。

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呢?学习面积、面积单位。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

情景图:情景呈现的是新房的图纸,整节课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张图纸而展开的。学生在探究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的意义时要用图纸中的这些图形来进行,由于这些图形没有数据,教师在让学生准备图片时可能就会不知所措。单位:厘米

合作探索:教材是围绕着厨房与餐厅两个图形大小的比较来进行的,首先是用圆片来摆,然后用小正方形来摆,从而知道长方形比正方形大,既厨房比餐厅要大。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要让学生准备多大的圆片,准备多大的小正方形,而且准备的圆片与小正方形还要与厨房、餐厅的图形相吻合,这在材料准备上遇到了困难。

(2)如何改造教材:

情景图:用标有数据的一张图纸来呈现,并且这个数据还要便于学生课上进行操作,既利用这些数据组成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的大小要适宜,要便于学生使用。(其实是把信息窗二的情景图中的数据按照缩小20倍,既本图中的比例尺是1:20)

(3)学生材料准备:一是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如图所示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每张纸片标上数据,写上纸片的编号。还要注意纸片的大小要与图中的数据相吻合。二是准备剪刀,课上用来剪出面积单位。三是为每个小组准备画在纸面上的一组图形:10㎝×4㎝和6㎝×6㎝的是一组,6㎝×4㎝和5㎝×5㎝的是一组。四是为每个小组准备画在纸面上的2分米×2分米的图形,用来剪平方分米。

(4)例题教学的层次设想:在合作探索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面积意义的抽象阶段;二是面积单位的学习阶段。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面积意义的抽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情景后进行四组图形的大小比较,按照“猜想--验证--抽象”的思路进行学习。猜想--观察情景,估计两个图形谁大谁小;验证--利用手中的纸片进行操作,既进行重叠的操作活动,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抽象--厨房、餐厅、客厅......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①=②(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两个元素相等。)

③=④(长是25厘米,宽是10厘米;两个元素相等。)

①>③(长都是25厘米,宽分别是20厘米与10厘米;一个元素相等。)

④>⑥(宽都是10厘米,长分别是25厘米与15厘米;一个元素相等。)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面积的描述性定义是在图形大小的比较过程中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面积意义的描述,是通过图形的大小比较,在建立图形大小的表象过程中来学习的。

面积单位的学习:此阶段有四个学习活动组成--活动一:利用纸片材料比较3号厨房与7号餐厅谁大谁小;活动二:比较画在纸上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活动三:剪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活动四:认识“平方分米与”平方米“。

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是前两个活动阶段学习的重要目标。

活动一:按照”猜想--验证--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猜想:既猜想3号厨房与7号餐厅谁大谁小。验证:利用手中的纸片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反思:既反思以上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学生想到的办法(用重叠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估计学生在验证时可能想到以下的办法:既用三次重叠的方法看到3号纸片大。

活动二:为学生如下所示的画在纸片上的图形,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第一组图形:

第二组图形:也可以为部分小组下面的图形:

所有的图形都平均分成1厘米一份,用圆点隔开。

在上面的活动中,学生用重叠的办法比较出了两个纸片的大小。现在是比较画在纸面上的图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就不能用重叠的老办法了,就要寻求另外的办法与思路。估计学生可能找到画方格的方法,第一组的比较可以画成边长为2厘米与1厘米的小方格,而第二组的比较只能画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另外学生可能把以上探究活动中的重叠方法迁移过来,既先画出重叠的部分,然后再画边长这2厘米或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进行比较。这种办法也可以用”画方格法“进行梳理与概括。

活动二同样也是按照”猜想--验证--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反思时引导学生想到”方格法“,同时进一步说明: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不果断比较,其实就是找到了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至此,面积单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终于显现出来,正要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活动三:剪出面积单位。

按照”活动--交流--抽象“的程序组织学习活动。活动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片剪出一个面积单位;交流指汇报是怎么剪的,估计学生可能剪成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还有可能剪成长方形这种情况。抽象指明确揭示”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我们知道,不是任意一条线都可以作为长度单位,只有1厘米、1分米、1米才可以作为长度单位,那么是不是我们剪出的这些小正方形都可以作为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接下来指导学生利用上述的材料再剪出2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学生对于面积及其每个图形中包含的面积单位的表象可以得到充分的建立。

活动三认识”平方分米“与”平方米“。有了平方厘米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演驿探究,既想象一下,面积单位还可能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可以让学生剪出1平方分米,可以用线绳围出1平方米。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上一个信息窗呈现给我们的是观察自己家新房的图纸,作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本信息窗呈现给我们的是住进新房。各式各样的家具折射出现代家居的豪华,从中也能折射出现代人的幸福生活。

2、情景图中的信息。情景中呈现了新房的图形信息及图形的边长信息,另外还有房间中挂毯的边长信息。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2个绿点,共4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厨房的面积有多大?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个绿点:怎样计算客厅的面积?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个绿点: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个红点:挂毯的面积是多少?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

情景图:平面图标出的是新房的实际大小,如果利用它来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学生在思维时就应该有一个转换,既先暂时把它看作单位是厘米进行探究,对于三年级的儿童来讲,他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既还不具备模型化的,因而在思维时可能会有困难--明明单位是”米“,怎么在探究时用”厘米“进行?

另外,平面图呈现的房间的实际尺寸与挂毯呈现的实际尺寸相矛盾,这也是影响学生思维的一个方面。

合作探索:教材是在探究了厨房与两个卧室三个图形的面积之后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缺少了一个发现”变中的不变“的探究过程。

另外,正方形作为特殊的长方形,它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完全一样,对它的计算公式的抽象可以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环节来进行,既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来进行。

(2)如何改造教材:

情景:呈现两幅图形,一幅平面图在呈现时长与宽的数据用厘米作单位,把它作为图纸来呈现,用它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既把情景中的'平面图的数据改为以厘米作单位);另一幅呈现课本所示的平面图,用实际尺寸标出,用它来作为练习用,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例题:把第一个红点求”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改为探究图纸上图形的大小。既求图纸上各个图形的大小。

(3)学习材料准备:学生准备如下材料:一是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十几个;二是为学生准备一套探究用的长方形纸片,纸片的大小与情景呈现的数据相吻合。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首先呈现新房平面图的图纸:把情景中平面图的数据改为以厘米作单位。

第一个红点: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改为”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按照”猜想--探究--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

猜想:考虑到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本,也可能有的学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不妨先让学生猜想一下每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在学生会算面积但还不懂得面积公式算理的前提下能够算出图形的面积,都属于猜想数学方法的范畴。

探究:指让学生利用纸片材料探究每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为学生的纸片材料要分别写上房间的名称。

反思:反思即升华,引导学生发现上表中”变中的不变“,既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与辨析,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并抽象计算公式。

巩固:呈现课本所示的平面图(用实际尺寸标出)。此环节作为”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学习之后的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抽象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同时把问题改为”每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第一个绿点:怎样计算客厅的面积?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个绿点: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个红点:挂毯的面积是多少?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如何进行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学习?

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梳理认知。

建立模型:指在教师指导下把挂毯的样子画下来,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的第一次转化。教师可以把挂毯的大小画在黑板上,也可以用边长为1米的白纸来呈现。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情景中的挂毯来讲,学生是陌生的,另外,它的实际边长虽然是10分米,但它画在情景中的长度却不是10分米,也没有办法呈现边长是10分米的挂毯,因而必须再画出一个另外的图形,与它的实际边长相吻合,这既是建立准确的面积表象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模型求解: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挂毯的面积是多少“。

梳理认知:既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本信息窗教学的最后,不妨引导学生把新房的面积求出来:观察情景,求出新房的长是10米,宽是9米,面积就是平方米。

(三)信息窗3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呈现的是一家人正在设计装修新房,由装修新房所需要的材料价格信息与新房面积信息自然地引入到求总价的学习活动之中。

2、情景图中的信息。图中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房间大小信息,既房间的长与宽;二是装修房间所需要的材料的价格信息。

房间长5米,宽3米;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3、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本信息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后来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讲,运用以往的知识与经验,求出像情景中的问题的解可能困难不大,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这种类型问题的思考模型(既用乘法进行计算),建立问题求解的表象,这是教学需要升华的。教学中还必须把上一个情景中的平面图进行张贴。

(2)帮助学生理解情景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如木地板、石膏线等。石膏线可能就是紧贴着地面的竖直的石膏板,既通常所说的”石膏裙子“。

(3)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可以从情景中的长5米、宽3米的房间入手,这个房间在哪里呢?让学生在情景中找一找,在教师的引导下求装修小卧室需要多少元钱:

木地板:5×3=15(平方米),15×60=900(元)

石膏线:(5+3)×2=16(米),16×12=192(元)

对于情景中的文字来讲是抽象的,只有用图作引导,学生在思考时才不至于仅仅依靠抽象地去想。

(4)要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在教学情景中的例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其它几个房间装修需要的钱数。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的过程,其实就建立了线、面、数量、单价与总价之间的有效联系。线组成面,面中有数量(总的面积),数量与单价相乘就是总价。

(5)如何帮助帮助抽象算理(算式):求装修每个房间需要多少元,必须用单价与面积相乘,算理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抽象,因为它改变了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学生原来学习的是如”每枝钢笔5元钱,12枝钢笔多少钱“,是用单价与数量相乘,这里的数量是钢笔的数量,学生好理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近。而本信息窗的学习,虽然数量关系一样,但这里的数量是”面积“,既是平面上的数量,对学生来讲又是一个挑战。

通过填写表格,不仅仅能够学到思考的方法,既从最简单的数据入手进行考虑,而且还能逐渐地建立计算的模型,既求钱数(单价),要用单价与面积相乘。虽然这个数量关系不需要抽象,但却为以后抽象数量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最后,不妨把装修新房所需要的总钱数求出来。

反思以上的教学设想,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设计是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解决问题以后要适时地进行抽象与升华。升华既引导学生感悟隐含在其中的数量关系,既:单价与面积相乘就是总价。

(四)信息窗4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呈现的是新房所在的小区的景色,由室内扩展到了室外。从情景看,若干个楼房组成了一个大的住宅小区,形成了现代城市中特有的现象既楼群,折射出了现代城市迅速发展的特点。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小区占地6公顷,绿化面积约有2公顷。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共1个例题。

1公顷有多大?学习地积单位”公顷“及”平方千米“。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建立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表象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对于学生来讲,公顷与平方千米是非常抽象的,它不像长度一样是学生熟悉的。表象建立的标志是不仅要知道公顷有多大,还要在记忆里有它的大小模型,既当提到公顷时,马上就要想起当初在学习时大家围起来时的面积大小。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基础,在思考其它的数据时,就可以以它作为基础,如5公顷有多大,有5个学校操场那么大,既5公顷=50000平方米。数的计算如果脱离了这样的表象,就只能是简单的数学知识再现。

(2)课外与室外实践活动是建立公顷与平方千米表象的基础。

与其它知识学习不同的是,公顷与平方千米必须要开展课外与室外的实践活动。如公顷,量出边长100米,让大家围起来,围成一个正方形,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少,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又如平方千米,边长是1000米,教师可以提前预测1000米有多长,让学生提前一天或几天走一走。

(3)要做好从室外活动到室内抽象的转换。如公顷,学生在操场中围起来,初步建立了1公顷的表象,课前对平方千米也进行了探究,在教室中还要把它们画下来,通过画下来的这个图形进行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进率的抽象。

(4)及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完善认知。如每个乡镇的面积有多大,宁阳县的面积有多大等。对于公顷与平方千米来讲,它们都属于”大数“,大数的概念的建立,表象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思考模型,象前面所说的大家围起来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就是一个思考的模型。另外我们为学生补充的资料也可以看作是思维的模型,如新疆的面积大约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大约是150万平方千米,当学生知道了山东省的面积大约是15万平方千米之后,学生思考150万平方千米就有了一个可以的模型,既学生可以把它与山东省的面积进行比较,知道大约是10个山东省的面积那么大。

房子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人们居住房子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并知道要保护我们的城市环境。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你现在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你还看到周围什么样的房子?

二.出示图片(从外形比较)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呢?

图1:这是什么?山洞,最早人们还没有想到盖房子,就住在山洞里,这样有哪些危险呢?(没有门窗,会有野兽,只有山洞能居住不方便。)教师总结:住在山洞里不安全,有很多危险,那人们就要想办法造房子,盖什么房子呢?

图2:这是什么样的房子?(没有四周的墙,没有门窗)比之前的山洞好了一些,但住在这里会有哪些危险呢?(下雨会漏雨,刮风会倒。)教师总结:虽然盖了房子,但还是很危险,那怎么办呢?聪明勤劳的人们又要想办法了,会造出什么样的房子呢?

图3、4:这是什么样的房子?(有了墙壁和门),可是这样的房子没有什么?(窗户),没有窗户会怎么样呢?(屋里很暗,不通风)图4人们还在屋里做饭,会怎么样?(被烟呛到)那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好办法?

教师总结:那可以把房子设计一些窗户,这样就解决问题了,那还会有哪些问题呢?

图5:人们在哪洗衣服啊?屋里不能洗衣服,还有到河边洗,会有哪些不方便的呢?(下大雨涨水了危险,会掉进去,冬天结冰了

教师总结:那怎么办呢?(盖卫生间,可以洗衣服)图6:就像我们现在的房子一样,家里有什么?(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

总结:现在的房子真方便,做饭在厨房,吃饭在餐厅,看电视在客厅,睡觉在卧室,实在是太方便了,我们的住起来也很舒服。我们的房子真的是越造越好了,那我们在盖房子用的材料上也有了一些变化,我们来看一看三.从材料上感受越造越好的房子

图1:最早的山洞

图2:茅草盖得房子,会怎么样?(不结实,不牢固)

图3:泥房,比草房结实,但还有是不牢固,下大雨就会冲垮

图4:接着会是什么房呢,砖房,砖房很结实很牢固

图5:除了砖房,现在呢我们更多的这些高楼都是混凝土房子,这样既方便还结实呢看了这么多,你觉得我们的房子有什么变化呢,变的越来越怎么样呢?

四.活动结束

1.是啊,我们聪明智慧的人类不断地想办法,房子越来越结实,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舒适,让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那现在我们的城市中的房子越来越多了,高楼也越来越多了,人们生活好了,汽车也越来越多了,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环境问题,有哪些环境问题呢?

2.那我们要怎么保护我们的城市呢?

房子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点、线、面来设计房子。

2、感受创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手脑操,钩线笔、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师:小朋友大家好,今天大郭老师要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得救的小房子》。

2、师:刚才小朋友在听故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呀?(老师边讲故事边画画对吗?对了,真棒!)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活动,手脑创意绘画,它和平常的绘画课不一样,它呀?是通过手、脑、口、眼、耳五维并用的方式来构图的,所以非常有趣,今天呢?我给小朋友带来的课题是《穿新衣的小房子》

3、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表演音乐手脑操《得救的小房子》。

二、构图要点

1、小朋友边听儿歌边跟着老师画出房子的形状。

2、线条不需要很直。

3、背景的山和树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

三、涂色环节

1.涂色的手法可以多变一点,如平图或圈图。

2.涂色要细致点,否则画面会脏乱。

四、作品展示,点评赏析

价值分析:通过点评活动,提高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帮助小房子穿上了新衣,大家都做得很不错,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讨论研究设计出一套《未来的房子》好吗?

房子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发展弹跳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2、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分享合作的快乐。

3、乐意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幼儿园器材呼啦圈、摆设场景

活动流程:

1、介绍场地情景,老师带着幼儿跳,让幼儿初步体验

2、讲解跳房子的.基本方法。

4、老师巡视指导。

5、小姐幼儿自由练习,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摆设是否需要改进?

6、游戏:

游戏:比比--跳房子

1、解活动的玩法,规则。

2、四组,比一比,那组最棒!

3、结束活动: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全身。

活动反思:

1. 本次活动课是根据我们孩子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来设计的,由于我们班幼儿没有玩过类似的游戏,因此我在设计时先从简单的开始,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游戏。

2. 本次活动我由易入难的推进活动进程在幼儿掌握一种玩法规则后再扩充其他玩法。

3. 从活动情况看孩子都能清楚游戏的规则。

4. 不足的是,由于较少开展类似活动,所以孩子们在单脚跳格踢串珠时容易失去平衡。

房子的教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

翠鸟的教案模板7篇

过春节的教案模板5篇

认识蛇的教案模板7篇

认识锁的教案模板8篇

大班手工蝉的教案模板5篇

笔的设计教案模板5篇

小班关于蛇的教案模板5篇

绘本《漏》的教案模板8篇

我设计的笔教案模板8篇

彩色的梦教案模板7篇

房子的教案模板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9852